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晚报》创刊十周年特辑——爱心·精神
【发布日期:2011-07-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

    今年7月1日,是党的90岁生日,也是本报10周岁生日。10年来,本报一直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弘扬爱心精神,助推社会和谐。爱心,需要赞美!流火的七月,我们在缅怀无数为革命献身英雄的同时,也回望了我市首例遗体捐献之路,不禁再次感慨捐献者爱心永存天地。

 

  在生命终结时,他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他用自己的躯体架起了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无言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了最后的奉献,甚至没有留下骨灰和墓碑。他有奉献精神,他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英雄。
  捐献遗体事迹不能随着时间的逝去淡去爱心奉献的意义。为此,记者再次走进了我市首例遗体捐献者黄文秀同学先前就读的学校,走近了他的老师,走近他的同学,倾听他平凡的人生故事,感受他高尚纯粹的心灵,让我们用追忆和怀念,来表达对无私奉献者的崇高敬意。
  

短暂生命铸就不朽精神


  2001年9月16日,这一天来自漳平市五祠乡的黄文秀踏入莆田学院医学院校门(当时称为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天空每一束阳光都聚焦这位来自龙岩漳平一个偏远山村的学子的医生梦,光芒闪耀。
  2002年3月,无情的命运向他宣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要拽他入深渊,来势凶猛的病情让还来不及施展抱负的黄文秀,只好铩羽转战回乡与病魔抗争。
  2003年9月26日,如夏花绚烂的黄文秀人生之旅定格在23岁,但他的短暂生命则铸就了不朽的精神。“辞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院做教研”,黄文秀的这一决定,让他成为我市首例遗体捐献者。
  

努力难敌困难


  学院在获悉黄文秀病情的第一时间,特地委派辅导员陈力平前往看望。现任职于莆田学院医学院临床与实践办公室的陈力平回想起黄文秀,在他印象里,作为山村里走出的大学生,黄文秀是个懂事而努力的学生,因为家境贫寒,黄文秀上大学的费用大部分都是借来的,所以他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从不落下一节课。
  那时黄文秀加入了学校纠察队,经常值夜班在学校巡逻,第二天早晨总能准时到达教室上课。在黄文秀患病时,陈力平耐心开导他,鼓励黄文秀勇敢接受病魔的挑战。生性坚强的黄文秀很快便恢复意志,积极配合治疗。黄文秀和六个兄弟姐妹中,大哥黄文廖和其中一个姐姐的骨髓和自己配对成功。但手术治疗费要25万元,这对一个贫瘠山村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一家人只好回到家里,一边服药治疗一边筹集资金。
  从得知黄文秀患病的那一天起,学校师生们的心就为之牵挂不已。同系同学积极捐款。此后,学校的爱心社、学生会、校团委多次组织捐款活动,全校上下共募集60000余元款额送到了黄文秀的病榻前。但由于没有及时动手术,仅凭服一些控制药,黄文秀还是一天天瘦下去……
  

铭感恩萌生捐遗心


  2002年9月,医学院的同学们开始实习了,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靠近梦想。一些同学组带着水果和爱心去黄文秀家中探望。听着同学们叙述着在社会上的各种经历,看着自己离梦想越来越遥远的黄文秀内心起了波澜,黄文秀似乎一下子想到能延续生命意义继续在医学上耕耘的方式。他向父母说起,如果把遗体捐献给学校,供教学研究之用,也是一种贡献时,面对热爱医学的儿子,其父母淌着泪点头同意了。
  2003年,9月25日,病危的黄文秀在信纸上艰难地写下遗嘱,表示故去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学校,用于教学科研。 在经过与病魔长达18个月18天的斗争后,2003年9月26日凌晨6点25分,在黄家破旧昏暗的小屋,年轻而努力活过的黄文秀停止了呼吸。
  

同学眼里的黄文秀


  八年后,当记者问起肖纪森还记得01届大学同学黄文秀吗,电话里传出他低沉但肯定的回答:“当然记得!”不想提及这件往事的他还是约上大学时的同窗庄同学一起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刚入学的黄文秀,给人感觉很实在,因为比同学们大两岁,所以显得沉稳,遇事不慌不忙。”黄文秀的实在让肖纪森和庄同学印象深刻。入学后一个月的校运动会,黄文秀还报了长跑项目,但身强体壮的他自运动会后身体莫名出现淤青,牙龈出血的怪状。年轻的他和同学们都没太在意。过完春节新学期开学不久,黄文秀身上的淤青现象更加严重了。
  2002年3月7日,黄文秀的大腿暴血,老师和同学急忙将他送入医院。医生沉痛地向他说明,在他的检验报告中查出血液病现象,极有可能是白血病。阴霾笼罩黄文秀的身心,他似乎听到学医梦粉碎落地的声音。第二天,同学们悲痛地送黄文秀坐上回龙岩的车。随后,龙岩市第一医院确诊黄文秀患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肖纪森依然清晰记得在黄文秀身故前一周见到他的情景。“面容憔悴,苍白没有血色。腹部因积水胀的很大,但交谈时意志还是很清楚,还笑得祝福同学们工作如意。”同学走时,黄文秀还送至门口,一段路后,肖纪森回头看到,黄文秀已经无力地坐在门前的草地上,望着前方。
  

他就像活着一样


  接到黄文秀病危的消息后,陈力平代表学院第二次前往探望,山区道路异常难行,陈力平 9月25日上午8点就从漳平市动身,到黄文秀所在村子时,已是下午4点。见到奄奄一息的黄文秀时,陈力平上前小声唤着黄文秀的名字,回应他的只有黄文秀的无力地眼神和紧握上来骨瘦如柴的右手。当接过从黄文秀哥哥黄文廖手中递过来的遗体捐献自愿书时,陈力平的眼泪就滑落了下来。
  在得知黄文秀捐献遗体确系自愿且得到其父母亲人同意后,学院决定派车前往漳平市五祠乡彭炉村山坪自然村接回遗体。回忆起当日护送遗体的情景,穿梭过漫长的回忆陈力平依然记得,“当时我和另外一位老师就坐在黄文秀遗体的两边,他就像活着一样,和我们在一起。一路上我们沉默着,也哀悼着。”在内心里流着对逝去学生的伤心泪同时,一股感动于崇高的生命奉献精神的暖流也在心中激荡着。
  遗体到达后,学校立即开了一个简单而肃穆的遗体捐赠仪式。
  

捐献者是光荣的楷模


  据时任莆田学院北区基础医学部主任王秀国教授介绍,目前学校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尸体源相当匮乏,由于真人标本非常少,所以很多时候教学时只能用石膏模型,这样导致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影响教学质量。黄文秀捐献的遗体非常宝贵,显示了崇高的生命意义。
  莆田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叶伟建主任告诉记者,每次给新生上解剖课,叶主任都要求学生向遗体表示敬意,有时候会跟学生讲起遗体生前的故事。他说先人献出遗体,是为了后人的生命更美好,在这件关乎人类自身命运的大事上,他们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是光荣的楷模和先行者。自2003年黄文秀捐献遗体至今,含黄文秀在内仅接受了5具遗体,其中两具是从三明和南安转来,莆田本土第一例遗体捐献是我市的一位退休教师。
  叶主任说,有些城市建成了专门的遗体捐赠者陵园,并为所有捐献者树立墓碑供捐遗者家属吊唁,目前,福建省医科大学也在积极筹建捐遗吊唁陵园,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上述陵园的开放,遗体捐献行为能得到更多人的积极响应。
  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科的蔡科长表示,莆田学院医学院是市红十字会遗体定点接受单位,接受遗体后主要用于医院教学和研究。自2007年红十字会成立以来,有30几个来登记遗体捐献自愿申请,退休教师、职工是主要认捐群体,但截止目前依然没有具体实施的先例。蔡科长认为,遗体捐献是一项有利于科学事业发展的公益事业,同时也是对生命意义的另一番有力诠释。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