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生活视角
国子监的日常
【发布日期:2018-11-11】 【来源:本站据《北京晚报》】 【阅读:次】【作者:】
  在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普及之前,太学和国子监(不同朝代,两者名称及设置不同),一直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

  在国子监里学习的读书人,当时称为监生。最初监生是贵族子弟,唐宋年间,越来越多的平民子弟通过种种选拔来到这里。他们在国子监主管者国子监祭酒的带领下,开始了改变人生命运的苦读之旅。


  明清入监时间不统一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南京设立国子监,为当时明朝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洪武三年(1370年)特设科举,开科取士。洪武十七年(1384年),命礼部颁行科举成式,此后三年一次。永乐元年,朱棣在北京设立国子监。
  清代沿袭明代旧制,顺治皇帝修葺了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
  明清时期,在国子监受教的学生主要有贡生和监生两大类。明代前期是国子监最为兴盛的时期,北京和南京两个国子监的人数,在成化元年(1465年)达到了19000多人,最后几经变化,清代确立了总数为270人的规模。

  明清时期,新的监生入学,是否举办“开学礼”没有明确记载。这或许与明清时期的生源制度有关。明清两代,贡生和监生一般一年一补,其中有四五月间参加入学考试的,也有十月份入监的,因此,在明清时期,分批入监以及插班入监的情况非常常见。


  每日早晚举行礼仪活动


  国子监十分注重礼仪制度教育,从着装、容颜、言谈、行为等多方面对监生进行培训。在这些礼仪活动中,国子监正官即祭酒、司业、博士等,必须整饬威仪,严立规矩,为学生做表率。
  礼仪活动从“教师”带头执行,每天早晚均要举行升堂仪式,祭酒或司业升堂就座,各属官依次到堂按顺序行礼。然后,所有“教师”站立两侧对面互相行礼。礼毕之后,国子监六堂生员列队依次进入,按班级列队集体行礼,礼毕退出。参加升堂活动的监生,每人要亲自放牌“点闸”(点名),确保学生全部到位,不得缺席。参加这项活动时,学生“要衣冠严肃,步中节,不许搀越班次,喧哗失礼”。

  课堂上也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监生在上课时,要严格按照监规去做,必须对教官毕恭毕敬、作揖行礼、严肃认真、拱立听讲,如有疑问,举手请教。举行大型活动和上课要点名,而且晚上就寝也要点名。国子监负责考勤的部门是绳愆厅,该部门负责人为监丞,他会定期深入监生课堂和寝室进行查点人数,对无故旷课或夜不归宿的监生进行惩处。同时,还设立对监生言行记录的簿册,随时掌握其坐监到课情况。


  课业不轻松每月苦学21天


  国子监教育以儒学为主,明代初期国子监还有算术、书法、律令、礼仪、习射、音乐等专业,其后逐渐废除。到了清代,国子监的教学内容就变成了纯粹的科举考试训练,主要学习《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等内容。
  讲书、自习、考课是国子监的主要教学方式。讲书就是上课,每月四次,初一、十五,监生在孔庙行完释菜礼之后,由祭酒、司业、博士讲解《四书》和性理诸书,每月上旬讲书完成后,由助教、学正、学录再各讲一次。讲书以后还有监生的复讲,复讲之前,博士将题目写在小竹签上,由学生抽取,按抽到的题目进行讲解。
  监生在国子监学习,被称坐监。监生要遵守监规,既要讲究必要的听课礼仪,又要按时完成教官布置的作业。监生们的主要学习活动有:第一、背书,一般每三天检查一次,每次须背诵大诰100字,本经100字,四书100字,不但要熟记文词,还要通晓义理。第二、写字,每日一幅,一幅的标准为每行16字,共有16行,总计256字,不拘家格,但必须端楷有体,合于书法。第三、作文,每月写六篇。“本经义二道,四书义二道,诏诰、表章、策论、判语内科二道,不及道数,仍要逐月作完送改,以凭类进,违者痛决”。

  明清监生日常学习时间安排是:监生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休假两天,其余时间就是上课和自习。在一个月中,监生背书就占了13天,复讲占了8天,也就是说,监生自学和检查学业就占去了21天。清代,监生大部分时间是为了应付科举所做的准备,包括八股文写作训练、诗赋创作、策问回答等考课形式,而且在每次考课时均,监生必须到场,并点名核实。


  明代学业考核用积分法


  因为国子监是明清政府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生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全国的教育水平,因此,明清时期,对监生的学业考核非常重视。明代对监生的学业考核主要采取积分法,一年要举行12次大小考试,每次考试成绩好的可得1分,一般得0.5分,差的不得分,将历次考试成绩积累起来,积分达到8分,就可升级或毕业。
  明代对监生的学业考核活动,主要有月考、季考和毕业考试三种。考试时,监生要在试卷上写明堂斋、姓名、年龄、籍贯等,考试结束当场弥封试卷。由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教官批阅,考试成绩经祭酒与司业审定后张榜公布等次。
  清代国子监在明代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考课,分为大课、月课、堂课、小课和季考五种。大课、月课每月一次,堂课每月两次,小课每月三次,季考每三月一次。
  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北京国子监培养了很多人才,比如明代的董其昌、袁中道、高拱、徐阶、张居正等;清代纪昀担任过管理监事大臣,吴伟业、王士祯、王懿荣担任过祭酒或司业,清代着名戏剧家洪昇做过国子监的监生,孔尚任以进讲之才擢升国子监博士。
  不过,随着清代后期科举的没落,国子监这种应对科举的模式也遭到世人的诟病。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