当前位置: > 财经
探索“星娃”就业之路
【发布日期:2023-12-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吴林玉】

微信图片_20231211173538.jpg

       目前,我国对孤独症青年融合就业支持相当薄弱。孤独症青年在成人期缺乏专业的就业支持与渠道,而导致其就业率非常低。据有关部门统计,77.64%的18岁以上孤独症人员未就业,仅有11.18%实现辅助性就业。90.62%的家长希望出台更多政策支持孤独症人群就业。

       12月6日,记者跟随全市重点企业联合采访团走进瑞仕潜力少年医教中心,探访孤独症青年创新就业的破局之路。

       9月,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潜力少年孤独症专项基金主办的“点亮星星,小红花爱心义卖活动”中,我市一批孤独症孩子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摊位经营、直播和音乐舞蹈表演活动,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受到了游客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爱心义卖所得收入近30000元,善款全部捐助给“星宝家庭成长计划”公益项目。

        10 月 ,由莆田市未保委、市民政局等多部门主办的2023年莆田市“喜迎建市四十周年 护蕾之童心共济,携手同行”儿童政策宣讲暨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在瑞仕潜力少年医教中心举办,通过模拟各种经营模式,一群被称作“星娃”的特殊孩子积极售卖亲手制作的创意产品,受到参会人员的盛赞和鼓励,让更多的孤独症孩子体验到劳动创造价值的快乐。

        12月6日,在潜力少年职业教育中心手工坊,16岁的孤独症孩子凯凯正在个人工作区专心致志地画画,从构思运笔到成画涂色,一气呵成,入读潜力少年近两年,喜爱艺术的他看起来和普通孩子并无差异。不久前他参加福建省第八届“寻找毕加索”书画展还获得二等奖,还有作品被知名运动品牌鸿星尔克看中并应用到产品设计中,推入市场后十分畅销。 

        针对以孤独症为主的心智障碍群体就业率低,潜力少年医教中心正在探索破局之路。推出的社区化康复中心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医疗、教育双资质的综合服务平台。

       据潜力少年联合创始人郑芳泽介绍,潜力少年医教中心是莆田市政府重点引进,首批进驻妈祖健康城健康产业项目,主要服务对象为6-20岁以孤独症谱系障碍少年、儿童为主要心智障碍群体。中心把为孩子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目标,以结果为导向,打造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生活技能、潜能和兴趣开发、职业教育“六位一体”全方位服务模式,目标就是为孩子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打通出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医教中心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两个品牌课程,一是生活自理课程;二是职业教育课程。生活自理课程,是解决家长对孤独症孩子最基本的期望;职业教育是解决孩子未来的出路。经过4年多的实践,医教中心取得一定的成果:在训80%孩子具备生活自理能力;10%孩子具备了职业素养和先备技能,有回到家乡和家人共同创业的,有考上大学的。

        据了解,该医教中心还同步打造公益平台,引进和汇聚一批公益基金进驻公益平台,如中华儿慈会、腾讯公益和宋庆龄基金会等,中国残联和中国精协把潜力少年作为孤独症服务机构全国培训基地,争取把优势资源汇聚一起,共同为孤独症等心智障碍群体赋能。

        在潜力少年创新就业示范中心,记者看到,秉承着让孤独症青少年实现生活和社会价值的理念。中心展示了他们在创意与制造业中能够承担的工作,并帮助他们融合就业,中心提供了艺术、体能和社交三类工作,搭配流水线,让孩子们参与各个环节。推出的商品包括手作作品、IP文创产品以及本地特色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为更多孤独症孩子走上就业道路打造样板。产品销售所得全额捐入中华儿慈会孤独症专项基金,用以支持孤独症少年儿童的发展。

        2023年全国“两会”上的一份提案显示,目前我国有18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但截至2021年底,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为881.6万人,就业率不足50%。其中,1200万心智障碍者(包括孤独症和智力障碍人群)的就业率不足5%。

        对于大部分孤独症人士来说,从义务教育学校毕业如同提前步入“退休生活”,即使他们能够在融合教育中成长,可一旦走出校门,也会因为没有工作收入、缺乏福利保障等问题,只能留在家中依赖父母。据统计,77.64%的18岁以上孤独症人士并未就业,仅有11.18%实现辅助性就业。90.62%的家长希望出台更多政策支持孤独症人群就业。

       郑芳泽告诉记者,一个普通人是通过走向社会,在工作中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对心智障碍者来讲也是。一旦回到家庭的闭塞状态,他们的退步会更明显。只有支持性就业,才能帮孤独症人士真正融入社会,让他们真正实现自强自立、有尊严地活着。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