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莆仙戏
我看莆仙戏
【发布日期:2022-05-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陈剑芳】

  儿时记忆中,村里每年都会在小学的操场演上两天的菩萨戏,那时候学校总会放假。每当这个时候,总有村民为提前占好位置,早早地在搭好的戏台前摆上长短不一的凳子。戏开的时候,戏台前人头攒动,还是小学生的我个头小,被观戏的人群遮挡就近看不到戏台上的表演,只能顽皮地攀爬上戏台的两边看演员们的走台表演,看得没劲了就钻到戏台下跟同龄的小朋友嬉戏打闹。一时间戏台上对仗的武生你来我往,踏得木板哐哐作响,戏台下小伙伴们也拿着各自的空心软塑料刀剑,噼里啪啦地玩起了打仗游戏。打得累了就跑到演员的化妆间消停一下,开戏前及戏中演员的化妆换妆,生旦净末丑的各色脸谱妆容煞是新奇好看,再加上大房间里摆满了刀、枪、剑、戟等道具以及演员演出时的盔头、靠把、衣服、靴子等演出服饰,琳琅满目,这些足以让我这个乡下未见过世面的小孩子沉浸其中,乐在其中!

  下午的戏终场后,因为是菩萨戏,演员总会换妆后再加演一段《弄小八仙》的表演。这时人群已散,戏台前已无遮挡,成为我看戏最上心的时候。急促的锣鼓、唢呐声中,妆扮成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等八仙的演员先后上场,每人先自我介绍,再唱一段曲后即退离舞台中央,八仙齐聚后,全体演员共同高歌共拜礼神。《弄小八仙》表演岁岁年年都相似,但各个戏班子八仙的装束、走台均各有特色,还是让童年的我看得津津有味。
  更喜的是在古装大戏演出前偶尔会加演现代文明小戏。演员们身着现代服装,就赌博、婆媳矛盾、邻里矛盾等一些群众身边经常发生的故事进行精彩演绎。演员们莆仙俚语与俗谚频出,极尽插科打诨之能事。精彩的演出往往逗乐在场的每一个人,戏场内不时会爆发一阵阵哄笑!演员们仿佛不经意的嬉笑怒骂间,简单正能量的普世道理已经潜移墨化地在每个人心中植根。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倡导文明新风尚,深受莆仙各地群众的喜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村戏,环绕戏场四周的小摊贩也构成了村戏文化的一部分。乡村的戏场也是戏迷聚集的地方,某村有请戏,一时间附近十里八村的戏迷都会口口相传,相约赴会。那时候,农村商品经济不甚发达,村戏带来的人员集聚给做生意的小摊贩们或附近的村民带来难得的赚钱机会,因此,也形成了独特的“村戏圩市”文化现象——“戏暝lao(音)”。一时间,卖针头线脑、小孩玩具的,卖冰糖葫芦、老冰棍的,卖生鲜水果、生姜橄榄串杨桃串的,炸油条葱饼春卷马蛋的,还有豆丸、泗粉、扁食、牛杂担子……齐聚在四周。儿时的我总会在这个时候跟父母讨一些零花钱,嘴馋地流连各个摊点,窘于囊中羞涩,最后顶多攥着皱巴巴的钞票在卖针头线脑老婆婆的摊位前停下,买了件廉价的气球小喇叭或悟空面具等小玩具,解解花钱的馋。
  邻居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小时候在那娱乐匮乏的年代,我经常去他家蹭电视看,每逢周末电视总会播放莆仙戏,孝顺的儿孙总会恭请家里近百岁的老奶奶去看莆仙戏电视,而我也不自觉地跟随看了许多出的莆仙戏。总体感觉,莆仙戏不看则已,静心坐下来看,大部分还是很有滋味的。在以前村民认字不甚普及的年代,戏曲里演绎的故事普及了历史文化知识,教导普通的民众如何做人、做事,从而弘扬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状元与乞丐》了,“乞丐命”“状元命”逆转的故事使我打小就懂得了宿命论的思想要不得、成长成材更需靠后天努力的道理。
  初中以后进城学习以及参加工作以后,看莆仙戏就更少了。现在,村里的戏演得比过去更频繁了。经常刻意地去逛看“戏暝lao(音)”还有没有,想好好解解儿时的嘴馋,但每次均失望而归。有了小孩子以后,小孩子心性喜爱热闹,我经常让小孩子骑在肩头,去村里的戏台前蹭个热闹,看戏的时间长短不一,不过是遂了小孩子的新鲜感、兴奋劲罢了。驻足间的观看,感觉莆仙戏的演出硬件也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演员的表演技艺与敬业精神也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莆仙戏整体的进步。
  去年“五一”假期的第四天,好友打来电话说,今天晚上有《踏伞行》这部戏,从各种的新闻媒体上已经了解到,《踏伞行》是莆田新创作的一台精品剧目,可以说获奖无数,良誉颇多。对于这种屡获大奖的优秀作品,好奇心驱使我,前去一睹其芳容。整部剧舞蹈优美,唱腔动听,表演细腻传神,这种高雅的戏剧表演已经不知不觉俘获了我的心。当晚莆仙大剧院内说不上座无虚席,但起码也算是人头攒动。一场戏终,剧场内总会自发地响起致敬的掌声。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轮椅老人还在家人的陪护下艰难地进场看戏。
  莆仙地区因为有宫庙唱戏或家有喜事请戏的传统,随着各地宫庙数量的增加以及演出频次的增多,莆仙戏整体演出市场还是颇为可观的。但演出市场的扩大也难以抵消全民娱乐时代莆仙戏观众大量萎缩的现实。真正看得懂莆仙戏、喜爱莆仙戏的人,都是那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新时代的年轻人,娱乐的方式日新月异,喜欢的都是流行的、新鲜的东西,莆仙戏也较少会排上他们的娱乐名单里。除了莆仙戏剧院、一团、二团等明星剧团外,普通剧团的戏场已经很难重现过去人山人海的爆满盛况了。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原书记周长赋谈到莆仙戏的发展时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莆仙戏剧目、科介、曲牌十分丰富,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长期的农村草台演出虽然对普及有好处,但戏剧市场化的粗糙感逐渐削弱了艺术上的细腻讲究。所以综合现状,我认为莆仙戏亟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传承,二是提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与十年前相比,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优秀民族文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全民族保护和传承好传统民族文化的意识在不断地增强,人们同样也会重新审视和认识莆仙戏这一民族文化瑰宝。莆仙戏的工作者们亟须凝心聚力,传承好、发展好莆仙戏,力求在传承的基础上多创作一些高雅的莆仙戏作品,多出精品,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于喧闹的城市中,放下每天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走进莆仙大剧院,聆听一出传承千年的咿呀唱曲,体会一下不一样的慢节奏、慢生活,不失为人生享受的另外一种境界!
  冀望着莆仙戏“老树逢春发新枝,繁花似锦芳香弥!”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