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出才女 励志毓菁英(中)
——记涵江下徐黄氏后裔、原莆田县优秀教师黄采兰
【发布日期:2019-02-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姚汉村】
名师风范见赤诚
全国解放后,黄采兰只好与“三尺”讲台结缘,担起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她先是在涵江实验小学任教。文革期间,因受丈夫政治历史问题株连,先后下放至莆田城区周边社、镇的多所小学任教。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她对本职工作均一丝不苟,精心施教。无论在城镇中心校或乡下小校,她总认为当教师每天面对的是莘莘学子,唯有老师“埋头”,才能让学生“出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尤其应该去那些无路或仅有羊肠小路的地方开辟出一条新路,并留下自己的足迹,这才是奋斗人生的真谛。她一贯重视素质教育,力求学生德、智、体、美并重全面发展。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耕耘结硕果,1953年涵江镇内6所小学升高小五年级统考,成绩名列前10名的学生,她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占8名,其中1人语文、算术成绩得满分。1958年莆田县教育局抽考二年级语文,她所教班级学生人均成绩高达96.7分。由她从一年级带到四年级的班级,每周都囊括学校三面流动红旗。《福建教育》杂志刊载了她的教学论文并向全县同行展览观摩。她毕生躬耕教育园地,在教育百花园中勤耕不辍,是公认的教学“老把式”。涵江实验小学纪念校庆60周年校刊,刊载了她从教30年中为全面提高中、低年级学生成绩而不懈努力的事迹。1969年后,她在西天尾后黄小学任教期间,平时主教语文、数学,师资缺乏时,还临时教授附设初中班的代数课程。当年西天尾公社几次组织统考,她所教班级学生人均成绩达90多分,教学成绩一贯名列前茅。1977年4月她被调到学区校。1979年莆田县年段过关普查时,她所教班级语文总平均达92,7分,她任教的班级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班级。她曾多次担任学区教师暑期培训班讲师,同时担任区际中、低年级教研组组长,直至1981年退休。
黄采兰殚精竭虑,倾尽毕生心力献身于她所挚爱的教育事业,可谓:勤耕不辍,硕果累累,好评满誉,赞美连连。
孝亲携幼怀大爱
黄采兰热爱她从事的教育事业,也深爱她那历尽沧桑的一大家子。1955年至1959年7月的5年岁月中,采兰的母亲年迈多病,且两个弟弟均在外求学,她一边上班,一边精心守护在侧,悉心照顾,直至早年丧夫守寡的老人安然而逝。此时两个弟弟正值少年,家境捉襟见肘,她以大姐的身份倾力操持家政,一直倾尽心力培养两个弟弟们念中学升大学、直至参加工作到结婚成家。步入社会的大弟成为广州海运高级工程师,小弟落户福州工作,事业有成。大弟晚年举家从广州回莆省亲时,紧紧握住大姐的手久久不肯松开,他满含热泪说:当年若不是家姐协助母亲共同操持家事,他和小弟早就或因战事,或因贫病而失学,更无力完 成大学学业,其由衷感戴之情,感人肺腑!
2014年7月,采兰小弟因病行将去世之际,老泪纵横地对在场的亲人们说:“大姐一生太忠厚实诚了,解放前夕她极力劝说大姐夫留在家乡迎接解放,结果大半辈子无辜受累。在数十载艰辛岁月中,上孝养老母,下扶助幼弟成才,大姐的大恩大德,我今生无以报答,只好寄托来世了! ”此情此景,让在场闻者无不为之动容。
采兰身负家族使命,以母性的细腻,把一生的情怀抛洒在“家”的港湾。她大半辈子除了上班工作,还要想东家,顾西家,为大家,舍小家。她舅父一生未婚,她为老人家独居生活牵肠挂肚,经常差遣家人上门慰问。上世纪60年代初其舅父病逝,采兰夫妇俩为他料理后事,丧尽礼,祭尽诚。家住渭阳的二伯父和二伯母终生不育,虽有收养子女防老,皆中途夭折,两位老人晚年生活窘迫。二伯父病逝时,采兰夫妇代尽子女养老送终的义务。二伯母暮年独居,采兰于心不忍,便把年迈的二伯母接到涵江家中共同生活,为她颐养天年,直到二伯母1984年在家中病逝,享年90岁。
采兰的亲人们无不感念她从为人孙、为人女、到为人姐、为人母,一路走来,尽孝,尽情,尽爱。她一生仁慈善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大爱无疆,四邻八乡亲友同事有口皆碑。她经常教导子女,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她育有五男一女,在这漫长的30多年时光中,她为子女们的成长、就学、就业付出了多少心血!尤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学校家庭两副重担,卅年风雨一肩挑。她每天都要早起通炉子、提篮子、拆被子、带孩子。冬天寒风侵袭,她要早起做饭,兼顾子女上学自己到校上班;无论烈日炙烤,还是台风暴雨,她都要赶路上课或参加政治学习,下班一回家又要系起围裙料理家务,晚上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批改作业、备课。夜深人静时,还要缝补浆洗全家人换洗的衣服。一年四季都有忙不完的家务,干不完的活,受不尽的劳累,诉不尽的辛酸!这数十年来,经历了一系列运动,每个历史时期都牵动着家庭敏感的神经。由于受丈夫“政历问题”牵连,儿女们的就学、就业、婚姻等都受到重大影响。虽然她的生活道路坎坎坷坷,历尽艰辛,但她始终锲而不舍,沉着淡定。是谁给她注入如此大的力量?是她肩负着的家族使命与大爱仁怀,为了黄氏先辈爱国拯民、仁厚文明好家风的延续,她任劳任怨支撑起这个家,付出了关爱,担起了责任,托起了儿女的明天。最终她却在沉重的压力下累弯了腰。她的儿女们深深体会到,有她在,这个家就是他们停泊的港湾:这无比温暖的摇篮,无法割舍的血脉,是儿女们一生难以摧毁的永久记忆。采兰如同一棵大树,撒下一片绿荫,庇荫着儿女亲人们度过坎坷岁月,终于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迎来和煦春风。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