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头”顾名思义就是“勇攀高峰,荣登榜首”,这是一个令人遐思,催人奋进的名字。传说古时候榜头是汪洋大海中的一片浅海滩,三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唐献宗年间陈氏先人徙居后坂,艰辛创业,后裔中有一人得中“榜眼”,名列皇榜前头,因此而得名。 榜头位于仙游县东北部,面积约138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多人。境内“平畴曲浍,潆洄绵亘,为邑东沃野。”榜头东挹九鲤飞瀑,天马横空;西倚闽越遗址,鸡子古城;塔山踞于北,浮屠凌霄;蓝溪环于南,一马平川。榜头中央地带为盆地,木兰溪、仙水溪汇合于此,素有仙游“东乡平原”美誉。俗云:“莆田南北洋,仙游东西乡”。榜头,又名“坂头”,明清时期属折桂里和安贤里,民国间分属榜头镇、蓝溪乡。榜头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秀美,天时地利兼得,不啻为古代兴化郡丰盈发达之地,温柔富贵之乡。 据乾隆版《仙游县志》记载,“折桂里有坝下街市与坂头市”,坝下街尤盛,乃“货船往来贸聚之区”。至清末民初,坂头集市初具雏形,民国十二年(1923)县城至榜头简易公路开通,榜头与外界的连接更加频繁,集市贸易如火如荼,大有后来者居上、凌驾于坝下街之势,渐成为榜头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民国初期,榜头街只有一条旧街(又称“横街”)和30多个店铺,无论规模还是客流量远不如赤荷村溪口街繁荣喧闹。随着公路的开通,榜头街又先后扩建了“顶街”和“下街”,从那以后榜头街才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集市。解放初期,榜头街拥有新旧店面250多间,1979年榜头街开始扩容,兴建农贸市场,将原有坎坎坷坷、低凸不平的鹅卵石路、旧水泥路铺砌为方块石板路面。改革开放初期,榜头镇农民敢为天下先,他们闯出禁区,大力发展地下家庭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出现了张金秋三兄弟合办生产制造三线包缝机(简称“三线机”)工厂的奇迹,消息传出后受到了胡耀邦总书记的首肯。榜头镇借此东风,高歌猛进,甩开膀子大力发展社队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经济突飞猛进,1984年与晋江县陈埭镇一道成为福建省首批“亿元镇”。1992年,榜头镇民营企业家、仙作工艺的先驱者陈仁明一马当先,投资创建仙游工艺城,掀起了史无前例的仙游民间工艺巨澜。“百业兴旺居榜首,群英豪俊占鳌头。”如今榜头镇已经迈开大步,奋勇当先,一跃成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核心区和主要产销基地 ,并先后获得福建省特色旅游名镇、百强乡镇、生态乡镇、最具投资潜力乡镇等称号。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工艺企业2000多家,年产值达百亿元以上,产业基础坚实。2014年榜头镇荣获福建省首批15个镇级“小城市”试点镇中第一个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的试点单位。 榜头镇驰入了经济快车道,昔日繁华的旧街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那些世代蜗居在这里的“老榜头”却依然不离不弃,他们散居在旧街的各个角落,操持着千百年来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那些传统手工艺活,日复一日地经营着那种从容不迫的“慢生活”。 旧街的人们,每一个人心中都珍藏着一本故事。 旧街的面孔,每一张都镌刻了榜头的岁月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