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晚报》创刊十五周年专辑——传道•解惑
【发布日期:2016-07-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
一张报纸能干什么?一个版面能干什么?一个栏目又能干什么?它存在的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经常困扰我。答案好像很多,又好像难着边际。 15年的光阴,或许只是小说上的一段渲染,树干里的几圈年轮,但对于晚报“教育版”来说,却是长长的一段跋涉。15年的时间,她和晚报的生命线一样长,从2001年的“教育之窗”到10年前的“校园内外”到6年前的“教育周刊”,“教育版”走过了童稚时光、走过青葱岁月,走过花样年华,未来还将为继续绽放。 晚报的“教育版”始终肩负着晚报所有关乎教育的新闻的采写工作。在我们的视野里,小到学生愿景,大到高考决策,每一次新闻传播都饱含着一个责任媒体应有的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读者的需要时刻牵扯着我们的心绪,让我们时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待并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或者重大的变革。 15年光阴,风雨兼程,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我们依然在路上,在行动,以责任的名义。
为孩子成长提供坚实平台
关注年轻一代的成长也是晚报的重要责任之一,从最初培养“青草园”小作者,为他们提供发表习作的平台,到2012年走进校门成立“晚报学校通讯社”,培育上千名专业的晚报小记者,为我市热爱新闻和写作事业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大舞台,这股不断成长的力量正如新鲜的血液为我市的校园新闻事业注入新生的活力。 2012年11月23日,寒意渐浓的初冬时节,《莆田晚报》小记者通讯社成立暨授牌大会在南门学校隆重举行,30所学校共计900多名学生成为晚报首批校园小记者,他们有来自市直各重点校的优秀学生,也有来自农村偏远校的寒门学子,但他们都有一颗热爱写作的恒心,是未来新闻事业的新生力量。 晚报成立了小记者校园通讯社,它既是一座青少年密切联系生活实践的桥梁,一个清晰看世界的窗口,也将为各校发现和培养校报、校刊、广播站小记者、小编辑人才提供一个最直接的途径。通讯社成立的半年多以来,晚报组织小记者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小记者采访大市长、小记者进110、小记者主题征文、采编人员进校培训小记者、表彰优秀小记者…… “新闻记者是崇高的职业。衷心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能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见证伟大的时代,反映火热的生活,塑造完美的自我,成为可造之才、有用之才、栋梁之才。”在成立大会上,晚报领导向小记者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38位高考状元跃然纸上
2004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22911名,全市共设21个考点,935个考场。 2005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29101名,全市共设24个考点,1198个考场。 2006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29923名,全市共设25个考点,1226个考场。 2007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33368名,全市共设29个考点,1362个考场。 2008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33016名,全市共设29个考点、1351个考场。 2009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30103名,全市共设27个考点,1234个考场。 2010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30819名,全市共设26个考点,1262个考场。 2011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25794名,全市共设26个考点,1062个考场。 2012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25056名,全市共设26个考点,1035个考场。 2013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24641名,全市共设26个考点,1001个考场。 2014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23218名,全市共设25个考点,801个考场。 2015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20388名,全市共设20个考点,706个考场。 2016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18743名,全市共设20个考点,647个考场。 …… 每一年高考人数变化的背后都印证了莆田高考的不断变迁,而每一年的高考,晚报都“重兵”出动,兵分多路奔赴各县区重要考点,把守第一现场,为读者带回最热门最及时的考场新闻。 而关于高考最深的印象除了自己的成绩就是摘得全市桂冠的高考文理科第一名,为此,每年高考成绩一公布,无论时间多么仓促,晚报都会想尽办法在第一时间采访到状元,并在第二天报纸上新鲜出炉。卓敏、陈继业、肖蕖、林嘉希、方国强、陈荔闽、朱一君、蔡奇源、魏凌、龚祺莎、陈昱、朱智华、蔡晓琳、宋凌寒、罗静颖、林仲航……15年,38位高考状元的故事一一跃然纸上,流淌在晚报的方块文字中。 15年来,一年一度的高考一直是教育版关注的最重要的新闻事件之一,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布取消对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的限制;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第一次全面实现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了85%;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2006年,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固定在每年6月的7、8、9日;2007年3月5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004年福建省高考自主命题、2016年回归全国卷……及时的资讯服务,重要的政策改革,每一个细微的新闻点我们都不忍错过,唯想给读者最周到最贴心的服务。十年高考路,每一年都在变,变得人性化,变得平常化,高考在变革,人们还在探素,似乎没有终点。 15年记忆,难以一一尽数。
一个栏目的坚持和影响
15年,一个栏目的坚持,只因为承载了众多孩子的文学梦,幼稚的,成熟的,偏激的,唯美的……只要真心对话,只要文由心生,《青草园》都是开怀容纳。得知教育版要做一个15年回顾的文章,不少老师提议说,一定要把“青草园”的功劳记上一笔,不仅因为它坚持15年不衰,更因为“它鼓励了太多的孩子,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希望”。今年已经27岁的吴宇宸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也是首期《青草园》选登作文“妈妈的围巾”的作者。15年来,宇宸已经从当初一篇稿件抄八遍一个标点也不能错的稚嫩男孩,长成了又帅又有才气的世界500企业的“金领”。 回想起第一次投稿的情景,他还是记忆犹新,2001年年底,刚上四年级的宇宸看到晚报“教育之窗·青草园”的征稿启事,心动之下马上行动,精挑细选了一篇《妈妈的围巾》,花了两个小时一笔一划地抄好,并让爸爸亲自开车把稿件送到编辑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投稿后的第五天,“青草园”正式开栏,这篇颇具真情实感的文章也在首期见报了,小宇宸成了班里的明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写日记,每周都投稿,在他的影响下,班里出现了“投稿热”,一向怕写作文的同学也跃跃欲试,当时宇宸的语文老师林雅还因此写信感谢编辑“一篇文章改变了一个班级”。 15年,据不完全统计,《青草园》刊登了3000多篇优秀习作,培养了2000多名小作者,参与投稿的学校100多所,在学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也为学子们开启文学之门提供了平台。
|
- 妈祖金身起驾巡安湄洲
- 福柚飘香 礼赞丰收
- 匠心雕魂 品质生活
- 与祖国同行 谱湄园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