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改革福利
莆田城乡交通实现便捷绿色智能出行
【发布日期:2017-11-14】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许伯英 杨美钦】

(整洁的道路)

(环境优美的公路)

(新能源公交车)

(常太镇渡里村公路)
平坦的沥青路面、规整明亮的交通标线、美观大方的路沿石,高颜值的绿化隔离带上芳草萋萋……如今,迈步在莆田各大交通要道上,无不感受到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正在迸发着发展的蓬勃朝气与活力。各乡镇上高速只要20分钟车程、干线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县际、通乡和通村公路网更加畅通。2012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公路路网规划与建设衔接,大力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让莆田的交通越来越顺畅,市民的出行越来越方便。
优化城乡路网衔接 出行更快更畅更美
“下次再来可以在东庄下高速,不要再跑到黄石去了,高速路口离我家才十分钟车程。”近日,家住东庄镇的陈先生迎来了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在分别时,陈先生把朋友送到了东庄高速路口,相约下次再见时如是说。陈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沿海的群众要上高速都要到黄石,而今,只要在离家二十分钟内的车程就可以直接上高速,方便又省时。 记者从市交通局获悉,莆永高速公路莆田段、沈海复线高速公路莆田段、湄渝高速公路莆田段分别于2012年底、2013年底、2015年底通车运营,境内“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64.24公里,比2012年增加130.22公里,建成了20个互通出口、6个服务区、5个枢纽互通、6个高速出境通道,主要港口各有1条高速公路干道向腹地辐射,实现了除海岛外的所有县区行政中心15分钟内、绝大多数乡镇20分钟内通达高速的快捷“交通圈”,提前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此外,我市干线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目前,已完成全市境内新一轮国省干线“三纵一横三联”公路网规划,总里程约595公里,国省干线公路规划覆盖了县级行政中心、重要港区、规划机场、铁路站场、所有乡镇等节点,加强了城乡交通路网的互联互通和交通保障能力。截止目前,联一线江尾至梧塘7.2公里、联一线东峤前沁至黄石天马段7.1公里及联二线石苍石阳至西苑凤顶段28公里已建成通车,年内联二线石苍石阳至游洋天马段21公里、联一线石城疏港公路二期12公里将建成通车。省道201线64.1公里、省道202线涵江段36.6公里、荔港北岸段4.1公里、涵港涵江段7.1公里、涵港秀屿段7.2公里、埭头通港大道6.5公里、南日贯岛路8.7公里、东吴疏港路3.7公里、罗屿疏港路1.8公里、莆兴路9.1公里、物流1#路6.4公里、仙游至度尾14.6公里、榜头至下昆4.3公里、园庄至郊尾14.3公里、九鲤湖至湖亭5.5公里、菜溪岩至联二线2公里等项目相继建成通车,港口集疏运条件日趋完善,全市二级以上普通干线公路里程达469.3公里,比2012年增加170.8公里,实现乡镇、旅游区、重要园区通三级以上公路。 日前,在常太镇渡里村,拓宽后宽6米的双车道让村民出行更加通畅无阻,道路两旁栽满了花草树木,让渡里村的“颜值”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据村民吴先生介绍,这里是去马院风景区的必经之路,原先宽4米的单行道,在旅游的高峰期时显得十分繁忙,有时甚至会堵车。而如今拓宽后的公路设置双车道,隔二、三百米就会设置错车道,道路两旁也进行了绿化提升,让村民和游客的出行更畅、更美、更方便,也促进了乡村的旅游发展。 记者从市交通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县际、通乡和通村公路网,完成《莆田市农村公路网规划》(2012-2030年),规划总里程7682.2公里,其中县道828.4公里、乡道2281.6公里、村道4576.2公里。通过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大力推进通乡镇、建制村公路提级改造和县乡路网连通完善,共完成农村路网新改建758公里,安保工程1583公里,危桥改造149座,公路网密度达到168.11公里/百平方公里,超全省平均水平91%,居全省第一,形成便捷畅通的县际、通乡和通村公路网络,基本实现80%的2000人以上建制村通达双车道公路。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公路体系,为连接城乡重要节点提供便捷交通服务。2015年以来,为全面共同奔小康,我市积极推进3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新增773个自然村通达410公里硬化道路,核销市级补助资金约7500万元。 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 公交出行分担率位居全省前列
说起交通出行,在莆田上班的平海蔡先生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蔡先生告诉记者,前些年,尽管路远交通不便,会晕车的他还是坚持每个周末回家看望双亲和妻女,但每次回莆都感觉被扒了层皮似的疲惫。不仅仅是路远路差,那又脏又破的客运车也是颠簸得他连肠子都快吐出来。更让人糟心的是每逢节假日,客运车不仅乱哄抬票价,甚至超载,让乘客的出行得不到保障。“城乡一体化开展后,沿海陆陆续续开始通公交车,先是到埭头,现在回平海也通了公交车。”蔡先生说,“这五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莆田的变化,单就交通出行的改变,就让人喜不自禁。”自从开通公交车后,给沿海群众带来的福利不仅出行时间有保障,在每个节假日再也不怕乱哄抬票价,一票难求的现象也不见了,出行还有了安全保障。显然,深有感触的不止是蔡先生一个人,相信每一位莆田市民都可以感受到,现在乘坐公交车出行越来越方便,不仅乘坐舒适,而且车容车貌更好了,公交车俨然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市交通局副局长林志平向记者介绍说,近几年来,我市依托市公交集团公司和莆田闽运公交公司,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整合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分步推进道路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实现城乡公交与道路客运协调发展,逐步扩大公交运营区域,构筑衔接顺畅、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中心城区、区际、区镇(村)三级公交网络。目前,完成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改造,对43条符合车辆安全通行条件且具备公交化运营的县际道路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相继开通了莆田至埭头、文甲、秀屿、仙游、枫亭、榜头、华亭、黄石、后海、涵江、三江口、江口和莆田火车站至仙游、文甲、埭头、平海、石城以及涵江汽车站至埭头、后海、文甲等城乡公交线路,至2015年6月30日完成了既定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改造任务,改造后的城乡公交线路提高了车辆档次,保证了运行时间,提升了服务质量,执行的城乡公交票价比原道路客运票价平均降低约15%。 有效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目前,我市共有公交车辆1352辆(折算1365.3标台),已开通公交线路121条。同比2012年公交车辆数增加了910辆、比增205.9%,公交线路条数增加了94条,比增348.1%。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公交线路基本覆盖到中心城区的各个功能区以及44个街道(乡镇)和华林工业园区、西天尾工业园区、秀屿木材加工区、涵江高新园区等,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0.56%,位居全省前列。 推行“互联网+” 绿色智能公交建设
近日,市民姚小姐乘坐K05路公交车去仙游办事,在返程中手机快没电了,这时细心的她发现公交车上竟然有USB充电口,当即她拿出数据线为手机充起了电。“这真是一项便民的好举措,莆田的公交服务越来越周到,为莆田公交点赞”,姚小姐由衷地说。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已在K05 路、K06 路、29 路及湄洲岛岛上的湄洲1 路、2 路、3 路、影视城专线、祖庙专线等线路50辆新能源公交车推出USB车载充电器,市民乘坐公交车时只需带上数据线即可充电。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电能替代”战略,仙游公交再添新军。据了解,今年仙游县公交公司修建了首批2座公交充电站,共投资300万元。其中仙游公交总站充电站于2017年8月开工建设,变压器容量800千伏安,配备120KW一体式直流充电机6台,可同时为24台纯电动公交车进行充电。另一座公交充电站位于仙游火车站公交枢纽站内,变压器容量800千伏安,配备150KW一体式直流充电机4台,可同时为8台纯电动公交车进行充电。此外,仙游县公交公司还购置的40台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辆将陆续投入运营。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绿色公交出行,积极响应全省“电动福建”行动号召,全市现有LNG清洁能源公交车649辆、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节能公交车100辆、新能源公交车 451 辆,清洁能源、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88.39%,绿色公交车拥有率位居全省首位。办理城市“一卡通”30万张,农民享受公交待遇,让群众享受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实惠。推进“互联网+公交”建设,目前公交集团与移动公司合作开发的“公交智慧行”微信公众号和APP,已投入试运行,开放手机端查询公交运营情况功能,下一步将结合实际推行定制公交、出租车网约、停车位预定等功能,大力推动交通“一机式”推广应用,实现“一机式”乘车、租车、停车位安排和支付。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公交服务水平,统筹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到2020年,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超过35%,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中心城区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16标台以上,全市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所占比例达7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出行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实现镇镇通公交。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公交运力投放和车辆更新力度,优化调整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扩大中心城区公交站点覆盖率和拥有量。发展社区公交、镇村公交,推进城市公交向山区延伸,扩大公交运营区域,扩大城乡公交覆盖面。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