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南湖三先生何时入莆倡学(2)
【发布日期:2016-11-29】 【来源:】 【阅读:次】【作者:阮其山】

 编者按:在莆田历史文化中,由于古代史籍记载欠缺等因,一些历史人物与事件不甚明晰,致使后人为探求真相而聚讼纷纭;一些历史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对其人其事缺乏必要的论证,往往似有而无,似是而非,令人不明真相,无所适从;一些历史问题,虽有定论,若加探究,仍感证据不够充分,而将信将疑。统谓之“历史文化之谜”。本报将陆续筛选莆田历史文化上的一些有争议的重要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辨析问题焦点,疏理论据,补充有关史料,进一步加以考证,以飨读者。

 

  清康熙林麟    《兴化府莆田县志·古迹》载:“湖山书室。梁陈间郑露与弟庄、淑读书处。今广化寺崇胜庵地是也。”“东峰书堂。唐黄滔读书处,与郑露书堂相邻。”该志《建置·墓域》载:“[梁陈]太府卿郑露墓。在壶山宝胜院东。”载:“凤凰山。在城廓正南三里,旧名南湖,梁陈间邑儒郑露家于此,后以其地让浮屠,今广化寺中,郑氏祠堂在焉。又曾门庵、中瀛庵,皆有唐御史黄滔祠,以滔尝读书于此。”“灵岩广化寺。在南门外凤皇山同上,梁陈间邑儒郑露家焉。俄有神人,鹤发麻衣,夕见于堂,请为佛刹,露拜诺之。永定二年为金仙院,隋开皇九年改为寺。”
  该志《儒林传》载:[梁陈]郑露,字恩叟。其先自荥阳入闽,远祖昭尝过泉之莆口,爱其风土,因迁祖坟于南山葬焉。至陈时,露与其弟庄、淑,自永泰徙莆,庐墓侧。据南山之胜,构书堂以修儒业。时作篇章,以训子弟,于是莆人化之,始兴学。(下文引吴源泉评语,略)林麟    县志所载郑露史迹,基本上沿袭明代史志的文字,坚持了“梁陈说”。
  乾隆间廖必琦主修的《兴化府莆田县志》,对郑露史迹的记载,完全采用林麟    康熙县志的体例与文字。不再罗列。
  清修《钦定大清一统志》,[古迹]篇“湖山书堂”,[寺观]篇“灵岩广化寺”,[人物]篇“郑露”的记载,均谓为“五代”“梁陈”时人。张琴《莆田县志》,对郑露事迹有多处记载,但年代不尽一致。《通纪》篇云:“唐初,郑露兄弟以学开莆矣。”《古迹》篇“湖山书堂”条云:“在广化寺。《宏治府志》云,梁陈间邑儒郑露读书之所也……”《寺观》“灵岩广化寺”条云:“在城西南凤凰山下,梁陈间邑儒郑露家此。”《祠宇》篇云:“有私家建立之祠如:梁陈郑南湖三先生祠堂。在广化寺中,梁陈间,邑儒郑露偕弟二人曰庄、曰淑家于此。”《墓域》篇云:“梁陈太府卿郑露墓。在壶山宝胜院东。”其[六朝古迹]“湖山书室”条,[轶事]“湖山书堂”、“莆为文物之地”条,亦皆谓梁陈间人。
  然而,该志《儒林传》则在标示“唐”之下,首载《郑露传》云:“郑露,字恩叟。其先自荥阳入闽。远祖昭,晋龙骧将军,任泉州刺史。尝过莆口,爱其风土,因迁祖坟十二丘,于南山葬焉。是时,莆犹未为县。唐天宝中,露与其弟庄、淑,自永泰徙莆,庐护墓侧。据南山之胜,构书堂以修儒业,时作篇章,以训子弟。于是莆人化之,始兴学。……露,唐赠太府卿;庄,字端叟,五官中郎将;淑,字善叟,官常州别驾。后人称为‘南湖三先生’。露曾孙准,字不欺,工诗,登乾宁四年进士及第,官司门郎。”
  清修《福建通志·人物》载:“陈。郑露,字恩叟。自荥阳入闽,居于永泰。莆至陈时,犹未知学。露与其弟庄、淑,从永泰徙莆,据南山之胜,构书堂以修儒业,莆人化之,遂为开莆来学。露,太府卿;庄,中郎将;淑,别驾,世称‘南湖三先生’。”该志“凤凰山”条,[古迹·宫室]“湖山书室”条,[宅墓]“陈太府卿郑露墓”条,亦分别谓为陈或梁陈人。
  建国后,莆田市、县、区方志委主编的志书,诸如《莆田市志》《莆田县志》《城厢区志·大事记》《人物篇·郑露传》《文物篇·郑露墓》、《教育篇·前言》等,以及新编《莆田姓氏志》《莆田市名人志·郑露、郑庄、郑淑三传》等,皆谓为梁陈时人。
  综上所述,自唐滔《南山灵岩寺碑》之后,古代之宋、明、清及近代,官修闽省、郡县史志,对郑露三先生事迹的记载,几乎一致谓为梁陈时人。其间个别虽或备存异说者(谓唐天宝时人),但“梁陈说”始终作为主流观点沿袭至今。这不仅仅是以信传信、以疑存疑修史法则的要求,同时亦反映出历史的客观性。面对如此众多而大体一致的历史记载,即便有种种依据引发异议,仍不宜轻率否定如此厚实的历史记载。
  二、
  郑谱之李唐说郑氏族谱对郑露的年代,多有比较明晰的记载,确认为李唐时人,于贞元元年(公元785)八月自永泰入莆。据《南湖郑氏族谱》,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八月,郑氏43世郑庠,自寿春(今属安徽寿县)挈(带领)家渡江,居于丹阳郡秣陵县(今属江苏南京)桑梓里,又任信安县(今浙江衢县)令,卒于官。谱传为郑氏渡江始祖。郑庠,字文序,少有高操,敏艺多材,为吴孙权车骑长史、平难将军,迁东安(今属山东)太守。值晋惠帝时刘渊之乱,徙居寿春。
  郑庠次子郑昭,字元质。永嘉时随父渡江,仕晋为龙骧将军,又为南郡建(安)、泉(州)、温(州)、处(州)、杭(州)、苏(苏州)等州郡尉,持节都督平南将军,庐陵内史,开封国侯,后改福州刺史,遂定居福州,是为入闽始祖。又改泉州刺史,道经莆城,见南湖山耸翠环拱,遂卜葬祖坟十二丘于南湖山之阳,子孙又有居泉州者。年七十四卒于长乐县西北白田龟山。
  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八月,56世郑露相继自侯官徙永泰又迁莆,谱传为入莆第一世。
  郑露,字恩叟,官太府卿。与同祖弟庄、淑,避乱自侯官迁徙永泰,又自永泰迁莆田南湖山祖坟侧居之。弦诵诗书,作篇章以训后学,人称“南湖三先生”。
  谱载,郑露生于唐开元八年庚辰(公元720)三月十五日,辛丑(公元761)擢进士第,德宗建中元年庚申(780)为太府卿。兴元元年(784),李希烈僭号,乞归许之。德宗贞元元年(785)三月诰敕下,四月布常州受封太傅及恩赐后到家,至八月初一日,三公由侯官入永泰,由永泰至莆田。贞元十三年(787)五月,加封太傅左丞相、英国公。卒于宪宗十三年(818)十月初九,享年79。夫人蔡氏卒于十五年,合葬壶山宝胜院麓中眠埔之后,牌镌“唐太府卿郑三先生墓”。
  谱载,郑淑,字善叟,生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与庄公同年(764)擢进士第。德宗建中二年(781)迁常州别驾。兴元元年(784)李希烈僭号,上章乞归许之。贞元十七年(801)二月,迁居仙游巩桥荷叶山左,后受诰封为侯。穆宗长庆四年(824)卒,享年79。
  郑庄,字端叟,生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九月,代宗广德二年(764)擢进士第,建中二年(781)官中郎将,兴元元年(784),朱    、李希烈相继僭号,上章乞归许之。贞元十六年(800)三月,迁居浔阳。诰封为侯。卒于穆宗长庆二年(822)八月,享年79,与夫人合葬于浔阳山旁。
  总之,该族谱对郑露、郑庄、郑淑三公的生平事迹,记载详明,确认为唐开元、天宝时人,于贞元初由永泰徙莆;郑露官唐太府卿,郑庄官常州别驾,郑淑官中郎将。为南湖三先生开莆来学事件,提出了新说,与历代史志沿袭的“梁陈说”分庭抗礼。
  需要说明的是,郑氏谱家对于“李唐说”并非一致,有谓唐天宝时人,有谓唐文宗至懿宗间(827-873)人,有谓唐德宗贞元初(785)人,更有谓唐玄宗至唐穆宗间人,等等,诸说跨度几达130年,可见郑氏谱家对世次的推测亦存在较大误差,尚须进一步考究。
  三、
  焦点与疑点比照史籍与族谱的记载,对于南湖三先生入莆前后的若干重要事件,诸如远祖渡江、入闽徙莆、卜葬祖坟、舍宅为庵、业儒倡学、官太府卿,及其卒后墓地等,二者记述基本上是吻合的,兹不赘述。但在事件的若干重要情节上,则各有说法。尤其对于三先生所处时代及入莆年代,是梁陈间,抑或李唐时?二说相差至227年之多,而成为争议之焦点。这是探究南湖三先生“开莆来学”历史事件的基础性课题与首要问题。
  考闽莆史志、郑氏族谱,可知二者对南湖三先生的记述,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相渗透。《莆阳比事》记载梁陈间南湖儒生郑露书堂,注云“以郡志、郑家谱参出”;黄仲昭《八闽通志》、周瑛《兴化府志》梁陈邑儒郑露传略,亦均参阅了《郑氏家谱》的记载。反映出对南湖三先生所处的时代,看法分歧与争论由来已久,至明清尤为热烈。黄仲昭《八闽通志·人物》,记述儒林名人《郑露传》时,既列为梁、陈时代人物,又两加按语云:“按:宋叶适志郑耕老墓,刘克庄志郑浚墓,及国朝方时举《人物志·郑济传》,俱称露为太府卿。又按:《方舆胜览》及《莆阳旧志》,皆以露为梁、陈时人,而郑氏子孙又谓露实生于隋季,至唐官至太府卿。盖其祖昭自梁时入莆,已尚诗、书,至露而始着,故推本言梁时也。”表明其虽主梁陈说,但仍备存郑氏后裔的隋唐说,并试图对异见原因作出解释,为此参阅诸多资料。显示史家治史的严谨学风。
  郑氏谱家则以谱传世系论证李唐说,并对史志沿袭的梁陈说提出质疑。居三山(福州下屿)南湖郑氏十世孙,明嘉靖吏部郎中郑善夫,为重修族谱,特至莆仙取得郑元弼以上谱,与“八虎”以下派,合族增而详之,撰《重修南湖郑氏族谱序》及《南湖三先生传》。该传谓“远祖昭迁祖坟于南山,露、庄、淑三公入莆,人始兴学。”值得注意的是,明嘉靖名臣,郑氏桃源宗后裔郑岳,以荒原古陇偶得之族祖郑清墓志铭,见“所载世次甚明,有可以正家谱之缺误者。如云露公梁陈时人,唐观察常衮推尊乡先师,表赠太府卿。诸家之谱皆无之,此必别有所据。”明中书舍人,翰林院侍诏郑氏27世孙,前埭郑凤超,考南湖族谱世系,对李唐说作了颇为深入的论证,对入闽远祖为郑昭的传统看法提出质疑,认为远祖既非昭公,亦非露公,而是时任泉州刺史的膺公,令人耳目一新。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