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由国家医保局组织的第三轮带量采购行动将于2个月内举行,品种数量为35个,其中不少属于高血压、糖尿病这两类慢性病的用药。
35个品种纳入集采
中标原则方面,依然采用最低价中标的方式,允许多家企业中标。中标企业的数量为n-1。比如,7家投标,6家中标;6家投标,5家中标,以此类推;最高中标企业数量为6家。在报价上采用淘汰制,一旦企业的报价超过最低价的1.8倍,将直接出局。 参与集采的区域为全国32个省(区、市)的公立医院。市场分配方面,仅一家企业中标的给予全部市场50%份额,两家企业中标给予60%的市场份额,中标三家给予70%的份额,中标4家以上则给予80%。 在此前的第一批带量采购中,每个品种的中标企业只有1家,竞争异常惨烈。第二轮的中标企业的数量最多不超过3家,根据中标企业的数量,采购量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50%-70%。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此轮带量采购的品种可能囊括阿比特龙、阿德福韦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甲硝唑、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等。阿卡波糖是国内糖尿病第一口服用药。11月27日,国家医保局在上海召开座谈会,拜耳、赛诺菲、科伦药业、恒瑞医药、石药集团、齐鲁制药、正大天晴等多家药企参加,旨在为第三轮带量采购扩大品种提前摸底。
预计降价幅度较大
我国慢性病患者多,医保机构特别关注这部分人群,早就实行慢性病治疗的报销政策,最高一年可以报销2000元,但仍有相当部分人吃不起药。从第三轮带量采购的迹象看,临床花费数额高的品种将很快被纳入集采范围,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治疗领域用药。结合第一轮的中标价情况看,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比如,平时在药店购买的阿托伐他汀片7元/片,而第一轮带量采购中标价仅0.94元/片。 带量采购强调“量价挂钩”,国家拿出60%-70%的市场份额作为招标筹码,以达到以量换价的目的。企业一旦中标,可以迅速占领市场,而赢得市场的代价就是最大限度降价;一旦落选,则意味着失去市场。 因此,价格与市场的竞争成为带量采购的关键博弈。不少中小药企基于“价”的原因处于劣势,在降低成本、升级药品制作工艺等方面能力有限,且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给出低于成本的价格;“量”的方面,即使在价格方面略胜一筹,拿下一个采购周期60%-70%的市场份额,也难以保证药品品质以获得收益平衡。
行业三大走向
首先,每个品种的市场将被少数企业瓜分,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其次,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将有所保障,原研药被逐步替代。第三,受政策驱动或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更多本土企业将进军海外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