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移民的新旧时光
——探访常太镇照车村五七自然村三龙老民居
【发布日期:2015-12-23】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欧碧仙 文/图】

1958 年,莆田县决定在常太镇的心脏地带,建造莆田人民的大水缸和生命库、库容居全省第二位的东圳水库。东圳水库的修建要从50多年前的一次水灾说起。1956年秋季,莆田遭受特大水灾,南北洋被淹三天三夜……抗洪救灾结束后,莆田县委、县府下定决心“治理莆田命脉”,作出修建东圳水库的重大决策。兴建配套工程于1958年破土动工,1959年9月,东圳渠道全面施工。同年,常太人民为了造福全县百万人民,发扬了老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迁移农户2885户,人口1.42万人。当时的迁移大部分迁往常太镇境内的山上,外迁出常太的有几百户,有的甚至举家历经二次迁移。大体有:迁移不离常太镇境内的迁往莒溪、山门后溪、刘坑、利车、照车、长基等村落,其中部分移民迁往山门后溪后又迁往接近黄石镇的一国营农场,迁往照车的部分移民后来又迁往邵武,历经二次迁移;另迁出常太镇境内的有迁至现城区新塘及北磨的近百户,迁至西天尾洞湖口的有两村一百多户,迁至华亭镇后角村、庄边镇及大洋乡的各有一百多户,历经二次迁移迁至莆田之外的邵武山区的有一百多户。 对于这些库区移民来说,1958年既是他们忘不掉的一抹乡愁,也是他们开启崭新生活篇章的转折点。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东圳水库像一座巨大的屏障和生命库,尽职地发挥着供水、灌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游览等作用。而迁离故土的库区移民也早已将根扎在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幸福生活。近日,记者走进入选第一批福建省级传统村落的常太镇库区移民自然村——照车村五七自然村,倾听这里的库区移民的乡愁,感知他们迁离故土努力扎根的“1958年后生活”。


1958年,迁居照车村的库区移民有300多户,他们组成了向阳、五七自然村和东迳3个自然村。迁离故土,重建家园成为了库区移民的头等大事。当年,勤劳智慧的库区移民在向阳和五七自然村分别合建了三排土木结构的集体厝。今年70多岁的许重垦老人当年也是参与建成集体厝的库区移民之一。老人告诉记者,集体厝是合建的,当初按人口分配,很是拥挤。后来,因为人口众多,迁往照车村的库区移民中有一百多户又历经第二次迁移,迁至邵武山区。余下的200多户,从此便在这6排集体厝里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虽然历经半个世纪,建于1958年的这6排土木结构集体厝却依然基本保持着当年的建筑结构,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三龙老民居”。在照车村,有一处民房的天台是俯瞰这些集体厝全貌的最佳观赏地,慕名来到照车村的人们总会被民房的主人热情地迎上楼。的确,登上这座距离集体厝不过一座房屋间距的民房天台上,眼前所见的集体厝全貌,实在是称得上震撼——天空水洗过一样的蓝,远处的山依旧饱含生机,自带怀旧滤镜效果的6排集体厝在蓝天、青山下,整体划一地站立成卫士一般,守护着这里的库区移民;集体厝的右侧是唯一破损最为严重的地方,即便如此,墙边兀自顽强生长的一大片野菊花,倒是为眼前这一幅山林墨画添了色彩,焕了生机。 逐一走过6排集体厝,有的一排30多户,有的40多户,有的则有50户。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侵蚀,土坯房显得斑斑驳驳,有点寂寞又有点热闹。废弃的犁车、紧闭的门窗,本该飘满衣裳的二楼也变得空空荡荡……走过长长的晒谷场,遇见一位老人坐在老屋前,看见记者腼腆地笑了,然后低头逗弄小柴犬;隔壁邻居的门前像是刚刚粉刷过,一顶斗笠挂在墙上,老人的衣裳在柱子间的绳上飘飘荡荡……随行的照车村党委书记陈德义告诉记者,照车村现有人口1800多人,其中现有库区移民500多人。靠山吃山的生活还是老人们喜欢的,所以还有些老人家住在老民居里,只是越来越少;年轻人则出外谋生,剩下大部分的老民居门窗紧锁,空空荡荡。 许重垦老人一路随行,并且沿路向记者诉说他的乡愁。老人告诉记者,迁居照车村的库区移民祖居东圳水库“枫叶塘”,秋来冬往时,漫山红透的枫叶,就是他记忆里最初的乡愁。而如今,迁居照车村已经半个多世纪,从他们一手建立三龙老民居,到如今自己的“第二故乡”凭借这些老屋入选福建省第一批传统村落,老人说:“毕竟这里曾经是我们一手建立起来的新家园,代表了我们库区移民的勤劳与智慧,今后如果可以保护起来,可以让更多的后辈人继承和发扬我们这些老一辈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老人希望,这些老屋能够成为库区移民后代的一抹乡愁,同时,成为莆田库区建设这一段历史中的一张名片。


在老民居的一处斑驳外墙上,隐约可见一段写于1962年的标语题字,其中有一句很有前瞻性地提到了“建设美满家园”。如今,我市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和美丽家园建设的同时,不忘护住根脉,留住乡愁。采访结束时,照车村党委书记陈德义也深情表示,历经半个多世纪,库区移民早已融入照车村当地生活,与原住民成为不分彼此的一家人。三龙老民居是库区移民的历史见证,更将成为照车村的一抹乡愁。陈书记告诉记者,不久之后,照车村将对三龙老民居进行重新修缮,并酌情发展农家乐,在护住根脉,留住乡愁的同时,让老民居重新焕发生机。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