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
孩子,送你一个爱的红苹果
【发布日期:2016-12-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爱玲 文/图】

    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又称失依儿童,因父母一方或双方服刑,监护缺失或无人照顾的儿童、青少年。他们是目前国内困境儿童当中问题与需要最为复杂的一个群体。我们希望,在未来的路上这些孩子不再因为父母的过错,被阴影笼罩;我们希望,他们的人生可以拥有平等的人格,同等的权利去生活……

 

 

  仅一条村道之隔,中午11点半,城厢区东海镇东朱小学放学铃声刚响完,小军(化名)就回到了家门口。一见到红苹果义工叔叔,小军大老远就飞奔过来,张开双臂要抱工作人员,可是嘴里喊着叔叔,小军却牢牢把记者抱住,把一脸天真又幸福的淘气样埋进久违的怀抱里。
  小军爷爷察觉到他脸上的几痕血道,一问,孙子又被人欺负了。顾不得招呼爷爷拉起小军回到学校找到老师问清情况。记者跟随爷孙俩来到校门口,门卫大叔告诉记者,不懂事的孩子有时会欺负小军。今年上二年级的小军自小患有唐氏综合症又称蒙古症,带着“先天愚型儿”标签的小军智力低于正常小童,吃饭都不利索,但是性格温顺天真无邪,除此小军至今还未落上户口,这又给爷爷心里多添了一道坎。
  小军的父亲在他2岁时候就因犯诈骗罪入狱,其后母亲也另觅新家,因为某些原因小军的户口一直没有报上。12月2日,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义工和福建日报记者及本报记者等人来到小军家,正是为了入户协调解决服刑人员子女上户口落实问题,小军是协会在莆田调查走访帮扶对象中的其中一个孩子。
  据悉,11月份以来,援助小组在莆田地区累计调查走访总行程近600km,拟走访17户,实际走访10户看望14个孩子。随行赠送书籍、蜡笔、急救小药包、学习用品以及糖果等,共签订帮扶协议3名。义工王昌盛说,协会希望借此活动落实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以及其他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无法申报户口的孩子能够“回家”!

 

以爱之名暖心护航

 

  每年的11月20日即“国际儿童日”。在所有应当受到关注的儿童中,有三类特殊的群体——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艾滋病患儿、自闭智障及残障儿童,这些孩子因其父/母犯罪的背景使得他们得不到社会大众的同情;因先天身体的缺陷使之得不到社会大众尊重的目光;因缺乏交流和关爱使之缺乏交往能力甚至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他们有的流浪,有的沿门乞讨,有的不被亲属接纳,遭受虐待。更有甚者,因不受尊重而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而他们本应该和所有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享受天真的童趣,获得社会的关爱。
  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又称失依儿童,因父母一方或双方服刑,监护缺失或无人照顾的儿童、青少年。他们是目前国内困境儿童当中问题与需要最为复杂的一个群体。
  司法部调查报告显示,有70%的服刑人员子女跟随父母走上犯罪道路。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社会上流浪、乞讨的占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总数的2.5%。
  福建司法警察训练总队学员队队长林敏明在一次与基层民警聊天时得知,服刑人员尤其是双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和学习,许多都处于失控状态。如果这些孩子不能正常生活学习,那么他们的未来就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他们尚在狱中改造的父母也不会安心改造。因此,基层监狱非常希望有公益组织可以提供帮忙。
  于是在林敏明的奔走下,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红苹果公益)于2014年6月正式注册成立。他说,“退一步说,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也是一个弱势群体。这种弱势群体如果说再没人帮的情况下就会恶性循环,再加上他们子女从小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社会上对服刑人员有歧视,但是作为我们(司法人员)不管是在围墙内也好围墙外也好再不能歧视了。”
  公益组织成立初期,并没有明确的运作模式。服刑人员身份的特殊,决定了志愿者们的帮扶之路必定困难重重。但是林敏明警官和义工们用爱心温暖每个孩子内心缺失的角落,卸下受助人戒备的情感高墙,一路坚持,一路总结,这个公益组织吸引了更多志愿者加入。协会成立至今,红苹果公益行走在八闽大地,建设了八个地区的志愿服务队伍,长年奔波于省内各个城镇和村落,走访帮扶那些服刑人员的贫困子女,将爱的种子播洒于每一个角落,在高墙内外架起了亲情的桥梁。

 

 

 

不仅是一次救助,更是一份希望

  走进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荔城北大道的莆田市救助服务管理站,这里处处流露出“担父母之责,温暖儿女心”的温馨感。墙上许许多多的帮扶瞬间让寒冬多了更多暖意。
  作为我市推进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莆田市救助服务站做了许许多多暖心的帮扶工作,对服刑人员子女的扶助工作自2013年就开始。去年,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经与莆田市民政局协商在莆田市流浪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挂牌成立“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预防未成年犯罪研究中心”,依托莆田市流浪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办公地点,开展预防未成年犯罪及救助返乡等困境家庭未成年人帮扶工作的社会化援助、专业化服务。
  “据我们了解,80%的服刑人员入狱之前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被捕入狱对整个家庭所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灾难性的,牵连着孩子的成长。”莆田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林文瑞向记者介绍。 “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失去劳动力的家庭条件都很困难,有的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大多数情况父亲在服刑,母亲改嫁,子女跟着爷爷奶奶住,孩子们普遍存在孤僻不爱讲话的特点。”林站长说,对此,协会和救助站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访谈收集资料建档建册,签订帮扶协议,给予每户子女助学金同时还开展一对一帮扶心理辅导工作。
  “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只要变好了就好。”林站长的话朴实却温暖。入户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给予经济帮助和心理辅导、协助办理孩子落户难题、举办与服刑父母亲情见面会……这些关爱举动在他看来特别有意义:“帮助无辜的孩子能有基本生活保障,不失学、不辍学,没有心理障碍,让孩子们能感知有人在关心他们。对服刑父母来说,最放心不下的孩子如果有人在惦记在关心,对他们重新改造很有帮助。”事实上,据统计子女得到良好照顾的在刑父母有95%以上都因表现良好获得过减刑。
  不仅是一次救助,红苹果公益或是有爱的救助中心甚至是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关怀,这些对于失依儿童和服刑人员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守护失依天使 志愿者在路上

 

  与普通公益组织不太一样的是,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的志愿者超过三分之二是政法系统的干警。即使是其他爱心人士,他们的社会角色也与司法工作有关,如律师等。11月份红苹果公益协会深入莆田地区集中帮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落户问题,律师何杨冰就随行提供服务。“父母某一方缺席导致上报户口材料不足,我们主要起到引导监护人采取相应措施的作用。”在泉州永春走访一服刑人员家庭时,由于该家庭疑虑重重,只好求助当地派出所。派出所所长带上村主任,领着志愿者们前往。认真走访后,志愿者们进行了现场捐助,并说明了日后的帮扶内容。所长被感动了,决定加入志愿者队伍。
  除经济上帮助外,该公益组织更重视对被帮扶对象进行心理帮扶和法律援助。家庭的特殊,导致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在当地尤其是在农村经常被孤立,造成了这些孩子的内向和孤独。志愿者们向这些孩子提供心理帮扶和法律援助。在每个孩子身边,都会配备一名志愿者长期跟踪帮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
  11月25日下午,林敏明秘书长在莆田救助管理站主持召开“莆田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志愿者培训活动”,莆田地区志愿者以及莆田学院的十几位学生志愿者参加了培训活动。据林站长介绍,目前,莆田长青志愿者协会,莆田吧志愿者协会,莆田学院学生志愿者协会等上百名志愿者加入这趟守护“失依儿童”暖心列车中。由于“失依儿童”的身份特殊,要求志愿者们在帮扶过程需要更懂方式方法。“这些孩子们很敏感,我们需要一次次的主动关心他们,教他们写作业,和他们一起玩,平时给他们打电话等。”莆田学院大三学生小何目前一对一帮扶一名仙游地区的“失依儿童”。
  目前,红苹果公益联合我市救助站开展帮扶“失依儿童”相关工作正在招募更多志愿者加入公益队伍。我们希望,在未来的路上这些孩子不再因为父母的过错,被阴影笼罩;我们希望,他们的人生可以拥有平等的人格,同等的权利去生活;我们希望,这些稚嫩的心灵再也不需要承受不属于他们的压力,他们想要的很简单,只是需要一些关注,帮助他们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