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
陈春恩 油彩二十四景 斑斓莆仙大地
【发布日期:2014-12-05】 【来源:】 【阅读:次】【作者:】

    思索了片刻,陈春恩颇为认真地说:“大家缺乏保护当地文化的意识,如果能让更多人发现,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竟有这么多美的存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同时,能更珍惜生活,更热爱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因为对生活的热爱,仙游籍油画师陈春恩在有限的画布上创作着无垠的生活遐想;因为对油画的酷爱,这位大地的儿子创作出一幅幅充满浓浓的家乡情怀的斑斓作品,其所创作的油画旧《莆田二十四景》组画作品正讴歌了莆仙大地的壮美诗篇!

 

 

 

 

鬼斧天成,重彩莆田24景

 

    东山晓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钟、西湖水镜、南山松柏、木兰春涨……在陈春恩的画作展厅里记者见到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油画旧《莆田24景》组画,有别于照片的平面无奇,油画不仅呈现出了层层错落的立体感,在景致的精髓里更蕴藏了画者的想象空间,丰富多变的油彩将莆仙大地飞出的24景晕染上了艺术张力。“24景有很多的文字记载,每个景大家都能从文章中感受其中的美和特点,同时每个人的想象又是不一样的,像这幅《壶山致雨》每个时节每个角度去看它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画作里展示的也只是我认为它最独特的一刻;同样的道理像这幅《梅寺晨钟》据说当寺里的钟声敲响时,悠扬的钟声能传到黄石,我这里的构图是采用现在的梅峰寺的外貌,如何能表达出晨钟的悠远感,我想到清晨黎明破晓前的静谧,所谓‘鸟鸣山更幽’清晨薄雾未散,此时钟声‘哐~当’传开,从远处望过去,一切都是朦朦胧胧,梅峰寺在其中若隐若现。”
    谦虚恭让的陈春恩总是满面笑容,为人热情的他广结好友,称能完成24景系列得到不少朋友的帮助。“在创作《九华叠翠》时,第一次去考察似乎实地景色跟文字记载中层林尽染、苍松翠柏有差距,我就一时很难抓住它的精神。后来又和朋友去了一次,友人觅得一条小径,下山时顺着一条部队驻扎营的小道下去,从那个角度再望过去,山体既有茂密的丛林、飞悬的瀑布,石桥和村舍蕴于山腰,整个画面非常美,真应了山回路转;这幅《西湖水镜》如今已经找不到原貌了,最近关于它的影像还是在90年代的一张黑白照片,幸亏我的画友卓朝晖自小上学每天从那里经过,根据他的记忆,我才得以创作出来。”据卓朝晖介绍,位于现如今观桥的《西湖水镜》旧址原是一个排涝泄洪的水渠,发大水时从湖里排放出来水流在栅栏处每天都欢唱着声响。春恩老师的画里,湖周围种满了柳树,倒影在湖水中,岸上的人家闲时围坐在树下,极富江南水乡的温婉特色。
    如今,24景中已有部分消失在大自然的重塑或时代的变迁中,对此倍感惋惜的陈春恩以其高超的油画技法和无限的想象把它们留在油画布上,它们千姿百态,尽态极妍,在组画中,水和水是不同的,山与山也不重样,人在画里也不在画里,近看是色彩,远望是一道道流动的风景,观赏下来,已不自觉地陶醉在莆仙大地的壮美自然风光中。

 

 

 

酷爱能造材 无惧挫折不言放弃

 

    1968年出生于仙游的陈春恩,自小就着迷于绘画,家里能画的地方都留下他儿时的涂鸦,当他在选择未来学什么的时候,很庆幸父亲没有反对他选择美术专业。“我父亲认为,能学到一门手艺也不错,毕业回家兴许还能在寺庙做些边角雕花的工作,我倒是没有想太远,喜欢画画就选择去学画画,自然而然的事。”1991年从集美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陈春恩被分配回仙游,在一所中学担任美术老师,这个讲坛一站就是20多年,如今他不仅教习学生,业余时间也在醉心提升自己。只要一有学习的机会他都不放过,哪里有同仁的采风活动,他都争取时间去。油画带给他的诸多乐趣,于举手投足间尽现。
    “这是我上个月去陕北的采风画作,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太多了,连成一片的黄土高坡,一望无际,光秃的山头绝不是旅人爱去的地方。恰巧是在人烟罕至的地方才有最接地气的生活,也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在陈春恩现场采风画作里,有直径近半米的向日葵,被成熟的葵花籽压弯了头,早已被长时间的日照晒蔫的叶子呈现出枯黄的颓败;也有暖黄的夕阳下,黄土高坡种满的小米、苹果、玉米等作物;与南方排水的屋檐不同的是,以取暖为主的窑洞,与黄土高坡连为一体,呈现出陕北民居的一大特色。春恩说,如果不是亲临现场,很难想象出当地生活其实充满各种乐趣,供应不断的各类水果还有好吃的面条,充足的日照和自由奔跑的高坡都会让身体越来越棒……
    是因为创作让陈春恩更热爱观察生活,还是丰富的生活让他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无论何种都源自他对艺术的一种酷爱吧,正如他对儿子的教育观:“从小因为我的影响,我儿子也会喜欢画画,但是还不到酷爱的那一种,我也不会去强迫他,因为如果没有从心底里喜欢一个东西,以后当他从事这一行,遇到挫折就容易泄气甚至放弃,这就是区别。”

 

 

 

画里画外 生活与人文情怀并重

 

 

    陈春恩是学院派的代表,但他热爱家乡、关注环境、重视人文情怀,始终将创作的视角点落在生活的土壤里。在他所在职的学校里,校园里的宣传画也在诉说尊师重教、以孝为先、梦想植根等精神内涵。他所创作的关于乡村生活的油画和水彩作品《山坳的阳光》、《迹》、《小烛光》、《农闲》等等分别入选全国及福建省的美术作品展。他常说:“生活也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
    在一次艺术沙龙会上,他和各位好朋友分享了一幅他新近创作的作品,这是一幅关于厨房的油画,夕阳下的厨房宁静却饱含情感,他认为,厨房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一家人的三餐与聚集处,这里飘满各种菜肴的香味和家人浓浓的亲情,所以厨房是最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地方。
    陈春恩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80年代在选择油画这个“贵族”专业的时候,他只是另辟蹊径,觉得油画比较特别。毕业后工资一个月100多元,油画的材料费又比较贵,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有“囊萤映雪”的精神,利用学校剩余的油彩来刻苦练习。多年后,当油画迎来发展期的时候,他也未选择辞去中学教师的身份,而是守着一份清贫,他享受着教育的乐趣,业余时间采风画画是让他感到最开心的事情。
    特别对莆仙文化情有独钟的陈春恩为了画好24景,阅读了大量相关记载、数次实地考察、三易其稿才最终落笔。“‘夹漈草堂’原是郑樵写史的地方,它并非因景闻名,如今的草堂也是旧址重修,如何表达它的人文感就很考验画者。草堂位于崇山峻岭的陡坡上,我就从远处落笔,着重刻画了山体的险峻和巍峨,草堂岿然面对群山,通过环境的刻画来衬托出一代史学家对后世做出的贡献。再有‘木兰春涨’也是闻名于世的水利工程,钱四娘对兴化平原的贡献居功至伟……”
    在今年的湄洲妈祖文化旅游上,陈春恩油画24景中的《湄屿潮音》在妈祖文创展示会上展出,吸引众多海峡两岸来朝拜的信众驻足观赏。创作完旧24景后,下一步他正筹划要完成仙游的四大景创作。“仙游不仅工艺甲天下,旖旎的自然风光也不少,像仙水洋、九座寺等,不仅有地质地貌特点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旧址,我希望能把仙游的壮丽秀美画下来,让更多人欣赏它。”除此外,他也在酝酿着新的24景的创作,对艺术孜孜不倦的陈春恩无愧于“原乡画家”的称号,他用手中宁静的画笔守护着家乡的文化,藉由画布的重彩吟唱出对家乡的热爱。

 

 

    人物名片 :

    陈春恩,1968年出生于福建仙游,1991年毕业于原集美师专美术系,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水彩画学会理事,曾经师从油画家徐芒耀教授学习欧洲传统油画技法。尤擅乡土风景题材,油画和水彩作品《山坳的阳光》、《迹》、《小烛光》、《农闲》、《新天地》等分别入选全国及福建省的美术作品展。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