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溪,莆仙人民的母亲河,发源于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经仙游度尾、大济、鲤城、鲤南、榜头、盖尾等乡镇,进入莆田市城厢区华亭、木兰陂至三江口,最后注入兴化湾。 木兰溪,全长105千米,仙游段主干流主河道长64.5千米。木兰溪流域面积1732平方千米,其上游和中游在仙游境内,流域面积1017平方千米。木兰溪,不管是从河道长度看还是从流域面积看,仙游均占2/3。人们常说,治理要“抓源头”,木兰溪的源头在仙游。解放以后,仙游县地方政府和人民一直致力于治理木兰溪,有责任改造木兰溪,美化木兰溪,装点木兰溪沿岸村庄,滋润仙游县百万人民。 治理木兰溪,是仙游人民的期盼,也是莆田全市人民的祈盼。翻阅仙游的志史文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从中采撷几次重大事件,仙游人民治理木兰溪的历史,历历在目,不可忘却。 ◎1957年7月,仙游县体委在木兰溪举行首次“万人渡江”游泳活动。 ◎1959年,仙游县木材公司为便利航运,投资6.25万元(上级专项拨款)炸毁木兰溪、粗溪、仙水溪河道中大量礁石,疏通河道60多千米。 ◎1960年春,仙游县委提出“向荒山进军,向自然界宣战,逐步绿化木兰溪西岸,2年消灭荒山,4年绿化”的口号。全县先后发动98万人次植树造林14.02万亩,造林面积比1950年增加46.51%。 ◎1966年4月19日,仙游县委、县人委联合成立“仙游县木兰溪综合治理利用指挥部”,魏儒田(仙游县委书记)、席承潘(中科院土壤专家)、何涤(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任指挥。同年9月,木兰溪治理工程指挥部成立,发动沿溪8个社镇48个大队(街道),从度尾后埔至盖尾仙潭,沿溪50余千米,挖溪筑堤围田,每天出动1万多劳力,经过一年多的奋战,约70%的溪岸筑成标准石堤,造田33.33公顷(500亩)。 ◎1967年11月15日,仙游县军管会生产指挥部呈报福建省军管会生产指挥部,请求将木兰溪两岸防洪堤工程列入省年度水利基本建设投资项目。 ◎1969年9月9日,仙游县革委会生产组呈报晋江地区革委会生产组,申请将枫亭沿海围垦经费转为木兰溪盖尾段围垦工程经费。 ◎1998年10月21日,莆田市委书记叶家松与县直机关干部一起参加木兰溪城区防洪工程劳动。 ◎1999年4月7日,莆田市政府召开木兰溪防洪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咨询会议。全国各地50多位水利专家参加会议并考察工程现场,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1999年12月22日,省委书记陈明义、代省长习近平等省领导到莆田市参加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张镇段防洪堤义务劳动,并为木兰溪防洪工程奠基培土。 ◎2003年10月20日,位于城区的木兰溪橡胶坝工程开工。这是莆田市第一座橡胶坝。 ◎2013年底,仙游县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活动,正式启动木兰溪生态防洪景观工程仙游段建设(工程分为仙榜段、盖尾段、仙度段3段实施)。计划2018年基本完成木兰溪防洪生态景观工程仙榜段建设任务,2020年全面建成。 ◎2014年起,仙游县决定大手笔持续实施1号“民生工程”——木兰溪防洪生态景观工程,大力治水造福百姓,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分片分段、全面覆盖”原则,推进河长制,控制污染源,加大保洁力度,清理垃圾、淤泥等,木兰溪沿岸环境发生可喜的变化。 ◎2017年,仙游县水利完成投资13亿元,完成木兰溪防洪生态景观工程仙游段堤防建设长度18.5千米。 …… 以上资料,不难看出,不管处于什么年代,也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社会状况,仙游县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治理木兰溪,都有不同的措施和行动。上个世纪50年代,仙游县体委在木兰溪举行“万人渡江”游泳活动,可见木兰溪水的净化程度。而在当时陆地交通尚缺发达情况下,炸毁礁石、疏通河道,全是为了利用船运,扩大仙游与莆田与涵江的贸易往来。那个年代,我正在县城求学,炎热夏季,同学们三五成群到木兰溪桥下游泳洗澡。假日到莆田城里郊下,曾经乘坐汽船到涵江同学家拜访。汽船“扑扑扑”的声响,沟渠岸上的垂柳和荔枝,那情景至今难以忘怀。 到了那个特殊年代,仙游县政府依然千方百计争取资金,用于木兰溪防洪堤和围垦工程(仙游当时隶属晋江地区)。改革开放年代,省、市、县有关领导,亲自带领机关干部,参加木兰溪防洪筑堤义务劳动。上个世纪90年代。一次,县政府组织各个科局干部,参加清理木兰溪的劳动。那天,我刚好陪着县教育局领导下乡度尾,返回时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径直驱车到木兰溪鲤城街道段,马上加入到清理溪底污泥、挖深河道、扩宽水流面积的劳动大军。绵延数千米的木兰溪,顿时沸腾起来了。一支浩荡的劳动大军,搅得木兰溪水都“浓”起来了。甭管你是局长还是局丁,全都脱下皮鞋,卷起裤管,挽起袖子,挥着锄头,肩挑畚箕,整个场面热火朝天。时已初秋,溪水有些冰凉,可是大家干到汗流浃背了依旧笑容满面。当时并没携带矿泉水,也无干粮。也许是久无经历过那个场面,同志们似乎觉得新鲜、带劲,甚至忘了劳累和疲乏。记得毛主席当年曾经说过,要把干部参加集体劳动,逐步地形成一种永久的制度,以保证继续发扬我们党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传统。党和群众打成一片了,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老爷作风就可以大为减少,面目一新。 木兰溪,莆仙人民均视之为母亲河。仙游,作为母亲河的发源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母亲河清理打造,装扮梳妆。我们不仅不可作出任何污染母亲河的事情,更要配合地方政府治理木兰溪,保护木兰溪的水质,装饰木兰溪沿岸的景观带。在打造美丽乡村、创建幸福家园的今天,母亲河沿岸的人民正在设计并且已经行动起来,奋力打造一个美好幸福的宜居家园。木兰溪沿岸的景色,比起过往任何年代,已是焕然一新、夺人眼球了。木兰溪的水更清了,飞翔在水面上的白鹭更多了;木兰溪的天更蓝了,飞架在木兰溪水面上的桥梁更多了,木兰溪畔的游乐园、文化广场更宽了,飘扬在木兰溪上空的歌声更加优美嘹亮了。上个世纪50年代,仙游流行着一首《木兰溪两岸好风光》的歌,歌词唱道:“清清的溪水流向东,四季如春好风光。桂圆荔枝圆又红,鸡鸭成群牛羊壮。啊!你看那,遍地鲜花多么芬芳,木兰溪两岸好地方……”上个世纪60年代备战时期,有个部队作家肖石,写了首《咏仙游》的诗,记忆犹新:“人生有福作仙游,南国风物谁优?九鲤湖瀑鸣笙管,木兰溪水荡渔舟。一派画屏接天地,满眼花木尽春秋。最是人心美如酒,革命情谊化血流。” 如今,站在仙游的天马山、灵山、大蜚山等任何一个山巅,俯瞰木兰溪,犹如一条雪白的裙带,将富饶美丽的东西乡平原连接起来,且一直向下游莆田延伸。横跨木兰溪两岸的一座座新旧大桥,犹如裙带上的一节节裙扣,闪光发亮。木兰溪及其沿岸的村庄和田野,更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迷人景象。 治理木兰溪的历史,前人写了,今人还在续写。忆往昔,看今朝,我们相信,木兰溪及其沿岸的明天即将更加绚烂多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