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莆仙军民抗倭记
【发布日期:2015-09-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秋生 王玉祥】
    人们常常提到的“倭寇”就是日本的海盗集团,自宋朝开始倭寇就曾祸害我国。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更为猖狂,他们组织庞大的武装寇盗集团,进行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在祸害我国东南沿海的同时,又把魔爪伸向咱兴化地区。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至嘉靖四十三(1563年)期间,倭寇较大规模侵犯莆仙地区就达十三次。倭寇对莆仙的祸害极为惨烈。官军将士顽强抵御,居民奋勇护城保家,许多将士为国壮烈捐躯,无数居民尸横遍野,血染沟渠,但莆仙军民视死如归,前仆后继顽强抗击倭寇,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今天要向大家讲的是莆田抗倭主要事件及仙游军民坚守县城52天戚继光带兵平息仙游倭寇之乱的故事。
    嘉靖四十一年(1561年)六月,倭寇从三江登陆,屯扎蔡宅、杭头等地扰民。戚继光奉命从浙江入闽抗倭,九月二十日,他带队从囊山小道抵达兴化府城。半夜派兵从洋城、清埔、西洪冲进林墩倭寇贼巢,毙倭二千多人,救出被掳群众二千多人。这就是兴化抗倭史上有名的“林墩大捷”。随后戚继光班师回浙江。
    同年十一月,倭寇闻知戚继光返回浙江,又率贼众再犯莆田,十一月二十九晚。兴化府城被攻陷,同知奚世亮,训导卢尧估战死。倭寇在城里大肆焚掠,杀害军民万余人。加上当年疫病流行,尸横遍野。三一教主林兆恩率众收尸埋葬,计埋全尸三千余具,火化一万余具。兴化府城失陷后,朝廷命谭纶巡抚福建,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来莆田破倭。
    嘉靖四十二年正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从江西昼夜兼程赶来,兴化府城已失陷两个月。倭寇占城后因城中断粮,尸腐腥臭,便弃城崎头为巢。戚继光在浙江义乌募兵万余人,于四月二十日抵达莆田与俞大猷会师,当夜四更兵分三路进攻五党岭侧岭,倭寇惨败退入许厝。戚继光指挥军队顺风用火猛攻,共歼灭倭寇两千三百多人,得胜凯旋回城。
    倭寇攻破兴化府城后,消息传来仙游,知县陈大有十分震惊,担心倭寇再犯仙游城,急忙召集典史陈贤、巡检段功商讨御敌守城之策。陈知县说:“莆田府城已失,贼兵烧杀掳掠,百姓流离失所。咱仙游城也应早作防备,免得重蹈城破覆辙。”巡检应道:“是呀,倭寇势炎连天,咱县城兵微将寡,请太爷速向巡抚告急,请派援兵,以保安全。”知县说:“朝廷也有苦衷,倭寇祸乱东南沿海,各地纷纷告急,朝廷分兵御敌,谅省城也是无兵可派。”典史陈贤提议:“为今之计,除向县城催讨救兵外,我们也须招募乡勇义士,组成民兵,进行防敌守城训练,增强守城实力。另外在灵川、枫亭沿海设立哨点,遇有敌情,飞马回报,早作应急准备。”巡检附和道:“陈典史所言极是,我也有此意,县城招募乡勇义士,协助官军守城,另在榜头、赖店、龙华、大济等地责承里正、族长组织民团队伍,进行攻守训练,平时务农守卫家园,县城危急时出兵援助。”陈知县赞道:“二位提议甚好,段巡检你负责招募乡勇义士,协助守城,督促里正、族长速即组织民团武装,以济危急之需。陈典史你负责哨所站点设置,人员配备,我负责督促米商店铺囤积粮食货物,预防倭寇久围县城,缺粮断炊。”
    第二天,县太爷、巡检、典史三人按昨天的决议行事。知县陈大有来到西门兜,找到刘君芳说:“你是商会会长,年轻体壮,况且有一身拳术器械斗打的武艺,你要带领商家囤积粮食货物,发动商人、居民组成护城队,协助官军守城,严防倭寇攻城作乱。”刘君芳满口答应马上发动商家储粮备货。尽早成立商人居民护城队,并愿意为头领,教他们拳术,器械斗打功夫,协助官军守城保家。
    巡检段功,先后来到榜头、赖店、大济同各里正、族长商讨成立民间团队,防止寇乱祸害,各位里正,族长积极响应,答应立即组织民兵御敌。段巡检又来到龙华找“魏家军”头目魏能。原来十几年前龙华金沙出了个魏    ,练就一身武艺,组织乡间民勇,人称“魏家军”,多次进行抗倭,打得倭寇抱头鼠窜。在一次激战中被倭寇砍掉头颅,但仍站立不倒,威慑敌胆,倭寇惊得落荒而逃。因“无头”与“磨头”莆仙方言同音,人们为纪念魏    ,把他激战被斩头的地方称为“磨头”。
    再说魏    的侄儿魏能,继承伯父遗志,巩固“魏家军”,成为众人拥戴的头目。当段功找他商讨抗倭事宜时,他满口应允道:“家仇国恨,义不容辞,我‘魏家军’现有二百余人、随时听从大人调遣。”段巡检欣喜地连赞:“好,有气概,有气概!”
    知县等人安排抗倭事宜后,转眼到了十一月初七日,突然探子来报:“禀县太爷,倭船六十八艘、倭寇两万多人,在莆仙交界的东沙登岸,进犯仙游。请县太爷早作定夺。”知县慌忙急令关闭城门,自己与巡检、典史各督守一座城门。倭寇首领史利太郎率二万余人贼众,直扑仙游城,想从东门攻破,然后大肆抢掠,谁知激战三天三夜,仍然无法攻破县城,随后分兵三处,建立贼巢据点,把东、南、西三个城门重重围住,想等城中粮断援绝时再去攻破。
    城中陈知县、巡检、典史等人率县城官兵顽强抵抗,商队首领刘君芳、吴育、邱进修组织商队居民五百多人协助守城,龙华、大济、榜头、赖店的乡勇民兵队伍,在县城附近山头布下疑兵,摇旗呐喊助威,与县城成了“犄角之势”,使倭寇不敢妄胆攻城。
    敌我僵持了十多天,戚继光与福建巡抚谭纶率兵二千多名来仙游援救,谭纶驻兵盖尾镇油潭村,戚继光屯兵驻扎盖尾镇昌山村。他俩连夜商讨作战方略,命哨官叶应春带精兵两百冲出重围,入城协守。命守备胡守仁,千总蒋伯清引兵屯驻铁山,据险与敌对抗,选五百勇士,乘夜四处游击袭扰敌营。使倭寇攻城一时无法得逞。
    倭寇围困仙游城一个多月后的十一月初五日,魏能也带二百余人“魏家军”乔装分散潜入城内协助守城,城中已断粮三天,幸亏刘君芳冒死组织人员从西乡运回一批粮食,暂时济急,这天,陈知县巡城时看到城内居民又冒炊烟,欣喜地吟唱:“横街重见炊烟起,乘兴西门会首领。”的自撰小诗,去同刘君芳叙谈抗倭事宜,落坐叙谈不久,只见唐家女婢春红慌忙跑来说到:“禀太爷、首领,倭贼收买唐员外,明日要攻城杀掠!”原来米店老板唐爱财,因与刘君芳争当商会会长不成,积怨已久,又见自己囤积的粮食限价售尽,无利可图,又添新恨,倭贼奸细混入城内,对他威胁利诱,重金收买,唐员外答应充当内应。春红接道:“奸细与唐员外密议被我听到,他们议定唐家及其亲戚家门上悬挂洗鼎的‘米取’为号,免于抢杀,没挂‘米取’的一律不饶。”陈知县闻报大惊,对君芳说:“事关重大,不可不防,请你通知店家居民,县城危急时,家家门前悬挂‘米取’以防不测,春红你可暂回唐家,免使员外生疑,如果县城势危,你可偷偷取下唐家门前‘米取’,然后到邻居家躲避。”春红、君芳答复一一照办,陈知县就急忙赶回县衙步署去了。
    第二天,倭寇果然用竹梯环倚城墙,聚集精锐贼众,对仙游城发起猛攻,贼兵从城西北水关,砍倒木栅栏,攻破外围土楼。守城壮士林志宽、陈仁、生员施大全挥刀迎敌,不幸壮烈牺牲。倭寇携带竹牌作掩护,竖起云梯登城,守城勇士刘君芳、吴育、邱进修奋起杀敌。激战中刘君芳不幸为国捐躯。一队倭寇突破西门冲杀而来,沿街见各家各户门前挂有‘米取’,以为是归降的人家,就没有抢杀。当倭寇来到唐员外店门前,唐员外带领十多名家人在恭迎,但门边的“米取”早被春红扔掉,贼兵见门前没有“米取”,以为这十多人是要抵抗,唐员外来不及解释,倭寇就手起刀落,唐员外全家成了刀下冤鬼。这真应了“恶人恶报,做棺材装自己”的谚语。
    一队倭兵入城后,经过我军民同心协力,激烈奋战,西门又被我军夺回,但城外倭寇仍在攻城。标总李以仁率队冒着生命危险冲出城外,放火烧毁了敌人的竹牌、云梯,迫使敌人后撤。当夜,戚继光又派哨官高太平、武生王如麟,龚腾带领几百名精锐,从北门间道,缒入城内,协助防守。县城守住以后,一队数百人入城的倭寇成了“瓮中之鳖”,陈知县,巡检、魏能带领官军及“魏家军”、商团民军在田岑底、西门兜,东门等地逐街逐巷进行清剿追杀。经过二天的激战清剿,冲入城内的倭寇被全数歼灭。
    但驻扎县城东、西、南三个贼巢据点仍有一万六千余倭寇,他们虎视眈眈,随时都想攻城掠财。
    敌我双方攻守僵持到十二月二十五日,驻扎福建的义乌兵从福州迅速南下,经永泰梧桐尾及仙游游洋直达新岭驻扎。明朝军队齐集,士气大振。戚继光召集诸将,指授作战方略。次日晨大军由新岭出发,分五路进兵,强渡水深流急的南门虎啸潭。戚继光以“鸳鸯阵”战法击溃围城倭寇,摧毁敌新造“吕公车”八辆,歼灭倭寇一千多名,其中一股五百多人的倭寇,突围出城,向富洋到城关卖菜的王老伯问路时,被骗入九龙岩深山峡谷,被我军民全数歼灭,这个地方后来群众称为“五百洗”。戚继光的队伍同仙游军民捣毁东、西、南三处倭寇贼巢。救出被俘男女三千多人。万余贼寇败走窜往惠安、晋江等地,仙游倭寇祸乱才为平息。
    十二月二十九日,戚继光与巡抚谭纶入城安抚军民,城内百姓敲锣欢迎“戚家军”。在这场坚守仙游城五十二天的抗倭战斗中,军民死难三百多人,连春节也无法安宁欢度,直到正月初五才补做春节,因此仙游就流传下“初五做大岁”的独特风俗。
    仙游人民与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至今仍在仙游广泛流传。仙游县城及九龙岩一带还遗留“虎啸谭”、“十八战”、“九战尾”和“五百洗”等地名。这是戚继光率领的将士及仙游军民与倭寇浴血奋战,将凶残的敌人彻底消灭的地方。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