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被遗忘的仙游画家游起忠
【发布日期:2020-03-05】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游心华】
  2019年岁阑,仙谿画家朱政才和我闲谈时提及他青葱时期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开始练字、学画、习艺,书法的缘起是受其父的启蒙,而绘画则得益于一个表叔的指引。这位表叔不是别人,他是曾被吴昌硕称为“人物第一家”、仙游画派先驱者之一李霞(1871~1938年,号髓石子,抱琴游子,赖店横塘村人)的高足游起忠。
  仙游民间有句谚语:“未然仙游,先出东井游”,言下之意是说仙游置县之前游姓人早在就已经涉足东井并在这块土地上开枝散叶。仙游是在唐圣历三年置县,初名清源县,天宝元年(742)改名仙游县,游起忠晚清时期生于大济镇东井村,乃朱君祖母娘家的侄子,论辈份应是表叔。朱政才生性聪颖,小时候兴趣广泛,学过雕刻、版画、年画和油画,后专攻国画,是一个才艺双全的多面手。他说七、八岁时,其父朱嘉辉就有意把它培养成画工,家中买了很多纸(当时家贫买不起宣纸,只能买白纸和厚一点的道临纸)让他习画,还经常把表弟游起忠请到家中辅导他作画,讲授画理。游起忠每进朱家,周围的小学生都会呼啦啦的都围上来看他作画,游起忠总是不慌不忙,铺开宣纸,涮涮几下,一幅栩栩如生的《武松打虎》《关公》《麻姑》跃然纸上。由于他的兴趣和爱好,朱政才有幸结识了当地一些书画名人和工艺名匠,也收藏了不少名家的字画,如海瑞、郭尚先、李霞、李耕等一代大师们的作品,其中亦有表叔游起忠的画作,但六、七十年代那阵子,却因家庭经济拮据,忍痛割爱,竟将这些宝物变成了糊口的资粮,所幸家中还保留了一幅游起忠临摹李霞《关公》画,他说至今想来悔之已晚。
  根据朱先生提供的线索,今年元日我在龙华寺参加新年慈善活动后特地抽空来到已故画家游起忠的故里大济镇东井村,寻访这位被称作李霞高足的踪迹。甫一进村,第一歌遇见的就是游起忠的亲子游天鹏,如今已是78岁的老人,问起其父的艺术生涯,他依稀还能记得一些,当我问到家里现在还有没有留下父亲的作品时,他说那时候家道中落,全家移民到闽西,后来又辗转回原籍,没有房子住,先后搬了几次家,父亲遗留的那些字画早就送人或变卖出去了,剩下一些画谱和册页也被当成废纸扔掉了。追忆往事,良可痛惜。他说他的弟弟游天鸿知道的事情比较多,于是又带我去见他的三弟游天鸿。游天鸿也已迈入古稀之年,身体懦弱,银丝满头,他一边搬凳子让座,一边沏茶递烟,我看到他们兄弟俩抽的仍是遥远年代那种纸卷烟丝,显而易见家里的经济水准还停顿于平均线以外,书香门第的余氛早已荡然无存。谈到他们父亲的遗物时,同样还是那句话,片纸不留。经我再三启发,他才回忆起有一次搬家时发现楼上箱底里还压着一幅钓鱼的画稿,可能被他儿子收留下来。于是,我让他打电话将儿子找回来看看这幅画,可是他儿子在电话里回复我说,当初是见到这幅画稿,但过后又当作废纸扔了。看来,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我相信,总有一天,游起忠的画会重返人间。
  游起忠一生命运多舛,颠沛流离,只活了66个春秋就撒手人寰。据在场的他俩儿子介绍,游起忠的父亲曾在福州做生意,经营私人照相馆,游起忠年轻时随父寓居福州,是生意场上的好帮手。世界上最早的照相术是1839年发明的,1846年传入中国的,游起忠是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那年出生的。1913年仙游画家李霞《十八罗汉渡江图》在巴拿马全球博览会获得优等奖章,此后名声大振,享誉四方。1933年李霞寄居福州继续卖画求生,租住在游家。许是天赐良机,游起忠从此便爱上了绘画,于是改弦易辙拜李霞为师专攻中国画。后因抗战爆发,举家迁回仙游,五十年代移民闽西,六十年代因患病又辗转回仙游老家疗养,晚年偶尔提笔画点小品以自娱。他的作品至今已难寻踪迹,故无法对他的艺术进行客观的评价。游天鹏回忆说,当时他也有过学画的念法,可是父亲却冷冰冰地说,现在大家肚子都填不饱,谁还有闲钱去买画,就这样满腔的热忱被浇灭了,从此他们兄弟数人一辈子抡锄头,再也没人敢提起画画。
  那天游起忠三子游天鸿还向我出示了家庭成员生卒年月簿,里面记载了游起忠的父亲游世梅(1880年-1949年),母亲郑溪车妈、陈中厝妈,他们生有二子一女,长子起忠,次子起孝。游起忠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1月11日,卒于1970年12月18日,享年66岁,妻朱治,生六子,长天鹤(1936年生),次天鹏(1942年生),三天鸿(1945年生),四天鹉(I953年生),五天鹦(1956年生),六天鸪(1961年生)。游起忠还有一个弟弟游起孝,早年迁徙台湾,年代不详,育有三女。
  我希望这篇采访小记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看到更多游起忠散失的作品,也希望海峡彼岸的游起忠侄孙们能够回到祖籍看看先人们世代蛰居的故土和久违的亲人。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