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时,广东发生盗匪混乱,朝廷不得不指派郭应聘前往协助地方知府平定动乱。在他的精心策划之下,一举平息了骚乱,郭应聘立了大功。他将两广的情况写成奏疏呈奉朝廷,并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方案,其目的是要改善民生。同时对军事、制度、人才等方面提出许多正确的看法。他在两次考评中荣获政治、德行一等。在调任广东左参政时,当地流寇横行霸道,无恶不作。郭应聘运筹帷幄,用兵如神,一举打败了各路匪徒的猖狂进攻,连升二级为右布政使。其间,有一位酋长为争夺土地与群众闹意见,矛盾纠葛,弄得难分难解。郭应聘巧用妙计,明察暗访,以智取胜,不费一兵一卒,使双方矛盾化解,又得到朝廷的褒扬,擢升为广西左布政使。 “古田战役”发生,郭应聘面临困难。但他镇定自若,精心策划,拟出作战方案,撰稿《剿抗古田议》一文,与将士们共同研究。他推心置腹,反复推敲,运用“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军事经典,使战役取得胜利,再升为副都御史,主持广西军政大事。在战略上,郭应聘采取“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方针,软硬兼施,被群众誉为“神人”。在文明相对落后的桂贵地区,各方地霸土匪猖獗,胡作非为,严重残害当地老百姓。这一回郭应聘发动了70万士兵,调兵遣将,操戈演阵,草木皆兵,乘间击瑕,冲锋破敌,先后攻破碉堡百多座,夺取了辉煌的胜利,使长期被匪贼占据的地方归还朝廷版图。皇帝对郭应聘这位才兼文武的将帅深感欣喜,对他呈送过来的奏疏都一一批示同意执行。嗣后,广西十寨地区发生瑶民哗变,郭应聘乃为皇帝的首选人物,遂派他再度巡抚广西。郭应聘到任后首先进行调查了解,分析情况。他自己亲临前线,行军用兵,无坚不摧,无往不克。郭应聘屡获战功,晋升为兵部侍郎、两广总督。到任后,他披荆斩棘,制订了表彰廉吏及杜绝请客送礼的不正之风。他自己以身作则,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再也无人行贿受贿,社会一派风正气顺,政通人和。他还将在两广期间的盈余军饷51000两白银上缴国库,他光明磊落,正气凛然,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其间,他上疏陈述《勾军四议》一文,得到皇帝的称赞并付诸实施。他还撰写《兵部倡议崇质约言》《考选军政禁约》等,提出对国防军事建设及兵器建造、兵员建设等。在粤桂执政期间,大抓经济,促使粮食增产,物阜民康,社会欣欣向荣,颇受海瑞的称赞。后来,郭应聘因病辞退归里,临行时还提交《安民四议》于朝廷,指出社会的不良现象,提出改正的办法。 郭应聘平生在官场上纵横驰骋,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尤其在戎马生涯中,智勇双全,骁勇善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莆田清代郑王臣编辑的《莆风清籁集》里,录有郭应聘一首七律,字里行间抒发了他任官感慨,除恶驱邪,为民解难的痛快漓淋之感叹。诗云: 戎马间关岂独贤,忽闻新命转忉然。司农叨并诸曹列,宦辄警非廿载前。万里弓旌依白日,寸心葵蕾有青天。群恩子职应同重,欲向衡阳卜去辕。 他致仕返乡后,首先来到仙游榜头碧溪郭氏祖祠(崇寿堂),拜谒入闽进仙游始祖,兴致勃勃地题写了两副楹联: 汾阳正气在乾坤,碧水旗山分俎豆; 三孝英灵妥祠宇,秋霜春露见美墙。 文献名家,羡唐宋 流一脉; 诗书世业,袭箕裘道统千年。 联语极其真切地道出了对老祖宗的深情缅怀和无限哀思。旋即,他又来到涵江白塘湖畔郭庄村,拜谒三孝子祠。欣然题写了“惟大夫荷万右纲常,三孝屹留砥柱;赖祖宗叨累朝恩遇,孤忠敢负美墙”。又马不停蹄登上巍峨的壶公山,祭拜入莆始祖郭嵩及祖辈郭彦成、郭沧洲英灵。出于对祖宗的一片敬仰与孝道之心,对古墓进行重修,勒石为记,并在墓前兴建岩祠,世代沿袭,后发展为寺院——清净寺。郭应聘的如许孝道之举,其子郭良瀚深受感动,然而上山进一步完善庙宇建筑,且在山间巨岩题写“第一山”“壶中日月”“如斯夫”等等。其前的元代诗人郭沧洲,曾召集众文人墨客于山间,聚首吟诗作赋,筑庐结社,留下大量诗词华章,歌颂壶公山、木兰溪及莆阳的丰厚人文,充实独特的壶兰文化,引无数文人刮目相看。 晚年的郭应聘隐居于荔城西南之隅的钟潭山涧,筑草庐于溪畔,人称“大司马山庄”。他作古后,朝廷赠以太子少保,谥“襄靖”。这是朝廷最高的荣誉。其墓葬也是以朝廷最高的恩赐规格。兴化府为之建造石牌坊于城内十字街,这在莆阳为数不多,罕见可贵。十多年前,归侨名士黄春水先生捐资在凤凰山公园建造“大司马”牌坊,以恢复昔日的荣光,并镌刻一副楹联:“磨坊藏逸士牌坊展丰神小民敢题大司马,奇迹现名邦胜迹光梓里妙笔曾醉贤尚书。” 也许说有遗传基因之缘故,郭应聘先祖郭子仪——唐代大将军,驰名中外。嗣后入莆之后裔郭琪,也是兵部尚书,加上他一家三兵部尚书,真是济济一堂,光宗耀祖,彪炳史册。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郭氏家族的荣耀和骄傲,永远成为莆阳一座耀眼的历史文化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