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在慈孝里的一个小山村,住着50多户人家。村里有个名叫郑有福的村民,是老实本分的种田人,与妻子、儿子三人住着3间破旧的平房,就靠种田和砍柴卖钱过日子。 郑有福的祖上本来也是一方富户,但是,当时正是盗贼横行的年代,有福的祖辈因树大招风,屡遭土匪洗劫,渐渐地由富变穷。到了郑有福成家时,只剩下一座百年破屋和2处搬不走的山地。郑有福夫妻两人,靠着辛勤劳动,开垦出十多亩的梯田,种粮种菜,加上养猪、养羊,生活总算自给自余。 郑有福的儿子名叫阿信,生得品貌英俊,落落大方。阿信在山村外读了几年书,看到父母整天又忙又累,决定休学在家,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了,郑有福夫妇开始为了阿信的婚事操心。以阿信的品貌,要在村里村外娶个女子并非难事,可是,这个阿信偏偏爱上了邻居土财主刘大富的女儿刘玉莲。 刘大富以经商积蓄了一笔丰厚的家财,并且拥有田园山地数百亩,几年前又盖起了一座“七间厢”的新房屋。在那山里旮旯中,刘大富也算得是富甲一方。 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个家业富裕的土财主刘大富,家中又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儿,与他交往的也是一方有名有望的官绅富豪。刘大富见女儿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就托朋友,想在城里给女儿找一家门当户对的姻亲。但是,尽管媒人踏破门槛,刘玉莲都是一口拒绝。 原来刘玉莲和郑阿信从小到大相处十几年,两人早已暗生恋情。虽然两家贫富悬殊,但是双方都看重对方的人品,并已立下“海枯石烂不变心”的誓盟。于是,阿信决定请父亲向刘家提亲。 郑有福知道这门亲事毫无希望,却经不住儿子的再三请求,只好硬着头皮登门,向刘大富提亲,刘大富坐在厅堂上,冷冷发笑:“你真是‘菜头斩’(菜头叶)下粪池——不知死!你也不称一称自家有几斤几两,就想讨我们家女儿做媳妇?我们家后面的几间牛栏猪舍都比你们的住房还要好几倍!你是想让我女儿去你家当牛做猪?”郑有福知道自己上门提亲,本来就是不抱任何希望,虽然受到奚落耻笑,也毫不生气,只是默默无言地回去。 再说刘玉莲见父亲拒绝郑家的提亲,并多次强逼她嫁往城里,就与郑阿信商量对策,决定来一个“先斩后奏”,把生米煮成熟饭,再向刘大富摊牌! 三个月过去了,刘玉莲已经怀孕在身,她与郑阿信又暗暗担忧,不知以后的结果将会如何? 有一天中午,郑有福看到厨房中的灶台崩坏,就拿出工具,自己动手修补。在更换灶膛的水罐时,发现水罐下压着两个银元!郑有福喜出望外,赶紧用毛巾把银元擦得干干净净,拿出一块红布,小心包好,叫妻子放到床上的枕头下。 当天晚上,郑有福找出一把古老的戥子称,和妻子坐在床上,一起称量。这两个银元,一个是七钱二分,一个是七钱三分。夫妻两人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称量,也一遍又一遍报喊:“七钱二、七钱三!”就在这时候刘大富从外地回来,刚好路过此处,听见郑有福夫妻在房中不停地叫喊“七钱二、七钱三”,当即走近窗外探听。听着他们夫妻两人在吹银元、敲银元、称银元,感到十分惊奇,他数了数,郑有福称量银元足足有200多次!刘大富心里在想:这个穷鬼,哪里来的这么多银元? 刘大富回家以后,就把妻子从睡梦中叫醒,悄悄地对妻子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个郑有福,‘财主假衰鸡’,装得比乞丐还要穷,家里竟然有那么多的银元!”说着就把他在窗外听到郑有福在房中称量银元的事情告诉妻子,妻子也将她看见女儿近来与郑阿信亲密往来以及女儿身体异常的情况告知大富。郑大富听了哈哈大笑说:“没关系!‘鸭母偷吃谷,生蛋属自家’,我正后悔当时拒绝这门亲事,既然现在木已成舟,我们也就顺水推舟。” 第二天早上,刘大富叫来媒人,让她转告郑有福,刘家可以答应玉莲与阿信的亲事,但是,订亲聘金须要银元20个。 郑有福听到刘家答应阿信的亲事,又喜又忧,喜的是阿信终于可娶到玉莲,忧的是20个银元要如何筹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