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何岭地势险要,曾经是仙游通往永泰、福州、尤溪等地的关隘,自古兵家必争。1925年北伐军入闽,北洋军阀周荫轩团闻风取道何岭夜遁。1934年,十九路军“闽变”失败后,蒋介石嫡派卫立煌部八十三师先头部队494团,也从永泰取道何岭南下追剿。1949年,中共闽中游击队集结兴泰里,扼守何岭关;同年8月,也从何岭进军解放仙游城,由此老城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命名为“八二五大街”。 和热门景点的古道不同,行走在静逸的何岭古道更显苍茫和野趣,两侧植被随海拔高度而变,每段路都是一道仙境般的美景。古道的入口位于榜头镇岭下村普山祠前一座斑驳古石板桥,从岭麓盘旋而上,清一色用石块铺就,满山遍布枫树、松树和映山红、菖蒲,让人在寻着前人走过的印记里愉悦幽思不绝。是呀,恍如穿越时光隧道,脚下块块光滑石板承受怎样的络绎不绝才发出幽幽清辉,这背后又掩藏着多少风云变幻和悲欢离合? 美哉何岭!这条曾经因从未中断人来人往的脚步而磨得光滑的山间石径,树深林密,曲径通幽,焕发着沉雄葳蕤的生命气象;往上走,山势并不陡,大片的野花铺满山丘、山涧,四时风光不同,阴雨天雾缭绕云茫茫,因有神仙走过,叫人自觉仙人一般;雨过雾散时张目皆绿,风声萧萧,鸟鸣清脆,虫声亲切,涛声阵阵,深入人的心灵与骨髓。翻越山岭最绝的是,阳春三月,满山的杜鹃花以绚丽的生命姿态展示着何岭的一抹绝美。徒步1个半小时一鼓作气登顶站在山顶四望,青山逶迤,天高云淡,一览无余的东乡平原,坦荡如砥,阡陌纵横,田园错落,而岭顶何岭雄关的关上石额“何岭关”清晰可见,为清咸丰五年知县张铨庆所书,周遭还有小古塔、土地庙、哨所等古建。 作为来往兴泰里的唯一官道,苍苍莽莽、绿意葱茏的古道,焕发了乐山乐水的文人墨客美妙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激情,也留下众多古迹。南宋殿中侍御史、书法名家陈谠在岭顶太师亭下的巨石上题刻了雄浑俊逸的“忠孝”“何岭”。民国时期旅长吴威率军过何岭时在半山亭上方留下豪气冲天的诗篇“剑气破山裂,马首来自东,高歌大风起,天与一关雄”。光绪十九年,仙游知县严禁砍伐路树的告示勒石于岭中的古道旁,还有陈二十七娘、郑德珍捐铺石阶等功德录石刻,启迪着行人积善成德。北宋名臣蔡襄题吟何岭的诗“何岭巍峨欲插天,回头人与白云连,桃花不点寻常路,从此依稀度九仙”,更是令人情思意绪起伏奔涌。 啊,绝美胜地的沧桑何岭古道,自然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怪不得被坊间昵称为“仙游醉美古道”。在年复一年的四季轮回中,谁也轻易抹不去那曾经繁华的历史沉积,因为如块“处女地”的古道永远展现着积淀千年的厚重文化和静谧浓郁的美好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