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在笏石生根发芽
笏石派出所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见成效
【发布日期:2019-12-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核心导读:2019年,秀屿公安分局笏石派出所坚持党建统领,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在推行“民警+书记”“民警+律师”“民警+邻家小哥”等多种模式的前提下,设立法律咨询室、调解室、警务室“三室合一”,实施镇、村干部与社区民警多员协同、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得到辖区群众一致好评。
注重源头预防,滚动排查纠纷
笏石派出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所通过推行精细化巡逻防控,以警务室为中心点,民警常态化带领巡逻队员在辖区开展摩托车、步行巡逻防控,并通过创建微信群(群名:“齐抓贼群”)及进村居、学校、工厂开展反诈宣讲等方式对辖区群众进行反诈宣传、发动辖区群众在群里提供相关违法犯罪线索进行群防群治。社区民警入户的宣传服务加上路面上见警率的提高,极大地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也使得民警对矛盾纠纷的感知触角更加敏锐。
2019年7月份,温东村社区民警在巡逻路上遇到了一村民拦车,便下车进行询问,原来系该村民儿子因厌学赖在家中,怎么劝说都不听。林佳伟得知情况后,立即跟村民去了她家。经过与村民儿子的沟通,了解到其厌学是因为功课繁重加之父母管的又严,才自暴自弃。面对正值叛逆期的孩子,民警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地进行劝说,并对其母亲也进行建议,表示母子间还是要以多沟通,多互相理解为好。最终,母子达成和解,小孩也答应明天就去上学。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在巡逻、工作走访过程中发现群众有难,民警都会第一时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群众们也因此亲切的称呼他们为“邻家小伙”。
注重多方参与,力促纠纷化解
“群众利益无小事”,邻里、土地、家庭纠纷是基层派出所屡见不鲜的警情,现如今,集法律咨询室、调解室、警务室“三室合一”成立之后的调解室成为群众矛盾化解的重要场所。在调解中,笏石派出所的民警均能尽心尽力去调解每一起矛盾,为的是让群众在争吵中不失去理智而使争端转化为“民转刑案件”,力求把矛盾化解在小处、细处、最早处。
2019年7月份,有一对年过6旬的亲兄弟,为了建房子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原来这一对兄弟亲如手足,平时也没什么大矛盾。但由于十年前,哥哥家盖新房子,弟弟不同意借用一块地,导致房子审批手续办不下来,双方因此心生芥蒂。如今弟弟家也要建新房,哥哥也横加事端、百加阻挠。双方因此多次摩擦,好好的一对兄弟,弄得跟仇人似的。家里人看不过去,来到村里的调解室,向民警讲述了事情的大致经过,民警在详细了解之后,多次深入两兄弟家中,促膝长谈、交心谈话,苦口婆心进行规劝、作双方的思想工作。还到村支书、乡里乡亲等周边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准矛盾的症结所在,并发动村里有名望的长辈和双方亲朋好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多方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让这对老兄弟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注重以法论事,提供法律咨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笏石派出所的民警每周固定时间在警务室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为群众讲解法律法规,帮助辖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难题。
2019年3月份的一天,民警林佳伟到温东村和往常一样在村里的办公地点等待群众上门咨询,接到了一位60多岁温奶奶的求助。经过询问,原来是温奶奶的一位朋友欠了她一万多块钱,经多次讨要仍未还钱,面对老赖,没有什么文化的温奶奶束手无策。听说笏石派出所的民警固定时间在警务室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于是就抱着试试的心态过来看看。在了解完相关情况后,民警便耐心地为温奶奶做起了解答,细心地讲解相关法律程序。但面对自己不了解的法律条款,温奶奶一脸疑惑,本着对民警的尊重还是表示了感谢,出了门,回到家便对邻居们讲:“我觉得啊,这法律咨询意义不大。”
通过群众的口口相传,传到了民警的耳边,当得知了温奶奶的难处,民警便主动上门找到了她,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表示自己会全力帮她找回欠款,考虑到温奶奶没有什么文化,又主动提出为其代写诉状,听到这,温奶奶心里顿时就有了底气,握着民警的手说:“太感谢你啦,真是给你添麻烦了,之前不了解还说了你的坏话,真是对不住啊。”林佳伟也笑着表示理解。告别了温奶奶后,他便马不停蹄地为其追回欠款,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最终成功将一万多块钱欠款送回到温奶奶的手中。
据了解,在笏石辖区的试点村,派驻镇、村干部和社区民警已参与出警纠纷379起,现场化解353起,后续化解26起,同时,配合村居自行排查化解14起,解决遗留多年的矛盾纠纷5起。积极构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格局,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矛盾纠纷向案事件的转化。
晚报记者 林双辉 通讯员 陈颖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