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艺
陈国珍:艺术源于生活
【发布日期:2014-08-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垦】

 

 

 

    一身时髦的打扮,清爽的光头,幽默自信的谈吐,记者看来,在佛像制作工艺领域,陈国珍确实与众不同。从事佛像雕刻的人大多怀抱对佛祖的敬仰之心,陈国珍也不例外,但他更愿意将一种乐观的力量融汇其中。
    陈国珍,1974年出生于莆田的雕塑世家。自幼跟父亲学艺,包括雕塑、设计、绘画等。从艺二十多年,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等。代表作有:《西方三圣》、《九龙观音》、《法轮观音》等。他的弟弟陈国仁同样也是雕塑名流,擅长寺院道观大型佛像雕塑、室内古典设计,作品布局生动、穿插有致、雄浑大气而不失雅致,讲究“禅趣”和“人意”的有机融合。
    为了继承和发扬佛像造像艺术,陈国珍、陈国仁俩兄弟二十年如一日的艺术生涯中,在每一件作品的完成过程中无不渗透着人生感悟。其在创作中追求至真善美、精益求精的艺术境界。兄弟俩创立了“亚典工艺品有限公司”和“佛国珍品工艺有限公司”,两个公司名字分别起于陈国珍的小名“亚典”和大名“国珍”。
    近几年来,佛像市场不断变大,寺庙都需要配套佛像佛具用品。在大好市场氛围下,陈国珍不忘严格标准,也与时俱进看好市场需求方向,创作一些符合现代人眼光的艺术品。他的观点里,佛像雕塑是以佛教美学为核心的宗教艺术,在东方雕塑史上占据着主流艺术形式。佛教雕塑艺术逐渐渗入民间的同时,作品更趋于生活化、现实化。它的世俗化削弱了雕塑所表现的宗教性,从而增强了艺术性的表现。佛教讲求佛性,教化人们不为外物所左右,把外物看作是空幻的东西,这样就可以不为显示的利害所烦恼,达到超出一切爱憎是非的境界。佛像造像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有着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通过世俗化生活的影响,日趋注重表现现实主义的性格和情态,进而通过造像阐释佛教教义中的主旨以表达出感化世人、普渡众生的宗教意义。
    “艺术源于生活”,对于民间雕塑来说,也是极其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去发掘和汲取艺术素材,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特定生活的理解,融合进自己的感情,赋予作品最真实的生命力。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优胜劣汰已经是必然趋势。作为佛教雕塑艺术家,两兄弟认为不可止于“游于艺”而“疏于理”。须知大师之大,绝不止于技艺高超,还在于理论精要并着力提高艺术创作理论水平。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