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大赞痕都斯坦琢玉之巧
【发布日期:2015-09-02】 【来源:广州日报】 【阅读:次】【作者:】
随着乾隆皇帝平定天山南北,收归新疆,大量来自中亚、西亚地区的玉器开始以新疆为廊道,东传进入中土。这些域外玉器工艺奇特,散发着浓郁的异国情调,在流入清宫以后,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经其亲自考证,将它们定名为“痕都斯坦玉器”。 据清代《茶余客话》等书所记,“痕都斯坦”为莫卧儿帝国,雄踞今日的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东部,“善攻玉器”,遍货于各国。不过,据现代学者研究,清宫所藏的“痕都斯坦玉器”,除产自莫卧儿帝国外,还有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地所产之玉器,来源并非单一,但中亚与西亚地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所产玉器的材质、工艺、器类、造型与装饰等诸方面皆因此而具有较多的相似性。 “痕都斯坦玉器”所选用的玉材,与内地玉器一样以新疆和田玉为主,但喜好纯色玉材,一器一色,尤偏爱颜色沉静内敛的白玉、碧玉与青玉,与内地玉器色彩丰富、喜用俏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痕都斯坦玉器的造型常设计成花草或动物样式,菊瓣盘、叶式杯、羊头杯等极为常见。器物纹饰也多见番莲、葵花、蕉叶等植物纹。装饰手法除了采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复杂工艺外,还常在器物外壁镶嵌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等各色玻璃、宝石或玉片,形成了凹凸的视觉反差与缤 纷的艳丽色彩。 痕都斯坦玉器最让人称道的,无疑是其玲珑薄透的胎体,多数可从内壁透看外壁的花纹与装饰。这种高超的水磨薄胎技艺,被乾隆皇帝连篇累牍地称赞:“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细如毛发理,浑无斧凿痕”,连纪晓岚也在《阅微草堂笔记》中 感慨:“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 出于喜爱,乾隆授意清宫造办处极力仿制痕都斯坦玉器,影响所及,苏州专诸巷等处也纷纷仿制,但由于宗教信仰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工艺传统的不同,因而所仿器物虽然造型纹饰相近,却只能做到形似而难求神似。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