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专题 > 市两会专题
加强公共健身器材管理维护重视民生工程建设民本意识
【发布日期:2017-01-1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杨美钦 欧碧仙】

  近年来,很多公共场所、小区都安置了各类健身器材,不仅方便了居民就近锻炼身体,更彰显了政府部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工程建设的民本意识。
  但是,有人建设、无人管护导致的“缺胳膊少腿”、锈迹斑斑是这些公共健身器材存在的普遍现状。实际上,公共健身器材也有“保质期”。我国《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对室外器材的使用寿命有着明确规定,短的只有2年,最长也不过6年。也就是说,公共健身器材不是一劳永逸的产品,如果管理跟不上,建设的投入就会大大贬值,公共健身器材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变成“不定时炸弹”。
  三分建设,七分管护。要让公共健身器材真正发挥全民健身功能,始终处于健康“服役”状态,就必须维护和保养好健身器材。
  两会期间,来自民建主委会委员建议应明确管理维护职责。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出总体规划和部署,担负起建设和管理的任务,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区县政府及其体育主管部门应配备公共健身器材维护队,定期对辖区内的健身器材进行巡查修理;对那些“长期荒废”、“伤痕累累”的废旧健身器材统一进行清理“退役”;街道、社区要加强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小问题及时解决,大问题找厂商报修;生产厂商要确保质量、常年维修。
  设立维护专项资金。公共健身器材大部分是社会公益资金或政府下拨经费建设安装的,也有部分是企业或个人捐赠的。一方面,政府或者公益机构在拨付购买器材款项的同时,要另设专项的维护资金,并规定对这项资金进行专款专用,不能用于其他用途。另一方面,小区内的健身器材维修也可在小区住户上交的物业管理费中,每年拨付一定的款项用于此项维修,并对这项费用的使用情况对住户进行公开。
  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在街道、社区参与管理的基础上,也可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的维护管理。具体而言,可将公共健身器材的建设、管理、维修都交由具有技术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政府可以用体育彩票的部分收益,或列支专项财政预算,成立专门的全民健身基金,向第三方机构购买服务,破解有关部门对健身器材的管护难题。
  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有关部门可设立公共健身器材维护热线,方便居民及时报修损坏的公共健身器材;开展合理使用公共健身器材、爱护公共健身器材的宣传教育,引导居民营造“维护公共健身器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热心居民对健身器材进行“领养”、发动群众力量共同管理好维护好公共健身器材。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