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一家双禅莲——妙应和本寂
【发布日期:2015-08-18】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志平】

  唐宪宗朝元和年间的一个除夕,在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黄巷,有一个士绅黄昌岌和往年一样急急忙忙赶往自家的祠堂去“夹火宝”(莆田民间习俗)。路上恰遇一个游方和尚也去乞火,和尚看见黄昌岌来了,就把自己所乞的“火宝”给了他。黄昌岌把“火宝”夹回家,刚放进灶膛里,突然,祥烟氤氲,莲香扑鼻,火灶之中竟长出二枝白莲。黄昌岌惊喜莫名,认为灶出双莲必是吉兆,自然十分欣喜。多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先后出家,成为一代名僧,他们分别是妙应禅师和本寂禅师。
  妙应和本寂,唐代桂州刺史、黄氏开莆始祖黄岸的第5代孙,莆阳黄氏则发祖于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黄巷。据谱牒记载,黄氏是唐玄宗时期从福州黄巷迁来的,为了表示不忘本源,黄岸顺便也把老家的地名随身带来。妙应禅师,唐末着名高僧,姓黄名文矩,字崇法、子薰,生于唐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十五日,出家后,法名涅槃 、辟支、圆智。本寂禅师(840—901年),俗姓黄,名元证,又名崇精,他是曹洞宗的创宗祖师、妙应的同胞弟弟。两兄弟先后皈依佛门,同为佛门高僧,在中国佛教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莆仙佛门世代称为“黄家兄弟禅师”。他们的父母逝世之后,妙应兄弟舍祖上所遗住宅改为佛寺,并将其父母葬于寺东,号称“双燕栖梁”,墓碣书刻“五大夫黄公之墓”。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闽王之孙王昶生,将妙应禅师舍俗家旧宅改建的佛寺,赐名国欢寺,为囊山寺的下院,该寺今尚存。


神奇灵异的伏虎禅师


  元和十五年(820年)元宵,妙应出生的时候,但见房中五彩祥云、瑞光四射,隐约之中出现了莲花的祥瑞。按《景德传灯录》记载,妙应出家之后,其居住的福州西院有500名僧人染上疾病,他用竹杖依次作法后都得以痊愈。妙应一生游历闽中闽南,足迹踏遍三明、尤溪、莆田、仙游、泉州一带。莆田到处都有他隐居地和栖息地的遗迹。泉州的崇福寺也是王审知为他所建。他善于训虎,时人常见他身边有两虎相随出入。今莆田市内石室岩还有伏虎岩、伏虎桥,相传是他伏虎之处。有人认为他是辟支古佛的化身,降临世间是为了点化众生。妙应的灵迹还在于凿造了为数不少的水井,如莆田的涅槃井、西井、义井、石幢井、徐井、张井、黄井以及晋江的涅槃井相传都是妙应所凿。此外,妙应广识天机,深知地脉,替人卜地看风水,还作了大量的风水预言,人们称之为涅槃谶。谶语散见于地方各种文献中,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内容涉及政治命运、经济商业、社会生活和人文科举等。在莆田、泉州、尤溪等地,现还留有他的谶语。《全唐诗》还记载一句妙应关于泉州的谶语:“先打南,后打北,留取清源作佛国。”泉州后来的确成了东南佛国。他留给莆田的一条谶语是:“水绕壶公山,莆阳朱紫半。”意思是壶公山畔筑起了木兰陂,莆田就会涌现许多达官贵人。木兰陂几经艰辛筑成之后,莆田后来果然科甲鼎盛,朱紫冠于八闽。
  古时,莆田涵头(涵江)屡遭火患,生灵深受其害,妙应细勘地理,择吉修建一座七层塔亭,火灾遂灭。今福厦公路涵江段塔桥桥头建“有美亭”又名“塔桥亭”,供奉的观音菩萨相传即妙应为镇火魔而建的风水宝塔。
  传说,妙应年轻时曾担任莆田县衙狱卒和田赋管理员,在职期间,勒索百姓,民愤很大,人称“黄霸”。有一次,他要到一个寡妇家收粮,但是寡妇家里一贫如洗,她知道“黄霸”的厉害,准备把家里一只正孵十个蛋的老母鸡给杀了。那天晚上,妙应做了个梦,梦见有一个老妇人跪在他面前,哀求他一定要救救她的十个孩子。次日早上,他到了寡妇家里,听说要杀一只老母鸡来请他,便叫她带他去看那只老母鸡,原来是只孵有十个鸡蛋的老母鸡。他立即忆起昨夜梦景,告诉寡妇不必杀鸡,粮也不要交。此后,他下决心改恶从善投身佛门。立即上县城辞职,路过延寿桥时,因天气炎热又走累了,就在桥头石碑底座上坐下休息乘凉。不觉睡着了,正在熟睡时,突然觉得什么东西猛啄他的额头,他猛醒过来,站起来四周探望,这时,那块已经断了的石碑被风吹倒下来,刚好压在他原来坐的地方,“黄霸”吓出一身冷汗。他猛然想到可能是那只母鸡“以恩报恩”救了他。
  妙应在囊山寺出家后,剃发而不披袈裟,也不受戒具。因为没有严格按寺僧的生活习惯要求自己,众僧有点看不起他,老和尚更是时常为难他。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老和尚要他过山去乞火。妙应在途中遇一只老虎挡住他的去路,老虎两眼与妙应对视。妙应心想:要是能骑虎去借火,岂不是快捷。于是,对老虎说:“我是奉命去乞火的,你若肯让我骑,就点三下头!”老虎居然点头,妙应上前跨上虎背借火还寺。
  妙应禅师于大中六年(852年)创建“石室岩精舍”(又名“伏虎岩”,即今筱塘岩)。其后隐居于灵云岩和紫霄岩。化缘重修二岩。乾符年间(874~879年),驻锡灵云岩,创建山寺。还在崇福里砺山兴建梵林庵。单身栖隐“囊山高岩之下,趺坐不食,行则二虎随之,其居曰‘伏虎庵’”。中和元年(881年)妙应禅师在囊山下创建延福院。光启二年(886年),闽王王审知知道妙应的异迹道行,奏请朝廷,升院为寺,禧宗皇帝赐匾,改名为囊山慈寿禅寺,俗称囊山寺。
  妙应禅师于光化元年(898年)七月二十五日圆寂,终年78岁,葬于囊山西塔院。闽王奏清朝廷,赐谥“妙应禅师”;宋崇宁三年(1104年),加封“圆智大师”。妙应“性通九流之门”,精研医术,又善相地脉,着有《博山经》。
  妙应兼具禅师和风水师的双重身份,是佛教本土化、世俗化,并与民间信仰渐趋融合的典型例证。《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兴化府志》《闽候县志》《八闽通志》《闽书》《仙游罗峰傅氏族谱》等地方文献对他均有记载。由此可见,妙应在福建民间社会中,是一个极富传奇和灵异色彩的僧人。


“曹洞宗”创宗祖师


  唐代时,中国佛教禅宗盛行,“南宗禅”创始人六祖慧能大师门下分传南岳、青原两大支系,不久又衍成“五家七派”,曹洞宗为其中一家。唐咸通初年,此宗由良价禅师在江西洞山奠定了发展基础,他的徒弟本寂禅师在江西曹山把“南宗禅”发扬光大,史称“曹洞宗”,亦称“洞曹宗”,与云门宗、法眼宗、临济宗、沩仰宗并称禅宗五大宗派。作为中国佛教禅宗“一花五叶”中的一大门派的曹洞宗,自形成以来的的千余年间,无论在中国佛教界还是世界佛教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本寂禅师作为曹洞宗创始祖师之一,在振兴曹洞宗宗风方面是功不可没。自南北朝迄今,莆仙禅门虽然历代高僧辈出,但惟有本寂禅师一个人成为中国佛教一个宗派的创宗祖师。
  宋赞宁等《宋高僧传》卷第十三《梁抚州曹山本寂传》载:晚唐莆田多衣冠士子侨寓,儒风振起,有“小稷下”之称。稷下为古代齐国地名,战国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本寂“少染鲁风,率多强学,自尔淳粹独凝,道性天发。” 19岁时弃儒学佛,往福唐县(今福清市)灵石山翠石院,礼元修和尚为受业师出家,法名身章,号本寂。25岁(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年)受具足戒。后到江西宜丰县的洞山普利寺, 参谒良价禅师。此时良价禅师在江西洞山弘扬其首创的一家禅风,世称“洞上宗风”,深得四方赞仰。本寂与良价,相逢问答,颇相契合。良价非常器重本寂,自此入室为他的首席弟子。本寂在洞山盘桓数载,朝夕请益,终于获得良价秘密印证悟解,心传洞上宗旨。不久他便辞别洞山,先往广东韶州曹溪礼拜六祖慧能真身塔,不久返回吉水(今江西临川县)。当地僧众久仰本寂盛名德望,请他开法接化。然他追念六祖慧能在曹溪所创的道风,便把吉水山改名曹山,故有“曹山本寂”之称。后因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进驻该山,本寂只好迁往荷玉山,把一位信士所舍的何王观改为荷玉寺,继续开堂说法。后因观堂扩建和曹溪六祖的功德,将观改名为曹山寺。
  本寂在曹山寺修持30年,广开山门,课徒说法。嗣法弟子杰出者十四人,门人不计其数,而趋集于他的座下参禅的十方僧侣,常年超千人以上,形成一大新兴的宗派,后世合取他们师徒二人住以传禅的二山之名称为“曹洞宗”。作为青原下第五世的本寂禅师,是曹洞宗禅法之大成者,他的禅风立“五位君臣”为宗要,从事理、体用关系上说明事理不二,体用无碍的道理。宋智绍《人天眼目》说其“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而用处理君臣关系的方法,作为僧徒检验自己的修炼程度和悟得佛性深浅的标准,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他和良价所宣传的“五位君臣论”成了曹洞宗的禅学,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由此形成。曹洞宗的影响很广泛,他的弟子很多成为名僧,全国各地的显山名寺都有他的弟子弘扬曹洞宗禅法。日本僧瓦室能光,向良价学禅法30年,朝鲜僧利严亦向本寂再传弟子学禅法。13世纪初期,日本僧通元将曹洞宗法传入日本,开创日本的佛教曹洞宗。至今朝鲜、东南亚等地仍有不少曹洞宗信徒来曹山礼祖庭、结法缘,从而增进了我国与日本等诸多国家的宗教文化交流。
  唐天复辛酉(901)夏夜,本寂问知事曰:“今日是几何日月?”曰:“六月十五。”禅师曰:“曹山平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吾行脚去。”及时(六月十六日),62岁的本寂于曹山荷玉寺丈室亲自焚香坐化,葬于寺西百步的凤形坊,塔名“福园”。由于他对曹洞宗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巨大,唐昭宗赐谥元证大师。清雍正十二年(1734)被加封为“宝藏元证大师”。本寂“文辞遒丽,富有法才”,着有《解释洞山五位显诀》和《住寒山子诗》,后人又辑得《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和《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2种存世。
  妙应禅师是一位对家乡具有深刻影响的地区性禅师,他的功德在朝代更迭中发生变异,转化为一位神奇莫测、法力无边的民间俗神;本寂禅师则是一位纯粹的学者和佛门领袖,他凭借深邃的思想、超人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已然成为一位在佛教界具有国际影响的伟大禅师。他们虽然同出一辙却分道扬镳,但他们对众生的大爱和对佛教的至诚,却殊途同归。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