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法治
融网入格,把司法窗口搬到侨乡群众身边
【发布日期:2023-10-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近日,涵江法院在辖区侨村开启了新一轮的走访调查工作。

   “我们村出国的人多吗?”“村里有什么常见的矛盾纠纷?”“村集体治理中有什么司法需求,特别是华侨权益保护方面?”

   下沉干警向网格长、单元长详细询问了村中的主要矛盾纠纷类型和司法服务需求。

   这是涵江法院把司法为民窗口搬到侨乡群众身边,将涉侨维权网络细化为“单元——网格——村居——镇街——法院”的工作缩影,也是涵江法院依托“全市一张网”工作部署、强化“法院+网格”建设、积极融入侨乡综合治理大格局的生动写照。

   双向互动,延伸触角促诉源善治

   “村里正在调解一起老大难的赡养纠纷,想请教一下法律对赡养义务的规定?”

   “赡养是法定义务,是不能以任何条件免除的。不过,调解这类家庭纠纷要注重情与理相结合,让当事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法律责任。”

   “老人家八十来岁了,身体还很健朗,先前一直一个人住在大儿子蔡金(化名)家里。今年蔡金回国突然拿出一张‘赡养协议’,要求老母亲搬出自己家,说他兄弟俩当初约定一人养一个老人,由他负责赡养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又照顾了老母亲这几年,现在应当由小儿子赡养。”

   “这类赡养协议也是不能排除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的,如果大儿子确实对两位老人的照顾比较多,今后的赡养义务可以适当向小儿子倾斜。老人家有什么需求……”

   接听村里的咨询电话、为侨村干部解答法律问题是每位侨村挂钩干警的工作常态。

   去年10月份以来,涵江法院在涉港澳台侨诉非联动中心的工作基础上,提出“支部+侨联”结对共建制度,部署干警与侨村“一对一”对接工作,将江口法庭党支部编为所在地江口镇新前村第十三网格,深度融入网格系统。自此,侨村与法庭形成了双向互动式涉侨纠纷反馈机制,充分调动群防群治的力量,发挥村集体查人找物的信息收集优势,推动司法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末梢”,让侨胞侨眷的反馈渠道更加畅通。

   纵横融合,多元解纷构协同共治

   一人赡养一个老人,不符合法理,却是乡村常见做法。把母亲赶出家门,看似冷酷无情,但其实也是对老母亲独自一人生活的担忧。

   在了解事情始末后,挂钩干警拨通了司法所及江口镇金牌调解员老董的电话,联系了当事人及镇村干部共同调解。

   “说好一人一个的,我爸去世后,我妈又住在我家里这么多年,连手机话费都是我交的,现在不管怎么样他都必须把老人家接走!”调解现场,大儿子蔡金极其愤怒地拍着桌子。

   听到这,小儿子蔡清(化名)也拔高了音量,“我妈虽然没住在我家,但你人在国外,老人家平时有些什么事不还都是我处理,我们平常有好东西也都想着她。你现在要把自己的老母亲赶出去,还好意思说自己有多孝顺!”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僵持不下,为难的老母亲在调解员老董询问下,却也只敢低声问问大儿子又问问小儿子,不敢下决定。老人家的手足无措与两位儿子的情绪激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两家经济条件都还不错,以前老人赡养纠纷是没钱养,现在总不能条件好了都不养,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看出两个儿子本质上是有孝心的后,调解人员分成两队对两位儿子进行了背对背调解,最终小儿子蔡清同意接回母亲同住,大儿子蔡金同意今后给付赡养费。

   随着侨乡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矛盾纠纷日趋复杂,群众维权意识日益高涨,基层治理更面临着新挑战。要想发挥好法院在侨乡法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服务好基层社会治理,单打独斗肯定不行。

   近年来,涵江法院一直致力于推动侨务资源共享、凝聚涉侨纠纷化解合力,在全市网格化工作推进中,主动串联上下级部门,协调促进同级单位共建,长期与侨办、侨联、公安局、司法局等保持动态合作,力求以“小网格”聚力形成解纷“大能量”。

   社会共享,巡回普法建法治阵地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融网入格让涵江法院找到了一条能更高效、更广泛地帮助群众培育法治思维、营造法治氛围、推进侨乡法治建设之路。

   网格长、单元长联系制度是涵江法院打通送法终端的第一步。在上述案件调解成功后,江口法庭根据常见的赡养纠纷问题制作了专题案例解析宣传单,委托各侨村网格长、单元长在向网格内每一户居民,尤其是其他在办赡养纠纷当事人进行宣传教育,普及赡养法律知识,唤醒当事人的家庭责任和维护意识。

   与此同时,涵江法院积极通过干警挂钩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定期跟踪回访纠纷当事人情况,了解侨村普法需求及主要矛盾纠纷症结,平均每月开展一场专题普法宣传活动,让普法更加精准、更接地气。

   “将案件拿到群众身边化解”是涵江法院又一“老方法新用途”的尝试。通过侨村巡回法庭打响宣传阵地、邀请关系密切亲戚邻里共同入户调解、宣扬守法有诚信的好榜样,让侨胞侨眷零距离感受纠纷化解流程,在案件参与中感悟守法、用法内涵。

   今后,涵江法院将持续深化融网入格,形成新的侨胞联系纽带,推动侨乡诉源治理工作不断纵深发展,为涵江法院能动履职增添活力,让为民司法更显公正效率。

   晚报记者 林双辉 通讯员 黄琳芳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