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房产周刊
莆田房价收入比呈"亚健康" 纠结房价已近底线
【发布日期:2012-03-29】 【来源:】 【阅读:次】【作者:】

  经过一年史上最严重的楼市调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业界普遍认为这一提法意味着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正从最初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转向"房价合理回归",也就是说,"降价"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明确。
  虽然从去年年底以来,莆田房价虽略有降幅,但是面对现在一线城市势不可挡的 降价呼声以及事实,也让相当一部分莆田购房者的观望心里越发坚定。现在对于他们尤其是刚需来说最关心的是,莆田房价降到什么程度才是"合理价位",持币观望的购房者又该在什么时候出手买房呢?
  

莆田房价收入比较高


  对于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的提法。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个经常被用来佐证我国房价高的专业术语"房价收入比"。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一个地方或城市每户居民的家庭购房总价与家庭年收入的比值,该指标用于描述一个地区居民购房的支付能力。
  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如果考虑住房贷款因素,住房消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应低于30%。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多数城市的房价都属于过高范畴。
  就莆田而言,根据莆田房地产信息管理网数据显示,今年1月、2月的商品房成交均价分别为7038元/ 平方米和6692元/ 平方米。如果按均价7000元/ 平方米算,平均单套成交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总价约70万元。而据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4011元。按照70万元计算,房价收入比达到了29倍以上。
  如果算上贷款利率,以购买70万元房产,首付21万元贷款49万元计算,20年,利息成本高达约42.5万元,也就是实际购买一套180万元的房产,需要真实支出91.5万元,房价收入比就达到了38,远高于上述标准,甚至远超于一线城市。
   "房价收入比描述居民对住房价格的可承受性,并非主观判断性指标。如果把房价收入比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住房价格是否过高的指标,并据此来人为地假设一个'合理'区间,未必十分科学。"有专家表示。我国百姓传统上对土地以及住房的归属感,使得购房人对居住支出的容忍度非常高,大城市经常出现几代人、两个家庭支持一个年轻人家庭购房的情况。而目前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住房需求大幅增长推高房价收入比的情况。

 

高成本,莆田房价均价已近底线


  在人们的印象中,房地产行业一直是一个暴利行业。哄抬房价、牟取暴利,也是人们一直对房地产开发商十分反感的重要原因。这就涉及观察房价是否合理的另一个标准"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理论上讲,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是可查询的,"合理的利润"也是相对容易形成共识的,参照这个可量化的标准,似乎更容易计算出"合理房价"。
  在莆田房协三届四次代表大会上,有代表认为,目前莆田房价均价6000元/平米左右应该算是底线。他们认为,商品房的定价受地价、区域、人口、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一般来说开发商对楼盘产品定价是在拿地价格的基础上上浮20-30%,这是广大购房者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并且是比较合理的。相对于莆田房价偏高,开放商也有难言之隐。因为在房价中包含了土地成本、建安成本、财务税费、管理成本等。
  尤其是现在地价过高,拿地成本一般就已近2000元/平米,一些地段更高达3000-4000,而且一般加上三年的开发贷款利息和其他费用,对于开发商来说6000元/平米左右的价格不算高。
  因此有业内人士称,要使房价进一步回归合理,从成本角度看,还需要土地价格进一步下降,否则未来一段时间内莆田房价的下降空间是极小的。而笔者看到,截至目前,莆田房地产管理信息网数据显示,莆田3月份商品房销售均价已达6403元/平米。

 

自主型购房者应伺机出手


  房价不再暴涨暴跌、购房者心态和预期相对稳定,这样的楼市才是健康的楼市。
  实际上,在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限购政策的影响下,去年以来一些居民自住型购房需求也遭到调控政策的"误伤"。房价下降的额度甚至赶不上利率上涨增加的支出,普通居民买房的门槛反而更高了。
  近日,四大国有银行明确宣布,充分满足首次置业者的购房贷款需求,而且利率优惠也在逐步落实。然而对那些持币观望,又终日担心在这轮房价调整中"踏空"的购房者而言,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出手购房时机呢?业内专家认为,房地产调控已经显现出常态化的趋势,这一轮房价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买房自住的购房者应经常关注自己满意的部分楼盘的价格变化情况,当价格调整到与自己的承受能力相吻合的时候,根据需求就可以出手买房。毕竟人人都能"抄底"的可能性很小。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