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宋代莆田籍宰相(6)
【发布日期:2018-08-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林祖泉】
  乾道元年(1165),陈俊卿应诏返京,“因极论朋党之弊”,任吏部侍郎,同修国史。不久,升迁吏部尚书。“受诏馆金使,遂拜同知枢密院事”。后擢任参知政事。四年,制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俊卿以用人为己任,所除吏,皆一时选。奖廉退,抑奔竞。或才可用,资历浅,密荐于上,未尝语人。每接朝士及牧守自远至,必问以时政得失,人才贤否”。他慧眼独具,向孝宗力荐四川宣抚虞允文为枢密使,至则以为右相,自己为左相。让虞进入中枢,参与和处理有关朝廷的军政大事。
  乾道六年(1170),陈俊卿虽曾引荐虞允文为相,但因不同意允文提出与金通和以及遣使到金朝将徽、钦二帝灵柩迎归陵寝的主张,乃自请补外,以观文殿大学士帅福州。在福州任上,他关心百姓,以民为本,“政尚宽厚,严于治盗,海盗晏清,以功进秩”。 淳熙二年(1175),再命知福州,累章告归。五年(1178),他又被召用判建康府兼江东安抚。“俊卿去建康十五年,父老喜其再来。为政宽简,罢无名之赋”。当地父老知道他再来任职,所到之处设香案迎接,深受士民百姓的爱戴。
  淳熙八年(1181),陈俊卿已是年近古稀的老翁了,他第八次上书,请求告老返乡,最后才获“恩准”返回莆田故里,以少师魏国公致仕。淳熙十三年(1186),陈俊卿病重弥留之际,他遗书诸子:“勿祈恩泽及功德,勿请谥树碑。”卒年七十四,皇上闻之辍朝表示哀悼,赠太保,谥“正献”,赐葬。
  《兴化府志》评他:“俊卿孝友忠敬得于天资,清严好礼,终日无惰容。平居恂恂若不能言,而在朝廷,正色危论,分别邪正,斥权势无顾避。凡所奏请皆关治乱安危之大者。雅善汪应大(误,为汪应辰)、李焘,尤敬朱熹,屡尝论荐。其死也,(朱)熹不远千里往哭之,又状其行。”
  俊卿生前与理学大师朱熹过从甚密,私交极笃。他有5个儿子,其中3个是朱熹的学生。俊卿死后,朱熹不远千里来到莆田吊唁,表达他对先贤的敬仰与怀念之情,称其“始终全德,不可指议”。并亲自为俊卿写“行状”,文学家杨万里也为他写了墓志铭。
  陈俊卿在莆田历史上是一位值得纪念的忠臣良相,他一生抗金爱国,不附权贵。后人说他“正色立朝,为南渡名宰相” ;“与高宗时的宰相李纲,在事业上是能先后辉映的”。南宋大诗人陆游赞扬他“名盖后代,才高古人”。邑人把他与蔡襄、龚茂良、方信孺并称为“宋代莆田四贤”。
  俊卿还是一位书法家,小楷尤为精工。《兰陔诗话》评价他的“书法结构在颜真卿和欧阳询之间”。孝宗皇帝御书《赐陈俊卿札》,与俊卿撰写的《谢恩表》,同刻一碑传世,二者合一,在古碑中尚属首见。书法俊美清逸,刻工典雅隽秀,为极其难得的书法艺术珍品,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4.陈洪进(914-985年),字济川,兴化军仙游县(今莆田市仙游县)人。
  《兴化府志》载:“(他)幼有壮节,颇读书,习兵法。” 陈洪进出生贫寒,少怀大志,攻读诗文,喜习兵法,以才勇闻名乡里。军旅出生的他,在不断的建功立业中,深得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的赏识。陈洪进接替留从效职位,主政泉、漳二州后,改革田赋,扩建刺桐城,兴修水利,推进两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太平兴国三年(978),陈洪进赴开封入朝觐见,并奉《纳地表》献出泉州、漳州两郡及其所辖一十四县(含莆田、仙游、同安三县),结束割据,归顺宋朝,标志着泉、漳二州正式纳入宋朝版图,已经建立18年的宋朝正式统一福建全境。
  宋太宗赵匡胤赐诏嘉纳,以陈洪进为武宁军(宰相),留京师奉朝请。四年(979),他随宋太宗军队攻克太原,灭北汉;六年,受封杞国公。雍熙元年(984),加封岐国公。二年(985)病逝于开封,宋太宗下令罢朝二日,以示哀悼,并赐赠中书令,谥“忠顺”,追封南康郡王。《宋史》有传。(完)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