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存文物古迹的宝地
【发布日期:2018-08-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郑志忠】
  大济历史名人璀璨,自唐至清科举取士的年代,这个仅有86平方公里的风水宝地,培养出进士、举人、贡生、诸生、廪生及职官106名,其中进士42名、举人20名,可谓是人文鼎盛,乡贤辈出。因此,大济文物古迹丰富,不仅牌坊石刻众多,而且祠堂文物众多,多达两百余处,全镇23个村几乎是村村都有保存完好的古遗址、古建筑。
  先从北山说起,位于大济西南部与永春石厝接壤的一个小山村。北山南面为丘陵地带的古濑村,松溪自西向东贯穿全境,两岸分布凤凌书院、龙溪宫、汉阳堂、院林寺等古迹,还有正德皇帝下江南遗迹三处,在白鸽岭山脚下的松板桥还流传正德铺桥传说,一簇商店,贸易繁荣。位于古大府的叶氏入闽始祖宗祠,有一幅柱联写道:“三台朝玉案或解或会或状科第三元之家,九曲入明堂为公为相为将升冕九卿之列。”述说叶氏家族出仕许多官员的辉煌家史。位于溪口村南山的千年古刹三禅寺,是南宋宰相叶顒告老返乡后创建的隐居书亭遗址,这里曾经走出了27名进士。三禅寺内有仙足迹、仙灶、仙龟等古迹,寺后山为溪车宋代古窑址,窑址堆积层约1.8米,挖掘出的瓷器,造形美观,土釉光滑透亮,质细青秀,据考来自宋代浙江窑嫡传。
  溪口村内坑庄氏宗祠历史悠久,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还有西山书院、凤岭宫、倡明祠、梓林亭等十几处古迹。与溪口毗邻的文殊寨,位于文殊村橄榄岺山上,为明代防倭建筑,仅存残址。文殊村明万历四年(1576)的尼姑庵,又名广化堂,堂前双溪交汇,左右玉湖山、弥峰山对峙,面朝南陀山,北靠双髻山,风光秀丽,以“八闽第一庵”着称。溪车村明末的大世庙、洋坑村清乾隆年间的龙水宫、阮里村民国的龙山书院、东井村宋代的报恩寺、后林村明万历的仙峰书院、西南村宋代廉官苏钦墓和明嘉靖温氏宗祠等古迹,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痕迹。
  双桂岩脚下的龙坂村,名胜古迹众多,有明朝弘治年间的象田院、清雍正五年的“德比卢曹”贞节牌坊,尤其是始建于元朝至元六年(1340年)的林英祠,顶厅左壁有宋仁宗题诗,配对联:“仁扬朝野存孤实抗回天义,德寄春秋报国常怀贯日忠。”右壁有明世宗赐诗,配对联:“忠考家风奕代簪缨垂济美,圣贤门第千秋棣萼绍联辉。”龙坂东面乌石村宋代古迹尤其多,除了宋代乌石宫、慧云寺外,还有呈宋代“风”字形的叶顒古墓,朱熹题词的“后世必倡”碑文,以及“宋尚书左仆射正简叶公神道”。乌石南面钟峰村北约500米的山坡上钟峰遗址,确认为青铜器时期遗址,面积3000平方米。
  龙山下始建于唐睿宗景云年间的三会寺,传说为古代“三龙际会”的地方,主建筑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极为壮观,面宽七间,深进三间,中心高度达八米多。殿内屋顶为歇山式造形,藻井毗连,上面彩绘着姿态万千的飞天乐伎女。寺内有唐宣宗年间开凿的石质水槽,有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的石盆,有元成宗大德年间的钟木鼓和铜钟,有清康熙十二年(公1673年)翰林学士黄起有撰书重建三会寺的碑记,有清初遗物木质大鳄鱼,面上金鳞闪闪,古漆留丹。寺内还存有明代和尚超园着作《影月集》和清代康熙年间诗僧绎斯着作《东林集》。
  坑北西面尾板村的宋代东学院,朱熹在此揽胜讲学,为东山寺题刻“第一山”;南宋史学家郑樵来东山寺时写下《东山采药》诗:“一掬金丹向晓风,山前草木尽苍茏。诗书便是神仙味,更笑行冲问药翁。”明代郑纪、李鼐、余赐、郑璞来此求学,被誉为“东学四园”。寺中保存一块明代石刻碑文;还有“锦凤含珠”“巨龙游水”“银竿钩鲤”“双鲎爬埔”“骑马观灯”“乌石麒麟“夫人梳髻”“丹桂撑伞”等自然景观。坑北东面蒲峰村唐末的海霖寺、文学书院,东南面蒲山村参天杜樟6株、古樟树3株,西北面汾阳村宋代的李尚芬祠、南山寺和明代青山书院。这些古迹,与大济村宋代陈次升创建的“待制桥”、垅溪村清康熙年间超园书院和500余年的人字樟、山岑村的武林岩书院、虎垅村明代过溪上寺和下寺,经历时间的淬炼,依然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
  美丽大济,是一个存文物古迹的宝地。当我置身这个文化宝库,面对琳琅满目的文物古迹,不由升腾起一种不可言传的情感。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