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壶兰雄邑名不虚传(上)
【发布日期:2019-05-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林劲松】

     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知县徐执策在莆田城关县巷南北两端建坊,扁曰:“莆阳文献”、“海滨邹鲁”;万历十六年(1588 年)知县孙继有改题曰:“壶兰雄邑”、“文献名邦”。在我国沿海地区,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可谓是比比皆是,无不有着许多历史名人名篇。所以,我倒觉得“壶兰雄邑”比“文献名邦”更难得,“硬件” 更严格,没有全国公认的功勋,谁也“雄”不起来。壶兰雄邑坊是明代莆田抗倭斗争取得转折点胜利的历史见证。 这儿述说的是此坊的来历。


兴化府城告急


  倭寇对莆田的危害始于明初,其间严重的是嘉靖卅四年至四十二年这九年。朱维干《福建史稿》第二十章第一节一始就指出:“倭寇初期的巢穴,远在舟山岛上,嘉靖卅七年,移巢浯屿,已撤毁福建的藩篱。四十至四十一年,宁德陷两次,福清陷一次,兴化府城危在旦夕。敌在宁德的横屿、福清的牛田、兴化的林墩,狡兔营三窟, 四出焚掠。” 嘉靖四十年(1561 年)自夏至冬,倭三次寇兴化,屠戮村镇几尽,独芦浦即荔浦村民自行团练以御敌。贼并力合围,因寡不敌 众而为国捐躯。 倭于四十一年三月初攻城,十三又来。寇把城壕上流堵塞。民以舟为业者,舟泊城壕以千数,无所得食,请于府署,愿与寇决死战,果歼敌百余级,吓得倭寇抱头鼠窜。当局又募花亭虎匠数百人入坑头,以毒弩射贼。贼大溃,移白杜。 为什么兴化府城会面临这样的局面?原来,在十多年前,发生 了浙江巡抚自杀的事。明朝中期,奸佞权,海上走私活动猖獗。 《明史》的《朱纨传》说:“初,明祖定制,片板不许入海。承平久,奸民阑出入,勾倭人及佛郎机诸国入互市。闽人李光头、歙人许栋踞宁波之双屿为之主,司其质契。势家护持之,漳泉为多,或与婚姻。假济渡为名,造双桅大船,运载违禁物,将吏不敢诘也。” 有朝中奸佞即“势家”当后台,谁还敢去过问?情况十分危急。 嘉靖二十六年(1547 年)七月,右副都御史朱纨奉命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他一上任,就“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狠狠打击海上走私活动。“纨前讨温、盘、麂诸贼,连战三月, 大破之,还平处州矿盗。其年三月,佛郎机国人行劫至诏安。纨击擒其渠李光头等九十六人,复以便宜戮之”。这样做,打击的是日本倭寇、西欧海盗和国内那些叛国投敌的奸民,维护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但是,却敌不过“中国衣冠之盗”,他们利用手中的权 力,在朝中不断散布朱纨的坏话,混淆是非。“御史陈九德遂劾纨擅杀”,纨终被罢官。朱闻之,悲愤交加,实行死谏,服药自尽。从此以后,“中外摇手不敢言海禁事……未几,海寇大作,毒东南者十余年”。这是嘉靖朝奸佞自毁海上钢铁长城的恶果。所以,长城被毁,倭盗有恃无恐,疯狂南下,活动中心由舟山转移到浯屿, 还把魔爪伸进了莆田境内,在林墩有它的巢穴。兴化府城危在旦夕!
  据记载,民族英雄戚继光先后两次进兵莆田。第一次是 1562 年农历九月十三日,戚继光率部到达兴化府城,于次日拂晓到达倭巢林墩,从南面发起进攻,激战两个多小时,歼敌 2000 多人,夺得了林墩大捷。不久,戚家军班师回浙江,到次年四月中旬才再次来到莆田。倭寇以为这是良机,倭酋说:“戚老虎去,吾又何惧?”1562 年农历十月底,倭寇集中 6000 精锐连攻兴化府城。十一月二十八日,福建总兵刘显派健卒八人送公文赴莆,中途被倭杀害。倭伪装“天兵”,拿着假公文,混入了城。分守翁时器上当受骗,还让他们负责把守北门。二十九日,兴化府城陷落,城内军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次东南沿海地区抗倭斗争中,府城被攻占,那还是第一次,所以,兴化府城陷落的告急传到京城,举国上下无不震惊。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