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给当下艺术界带来哪些启示
【发布日期:2015-09-23】 【来源:新快报】 【阅读:次】【作者:】
1957年夏季的一天,风和日丽,健康大不如前的齐白石走进画室,像以往一样挽起袖子,仔细辨别宣纸的反正,拿出自己心爱的画笔,慢慢地调和了洋红的颜色,开始画牡丹……老人在画完这幅《牡丹》后不久便卧病在床,于当年9月16日离开人世。 匆匆五十八年过去了,“齐白石已成20世纪美术史的神话”(陈履生语)。 在1953年齐白石寿诞之日,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在当时颁发的奖状上写着:“齐白石先生是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创造上有卓越的贡献”。 齐白石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经历了从农民到木匠,又从木匠到文人画家、到美院教授,再到成为艺术宗匠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而他的成功——假如艺术界果真存在所谓成功学的话——到底能给当下的艺术界带来哪些启示,又能给艺术的未来带来哪些思考?或许,我们应该对齐白石进行再解读、反复解读。 比如,齐白石与广东的关系,便是前人较少注意的一个话题。从他40岁起至47岁止,齐白石从老家湖南湘潭先后出过远门五次。在这对其毕生产生深远影响的 “五出五归”中,他就踏足南粤大地三次。在他以后的艺术人生中,不断出现岭南人的身影,或有师徒情分,或成莫逆之交,并留下了一段段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