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在中国人眼里,几乎可以与“昂贵”和“过度浪费”划等号。对红木家具,许多人也有这种印象。而提到奢侈消费,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这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相符。正因如此,有的红木家具企业提出了“做老百姓买得起的红木家具”的说法,甚至打出了“平价红木”的牌子。 我认为,把奢侈消费与勤俭节约对立起来的认识并不科学。消费市场是多元化的,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消费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消费需求,这是非常自然的。消费需求也是多层次的,有人需要物质的,有人需要精神的,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同样是一种正常的消费。 这其中,也有人是对奢侈消费的误解。其实,就奢侈品来说,它的使用功能已不再是第一功能,它所附加的品牌功能、欣赏功能和表现功能以及文化功能等,才是人们更加看中的。这其中,商品的设计、工艺、质量等的上乘等是无需赘述的。很显然,人们对奢侈品的信任,等于首先是对它设计、工艺、质量等商品基本属性的认可。也就是说,奢侈品的消费者在体会它精神层面蕴含的同时,先是接受了它物质层面上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进入奢侈品行列的商品,首先是高品位、高质量的商品,没有这个前提,它也不是奢侈品。 谈到红木家具,它材料的珍惜,工艺的精到,民族的特色和文化的内涵等,都具有了奢侈品的属性,但这并不等于每一件红木家具都是奢侈品。现今的市场上,充斥着平庸的大路货,它们与奢侈品相比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应该说,从本质上来讲,红木家具并不是大众消费品,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稀缺产品,它本事就是小众化的商品,只能为小部分人群享用。材料的稀缺、名贵和手工工艺的复杂,更注定了它价格的不菲和不可能被各层面的消费人群普遍有能力接受。 在资源日益枯竭而消费力不断增长的今天,向奢侈品发展对红木家具产业和资源保护利用更为有利。因为它可以促使生产商以奢侈品的标准衡量产品,在设计、工艺、质量等各方面精益求精,绝不轻易把那种普通的产品推向市场,当厂家追求高价值和消费者认可了这种高价格的同时,客观上完成了对稀缺资源的珍惜,对中国传统工艺的继承、完善、提升及产业发展,也是更为有利的推动。当红木家具都能够步入到奢侈品行列的时候,红木艺术才更具价值。 让每一件家具都能够成为奢侈品,都能够成为艺术品,这其实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在这里,我为红木家具的奢侈品之路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