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再谈千年古刹龙纪寺
【发布日期:2023-11-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蔡平中 陈震辉 游心华 黄玉锌】

微信图片_20231128201616.jpg

  2023年8月19日,本报刊发蔡平中《千年古刹龙纪寺探秘》。近段时间,笔者几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考证,又发现了一些重要线索,理清了这座建于唐代,并由唐昭宗敕额的仙游龙纪寺的发展脉络。

  有关龙纪寺(又称龙纪院)的文献记载主要出自明《游洋志》(又称《福建兴化县志》)、明弘治陈迁著《仙溪志》、明《重刊兴化府志》、明《八闽通志》、清乾隆《仙游县志》,这些志乘均明确指出龙纪寺所在位置是今钟山镇湖亭村境内,但未提到建寺的时间。此次调查发现的《莆田戴氏联谱》明确指出龙纪院是由莆田县常泰里莒溪始祖戴薜之孙捐资兴建的,曰:“唐龙纪元年(889年)孙戴升、戴元宝抽金捐产建立‘龙纪院’,为布金之地,孙戴子安也施田二十亩,分为‘幽峰’、‘碧岩’、‘建隆’三院。”这与上述志乘记载的“唐昭宗赐额曰‘龙纪'”相吻合,由此可以确定,建寺当年唐昭宗即以龙纪年号为其赐额。

  《莆田戴氏联谱》又载,“先世谱牒藏于龙纪影堂,宣和二四年(1122年)厄于回禄(火灾)。”“七十四公,名天泽,一子行七十九,前娶妣陈氏……葬兴化县何岩龙纪院东北路后。”此处“何岩”标名为“兴化县”行政区范围(今钟山镇旧时属之)。又载:“复古,七十九公长子……传诵联云:亭居云邃接,九鲤以通真。”常太莒溪戴氏不仅把族谱这么重要的文书存放在龙纪寺,而且把传诵的对联与九鲤湖联为一体,把祖墓建在龙纪寺边上,可见常太莒溪戴氏已经把兴化县何岩龙纪院当作戴氏家庙,把龙纪寺及其周边当作自家的领地,把何岩、九鲤湖地域当作莒溪的人文范围。

  根据戴氏族谱,笔者对蔡襄与龙纪寺的关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1048年10月,蔡襄回到故里为父守制三年,期间他登上何岭游览九鲤湖。据清乾隆《仙游县志》收录宋兴化知县黄録的《九鲤湖记》“今之游者皆以寺为宴息之地”,就是说到九鲤湖的游客大多食宿在龙纪寺。而蔡襄照例住在龙纪寺,从而写下《游九鲤湖》《题龙纪僧室》诗。在龙纪寺蔡襄得知建寺的功德主为莒溪的老朋友戴处士的先祖,决定顺道拜访,并写下《书戴处士屋壁》诗(《蔡襄全集》题为《书谯国评事壁》)。

  《题龙纪僧居室》:“山僧九十五,行是百年人。焚香犹夜起,憙酒见天真。平生持戒定,老大有精神。须知不变者,那减故时新。”写出了龙纪僧喜酒的率性与天真,提出了减故革新的思想。《书戴处士屋壁》:“长冈隆雄来北边,势到舍下方回旋。三世白士犹醉眠,山翁作善天应怜。如彼发源今流泉,儿孙何数鹰马然。有起家者出其间,愿翁寿考无穷年。”这首诗既写出了九鲤湖山势的雄伟,又写出莒溪的地貌特征,同时表达了对戴处士家虽然三代以来没有当官,却能弘扬先祖捐资兴建龙纪寺的传统美德,接续做善事、行义举精神的赞美之情和良好祝愿。

  同时在明《重刊兴化府志》查到了郑樵为建于龙纪寺右侧的兴化县令邱铎生祠写的《邑令尹丘君铎生祠记》,全文约有600字。文曰“君之泽如洪流行于地中,在川盈川,在泽盈泽。勿谓兴化小邑如是,以君牧千乘,师长百僚,亦如是而有加。君之令闻,千里芬香。谈君之美者,如观溟澥;自津者知津,由涘者知涘。海内之遇,我知有君,君知有我。君以绍兴十年冬来作斯邑……其词曰:‘山不易高,海不易深。彼美君子,如玉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文章颂扬了这位亲民为民好官的优秀品格,表达了民亦爱之的思想感情和“我知有君,君知有我”的深厚情谊。

  调查中还发现了《圭峰文集》收录元代著名诗人卢琦《游龙纪寺和朱原道都事壁间韵》诗:“朱侯人物何奇哉!想君豪气凌紫崖。当年同游龙纪寺,为爱叠嶂青崔嵬。骚坛贾勇树旗帜,锋刃凛凛谁能摧?花骢不乘岁月晏,落华几度委苍苔。人间万事总非昨,江南江北多尘埃。客若远公流我非,渊明才相逢底用。结莲社握手,一笑倾瑶杯。平山有雅怀,访我向岩隈。龙王祠前白波吼,真人阁外红蕖开。彩云翩翩在足底,岂若海上寻蓬莱?人生出处莫浪计,世路咫尺生烟霾。拔剑忽起舞,长风天上来。吁嗟!壮士焉可得?题诗欲寄歌风台。”诗中回忆了当年与朱原道同游龙纪寺的情形,所提到的“叠嶂”即何岩的景致,龙纪寺内有亭曰“莲社”县令邱铎为之题匾,诗中“莲社”所指即是,“龙王祠”“真人阁”“蓬莱”均为九鲤湖景点。

微信图片_20231128201611.jpg微信图片_20231128201611.jpg

  在此次调查考证中找到了一批之前尚未发现的文物。主要有,寺边一口圆形石槽,上刻“幽峰院僧   舍财造,甲辰年记□□”等字样。经查《八闽通志》“幽峰院、碧岩院、建隆院……常泰里。明代三院俱废,不知所踪。”从中可以看出,莒溪戴氏捐建的龙纪寺与幽峰院二者之间的关系。《千年古刹龙纪寺探秘》文中提到的“白莲塔”建造年代确认为至元甲午年(1294年)由“来苏里明通社信士谢宝孙舍财金造”。一块长方石板,刻有两只掌印,十指赫然。推测很可能是“摩尼教”象征物,这是色目人驻军龙纪寺时留下的明教象征浮雕。一块刻有“了空塔”字迹的石块,说明古时有此石塔,所葬应为寺院住持。一座明代木制香案,刻有“大明万历岁次癸丑(公元1613年)季冬”等字样,证实了明万历年间龙纪寺的存在。一块石板上刻:“光绪乙己(1905年),当院宗长、宗贤、若皆、若贤等共收口会剩利,铺砌此口,福利存亡,募首住持沙门元秀记。”“宗长”一般指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辈,从这几位寺僧法号可以推断他们应该是男性僧侣。

  有关龙纪寺后来为何易名“龙屺院”问题,在查阅的所有史料中均未发现“龙屺院”这一名称。现场调查发现了几件与其名称有关的物件:龙飞岁辛亥(清宣统三年,1911年)孟冬龙屺院伽蓝爷灵签之图签牌;民国戊辰(1928年)僧人海会塔;民国巳卯年(1939年)龙屺院祖师牌,供奉的祖师是比丘尼;民国辛巳年(1941年)龙屺院大殿牌匾。

  根据上述物件可以发现,1905年住龙纪寺的还是男性僧侣,而1911年孟冬却首次出现了“龙屺院”的名称,1939年出现了比丘尼祖师牌位。是否可以推断,1905-1911年间龙纪寺遭遇过重大事变,而后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龙纪寺由比丘尼入住,并把原“龙纪寺”易名为“龙屺院”。

  根据文献及文物实证可以梳理出龙纪寺的发展脉络:始建于唐代并受唐昭宗赐额;宋代具备一定规模,成为九鲤湖游客的食宿之所,宣和24年因火灾局部受损;元代规模宏大,成为驻军之所,后因战乱被毁;明宣德间重建,后又没落;清朝末年重建,并易名为“龙屺院”。

  综上所述,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各个时期的文物,都充分证明,现今的钟山湖亭龙屺院便是始建于唐代的龙纪寺。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