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旅游
荣膺世界遗产名录 湘鄂黔土司遗址长什么样?
【发布日期:2015-07-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

 

  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新王宫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土司遗址在选址特征、整体布局、功能类型、建筑形式、材料和工艺等方面既展现出当地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又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尤为显着的土司统治权力象征、民族文化交流和国家认同等土司遗址特有的共性特征,是该历史时期土司制度管理智慧的代表性物证。


为何这3处申报?


  据悉,从本次申报的3处遗址来看,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是湖广地区土司体系中的最高职级机构——宣慰司的治所遗址,永顺宣慰司土司为彭氏家族,属民以土家族为主;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是湖广地区土司体系中较低的职级机构——长官司的治所遗址,唐崖长官司土司为覃氏家族,属民以土家族为主;海龙屯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是播州宣慰司杨氏土司专用的山地防御城堡的遗址,与播州宣慰司治所穆家川土司城配合使用,是战争时期播州土司的行政中心,其属民以仡佬族、苗族为主。“土司遗址”申遗成功标志着湖南、贵州两省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这3处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在物质遗存方面,是西南少数族群聚居地区少有的以遗址状态保存下来的大型聚落,而且遗产地还珍藏有完整的土司家族族谱、碑石铭刻以及历代地方志书,详实记载了各土司家族在13—20世纪的世系和发展历程,为土司制度在当地的兴衰和土司城的营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信息。
  此外,现居住于土司城遗址附近的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等各族群人民以诗歌、传说、风俗、禁忌等方式保存至今的民间记忆,也对土司统治历史及土司社会具有很好的佐证作用。
  据悉,作为系列遗产,土司遗址的管理体系依托中国文物行政管理机制,已由国家文物局主导,在国家级、省级层面建立其跨地区、跨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联合、协调管理的专项管理协定,成立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协调管理机构,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包括保护、研究、展示、监测、传播等方面的协调管理措施及执行计划,有效保障了土司遗址整体的系统和长期保护。


何谓土司制度?


  “土司”是13—20世纪中国国家职官体系中,由中国中央政权委任西南多族群聚居地区族群首领世袭管理其辖区的职官制度。
  以云贵高原为主体、环绕于中国内陆平原西南部边缘的广大山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岩溶地貌分布地区之一,群山、河流、小型盆地或平川密布,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得中国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成为多族群聚居地。通过“土司制度”,中国中央政权实现了对中国西南地区的长期、有效管理,保持了族群文化多样性传承,推动了各族群对统一国家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了中国长久的和平和统一。
  通常而言,土司制度文化遗存包括土司城寨、官署、庄园、墓葬等多种类型。本次申报的永顺老司城遗址、唐崖土司城遗址、海龙屯遗址,曾为当时“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位于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等族群聚居的云贵高原东北边缘武陵山和大娄山区,是中国西南山区与中央政权核心地区在地理和文化上的最前沿交汇地。
  “中国2015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土司遗址’是统一国家中多族群聚居地区独特管理制度的珍贵物证,呈现出‘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历史智慧’的主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的突出议题,值得全人类予以关注与保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