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海岛渔村的美丽变迁
【发布日期:2014-07-16】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采访组】




7月4日,艳阳高照。从城里出发,约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穿过埭头集镇,拐进一条不宽敞的乡村马路。车再前行不久,就到了田边边防派出所的警务室。顺着警务室旁边的小路,就进了鹅头村村道。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村道,只够一辆车经过。沿鹅头村村道往北直行1里后,我们来到了海边。靠着海边是一条沙尘弥漫的黄土小路,车在巅簸的小路上走了几百米,就是一个简陋的码头。 走下车,一股刺鼻的海鲜腥味扑面而来。海边的阳光很强烈,白花花晃得让人不想睁开眼。码头上,七八艘渔船懒洋洋地停靠在那里,五六个渔民在船上忙碌着。放眼远望,海面上有两座小岛,两岛一东一西间隔数百米出于海中。随行的秀屿边防大队政委官文说,“那就是筶杯岛”。 快艇像离弦的箭一样,在茫茫海面上犁出一片雪白的浪花。海面养殖区的一串串网箱浮球色彩斑斓,不时有小木船穿梭其间。岛欲加近了,岛上的建筑轮廓清晰可见,依山而建的洋气楼房鳞次栉比,让人以为这是一个度假区。不到10分钟,快艇就到了东筶杯岛澳口。澳口边停靠着一艘轮渡,那是岛上居民出岛的唯一交通工具。每天它只出海往返两趟,迎来送往进出岛的渔民。几名工人正在澳口边修建台阶,到时渔民们到岸边自家的渔船会更方便。爬上澳口,就是一条水泥路,它沿着海岸,弯弯曲曲地延伸到海岛尽头。 渔民吴庆华从事水产养殖,之前一到下雨天他的水产养殖饲料就出不了门,导致饲料无法运到位,生意大受影响。如今路修好了,他再也不怕下雨,仅一个雨季他就比往年多挣2万元。居民老吴就住在澳口边,以前一入夜,村民们只能在自家房子附近活动,现在有了这条路,村民们可以到较远的人家去玩了。原来,岛上原没有路,只有一条条沿着村民们房前屋后石砌的石头便道。到了岛上,就像进了迷宫。此后,在田边边防所的努力下,这条长1000米、宽2米的水泥路便出现在群众面前。如今,村民们都把这条路叫做“爱民路”。 筶杯村党支部书记吴茂荣说, 全岛面积0. 73平方公里,人口2553人,是一个以捕鱼和紫菜养殖为主要经济收入的纯渔业村,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50个老少边岛贫困村之一。全村现有岛上土地十分匮乏贫瘠,人多地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或经商,岛上多留守老人与小孩。由于滞后的基础设施,贫瘠的资源和落后的交通,对整个答杯村经济发展、村庄建设来说,总体进展缓慢。 村里数百栋石屋都建在西侧,造成了房连房、房叠房、房中有房的现象。一到晚上整个村漆黑一片,没有一点亮光,渔民都不敢出门。有的群众赶潮出海捕鱼时常常是“摸着石头”走路,因没有路灯照明而在村道上摔伤扭伤等事故屡见不鲜。为此,边防民警联合村委会筹资5万多元人民币,于去年在两个小岛树起了126盏爱民路灯,彻底解决了困扰海岛群众十多年的“夜间出行”难题。如今的筶杯岛,夜间灯火通明,宛如一座巨型的海上灯塔。 岛内没有自来水,吃喝用的都在在岛上自己打的井水。村里以前只有一口水井,全村用水得排号取水,每户村民都有半夜等侯排队取水的经历。后来,岛上用上了自来水,但水管经常破裂泄露,生活用水供应不足,渔民都视水如油。近年来地下水位下降,岛内又缺少自来水,致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严重不足,有时洗衣、做饭只能用雨水代替。为此,边防官兵与村“两委”多次研究协调,并在市委、区委及市水利局关心支持下,在东 杯岛又打了一口深水井,实施“海底引水工程”,重新铺设一条千米海底管道,直接将自来水送进群众家门,圆了海岛群众的“饮水梦”。 “咱村是个渔业岛,现在岛上人稠房密,一些群众直接把生活垃圾排放海里,这对生态环境很不好。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到‘美丽中国’概念,要求重视生态文明,讲究科学发展。我们也要少排污,生活垃圾做到定点收集和再利用,一齐努力共同建成‘美丽海岛’。”在一次村里的干群碰头会上,吴庆发谈了事先拟好的意见。当了20多年村干部的吴茂荣对此深有体会,他对这个意见也是由衷赞赏。于是,村里开展村容建设。村里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大扫除、除“四害”活动,集中时间进行消杀。给各户人家配发垃圾袋,全村垃圾统一袋装。同时,聘请清洁工,每天将全村垃圾收集搬运到焚烧场。 筶杯村海岸线长30公里,滩涂面积2000多公顷,鱼、虾、蟹等养殖,特别是紫菜养殖,一直是告杯村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村里和边防官兵千方百计联系到了水产专家,定期请来专家为养殖户们当面传授养殖技术。边防所还联合地方领导积极为渔民致富“牵线搭桥”,依托部队信息网络优势,帮助 杯海带、紫菜养殖户发布微信销售信息,签订销售合同余份,仅半年时间就销售海带、紫菜80多吨。养殖户找民警了解养殖技术和查询销售信息成了一种习惯,如同平日里“赶海”关注天气预报一样。 谈起村里的变化,吴茂荣滔滔不绝。为解决群众岛上运输难问题,村里2013年10 月动工修建一条长600 米、宽3. 5 米的盘山公路,现已完成护坡、降坡、基础路面建设;今年5月上旬建好戏台,下一步将联系莆仙戏剧团来岛演出,丰富岛上群众的文化娱乐场所;铺设岛上自来水管网,其中东筶杯岛已于2014 年1月完成铺设并通水,西筶杯岛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铺设;水泥铺设码头至学校、村部至海边环岛等6条步道,配套建设5 条纵向排水沟,并与各户排污管道连接。干净的水泥村道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而且实现岛上污水集中收集和排放…… 虽然说村里这几年发展了,但村民们的心病依然不少。吴庆发说,村里没有卫生所,村民大病小病都要往岛外跑。要是遇上台风季节,出不了岛,那谁家要是有三长两短,可就成难题了。前几年,村里的小学把5年级和6年级撤了,全部合并到埭头中心小学。现在村里小学只有40多名学生,而且师资力量缺乏。由于今年有2名教师即将退休,另有1名教师的三支一扶6 月到期,明年又有2名教师退休,学校只剩2名教师。 不过,对于村支书吴茂荣来说,这都是暂时的。在市委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市直挂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里15项民生项目得以有条不紊地推进。到时,这一切难题将迎刃而解。卫生所正在建设中,陆岛交通码头候船室即将建设,垃圾焚烧炉选址、场地平整已完成…… 当天下午,我们告别筶杯岛。船渐行渐远,海岛的记忆却在脑海里渐次清晰。3年前,我就来到该岛采访。时隔三个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岛上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个位于兴化湾畔的渔村,原是一个偏僻、贫穷、又极其普通的渔业小岛,岛上居民常年以捕渔、海产养殖为生,交通闭塞。2004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海岛上建起了座座新的房子,渔民当起了工人;一条整洁的环村岛水泥路开通;一个老年活动中心纳入规划……一个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农村轮廓已初步显现。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