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远去的篾匠
【发布日期:2019-12-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过去乡下有句俗语“一杀猪,二打铁,三做裁缝,四破篾,再不发财就打劫。”,说的就是乡村里最吃香的几种手艺人。在三十六行中排行老四的破篾,就是过去的篾匠,可见篾匠在以前是一种很吃香的老手艺。
  以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很多篾制品,小的菜篮、针线筐大的如猪笼、竹床、竹椅等,这些竹制品都是篾匠们杰作。别看篾匠是个很好的职业,但真正成为一个好的篾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做篾匠不仅具备很高的技术要求,还需要足够的耐性,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编织竹篾制品主要是看手上功夫,只有先把竹子弄成竹丝,然后再进行编织。从手工刮青、开块、去簧、起片、刮薄、开丝等,把一根长7到8米、直径10厘米的竹子到一根根细如面条、薄如蝉翼的竹篾条,要经过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等十次的加工过程,手艺不精的人常常会被篾刀和竹篾割破手指,鲜血直流。
  记得我们老家只要有人家里做竹器活,总是叫港口镇一个姓魏的老师傅上门来做,魏师傅做活时有个特点,就是不吃主家做菜用的盐,而是自己带来的盐,他的菜里主家单独放他带来的盐。因他做的竹器无论是竹篮还是筛子、竹椅等特别结实耐用,颇受人们欢迎。每次干活时,就见他坐在竹凳上,将一片轻薄的竹片从刮刀间拉过,拇指按住刀口,一根竹条反复在刮刀和拇指间拉,将竹片打磨得透薄光滑。看热闹的孩子们在旁边静静地观看他那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灵巧地摆弄着长长的竹片子,调皮的孩子则偷偷摸摸篾刀,然后飞也似的逃走,怕招来骂,那刀很锋利,魏师傅一般不让人去摸,以免割手。
  魏师傅篾的竹丝粗细均匀,青白分明,薄如纸片;蔑好丝之后就见他拿几根竹丝,在指缝间穿梭,经过挑、压、破、拼等多种编织技巧,才能编织成一个个精巧的竹制品。他编出簸箕、筛子,精巧漂亮,方圆周正;做的竹篮,细密均匀,轻巧耐用。因此乡下农家只要有做竹器活的,无不都是邀请魏师傅来做,特别是家有女儿出嫁时,作为娘家陪嫁物的竹篮和火笼,更是马虎不得,竹篮和火笼是乡下举行婚礼的吉祥物品,更是一种出嫁女儿身份的象征。不仅要编得漂亮,还要结实耐用。“百鸟归巢唧唧喳,提篮带酒回娘家。”说的就是出嫁女儿提着竹篮回娘家的喜庆场面。而火笼做嫁妆时一般选两个,意为“成双成对”,火笼为竹子编制,好似“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意喻夫妻永远年轻、恩爱。
  随着时代变迁,那些既环保又美观的竹制品,从我们的生活中悄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廉价塑料制品,竹编工艺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塑料制品在带来便捷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久治难愈的城市顽疾。而让人羡慕的篾匠渐行渐远,再也难以见到踪影,成为脑海里一种美好的记忆。  □桂孝树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