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孤忠扶社稷 一德契穹苍
——状元黄公度的坎坷一生
【发布日期:2015-03-31】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祖泉】

  南宋邑人李俊甫在《莆阳比事》一书中记载着莆田的一段科举风流:“绍兴戊午(八年),大魁黄公度,亚魁陈俊卿,林邓以年七十三为榜尊,龚茂良以年十八为榜幼,皆莆人,一时荣耀,以为四异。”
  历史上确有其事。南宋绍兴八年(1138)朝廷举行戊午科省试,京师临安聚集了天下莘莘学子,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考试,黄榜公布的那一天,传出特大喜讯:莆田(时称兴化军)举子有14人榜上有名,占该科进士数293人的4.8%。其中,黄公度为进士第一,陈俊卿为第二,73岁的林邓为年纪最大的进士,18岁的龚茂良为年纪最小的进士。地处东南沿海偏僻地带的福建路兴化军竟然魁亚联登,四异同科,真是轰动了京城,出尽了风头,一时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是年,由于皇帝不亲策(即没有举行殿试),所以,省元黄公度就被宋高宗特旨赐为状元及第,陈俊卿也就成为榜眼。当时莆人有旗句曰:“枌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
  在封建社会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科举,成为文士的普遍选择和人们心目中的正途。而攀上科举顶峰的状元,更是为人们所仰慕,在朝廷上下受到特别的推重与礼遇。状元郎黄公度是名符其实的“天子门生” ,他既是南宋的第四位状元,也是莆田状元史上的第二人。
  黄公度(1109—1156年),字师宪,号知稼翁,兴化军莆田县东里巷(今属莆田市荔城区)人,是黄滔的八世孙。小的时候,曾寄居于涵江鳌山村姑母家中,在附近的登瀛阁读书。登瀛阁东濒大海,四周苍松翠柏交蔽,清静宜人,是一处绝佳的读书场所。公度或仰青松之高直,或临大海之壮阔,感受松涛海浪,作文赋诗尽得大自然之灵气,文章、诗句具有松骨海气,自成一格。黄公度大魁天下时,高宗皇帝亲自书写“登瀛阁”三个大字赐其读书处,以示嘉状。为谢皇恩,黄公度写下《御赐阁额》诗二首:“杰阁侵霄汉,宸章焕壁奎。内庭颁宝宴,中使揭璇题。信誓山河固,庞恩雨露低。寒儒倚天禄,目断五云西。” “功掩萧何第,名超崔氏堂。孤忠扶社稷,一德契穹苍。金碧飞翚外,鸾虬结绮傍。落成纷贺燕,弱羽得高翔。”而立之年的他,此时的喜悦之情,凌云壮志,跃然诗上。
  然而,黄公度“一朝成名”的背后何止是“十年寒窗”的艰辛,更是授官后的坎坷仕途,终因不得志而英年早逝。
  状元及第后,黄公度被授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他初入仕途时,左相赵鼎对他十分赏识,两人诗书酬答,来往极为密切。当时秦桧晋升右相,和赵鼎面和心不和,但对黄公度也很看重。后来见他和赵鼎私交甚好,从此秦桧对黄公度心存芥蒂。
  不久,黄公度调任泉南签幕,时赵鼎受秦桧排挤,辞去宰相,出任浙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绍兴府。秦桧“机窥深险,外和而中异”,大肆排斥异己,仕途风波顿起。黄公度虽僻处闽南居官,心中仍不免为那些正直而不幸的朋友们担忧,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乃作《菩萨蛮》一词聊以自慰:“高楼目断南来翼,玉人依旧无消息。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萋萋天外草,何处春归早。无语凭阑干,竹声生暮寒。”问茫茫仕途,哪里有明媚和融的春光呢?回答他的,只有秋天傍晚的阵阵寒意。
  几年之后,这寒意就真的袭上了他的心头。绍兴十五年(1145)3月,黄公度泉幕任满,“召赴行在”。他深知自己不合奸相秦桧之意,认定此去京城赴任凶多吉少,心中就是一万个不愿意,但“迫于君命,不敢俟驾”。真所谓去也忧忧,留也忧忧。在进京途中,黄公度行至福建福鼎与浙江苍南交界的分水岭时,但见落叶萧萧,北雁南飞,想起功业难就,知友飘零,不免百感交集,于是触景生情吟诗一首曰:“呜咽泉流万仞峰,断肠从此各西东。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此诗虽写峰岭上的流泉伤心作别各奔西东,但这种分别是暂时的,不久就会重逢在大海中。诗作生动传神地道出了分水岭上水流的特点,赋予山泉以生命和感情,把它们客观上的分流写成朋友或亲人之间无奈的离别,并预言殊途同归,后会有期。其时,与黄公度颇有交情的左相赵鼎谪居潮阳。后来谗者谓此诗寓意赵鼎不久将回到朝廷,因无确切史料,不敢妄定。但黄公度却因为此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黄公度一路逶迤,抵京述职后,他被授秘书省正字,喜出望外,欣然赴任。但席未暇暖,便有拍马溜须之徒迎合秦桧之意,参了他一本,说他图谋不轨,“欲着私史以谤朝政”。于是,秦桧一怒之下,便将任职不久的黄公度革职罢官。
  对这一桩冤案,《中国状元大典》一书有此记载。绍兴十五年11月,秦桧的爪牙侍御史汪勃上书奏说:“李文会任殿中侍御史的时候,有一天接到了一封信,信上劝他不要仰宰相的鼻息,要敢于提不同意见,还威胁说如若不从,就把他的所作所为记录在野史上,让他遗臭万年。这封信的作者就是黄公度,他意在替赵鼎摇唇鼓舌,包藏祸心,阴怀向背,真令人可怕!伏望陛下特赐严惩。”李文会也是秦桧的爪牙,秦桧把他安插在言路之上,专门充当攻讦政敌的鹰犬。赵鼎担任过两次宰相,既支持岳飞抗金,又举荐过秦桧,但终因反对秦桧议和遭到了秦桧的无情打击,被一贬再贬,后绝食而死。由于秦桧之流迫害政敌惯于捏造罪名,无中生有,所以黄公度是否真的给李文全写信,替赵鼎游说过,现在难以考证,但这件事至少可以证明他当时是与秦桧进行过斗争的。
  相传,公度被罢官后,感叹国事日非,宦海浮沉,又值居于家乡的妻子遭瘟疫身亡。悲愤之余,他带着子女隐居于涵江鳌山村,他以雁鸟有不重婚之义,遂将其所居之处命名为“护雁顶”。他在“护雁顶”的西北处,建筑一屋,面积颇大,取名“逸叟林园”,自撰楹联两副,其一是:“纵观三江口,有朝一日废墟成闹市;遍视九里洋,不多几时沧海变桑田。”其二是:“道不拾遗,何须牧童坊士阁;海不扬波,岂容渔父闯人家。”横批“伯道之乐”。两对联句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绍兴十九年(1149)春,黄公度应洋尾人李富之邀游览整修一新的圣墩顺济庙,并题诗一首:“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崒晴空。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据考证,该庙在莆田涵江宁海镇,距湄洲岛约百里,系最早见诸文字的有封号的妈祖庙。《题顺济庙》是现存最早的歌颂妈祖的诗作。
  但是,这种悠闲的日子没能持续多久。那些必欲置他于死地的奸险小人则进一步落井下石,硬说他当年过分水岭时所作的那首诗是为赵鼎而作,诗中表达了准备不久和赵鼎一起返京复职的意思。于是,秦桧不让黄公度悠闲,贬他到台州主管崇道观。过后犹不解恨,以岭南荒恶之地谪之,令他担任肇庆府(今广东肇庆)通判,后兼摄南恩郡守。在此后六七年时间里,黄公度均在岭南偏远之地担任小官吏。对此,黄公度傲然不屈,他既不怨天尤人,更不屈膝事奸,保持了正直文人的清高气节。
  在岭南任职期间,黄公度居官清廉,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清理历年积案,免除苛捐杂税,革除民间陋俗,为当地群众做了不少好事、实事,政绩斐然。尤其是在南恩这个地方兴教育,办学校,培养人才,史书赞曰:“南恩自唐贞观置郡,是始有登第者。”
  绍兴二十五年(1155)10月,恶贯满盈的奸臣秦桧病死。次年正月,黄公度被召回朝,任左朝奉郎。一日,高宗皇帝召见黄公度问以政事,黄答:“请皇帝总揽朝纲,使风俗纯厚。”受到高宗赞赏采纳。高宗还问道:“你在肇庆久待,可知岭南一带有何弊政?”黄公度答:“民弊多矣。广东小郡,有的十年不派官治理,代理者大都苟且为治,郡政废驰;有的即使派来长官,不过一年半载就卸任而去,朝廷只好另派新官。这样,地方疲于迎送,民受其害。”皇帝赏识黄公度的忠耿,就说:“如果你归属吏部,就不会出现这种弊病。”于是当即下诏,封黄公度为吏部考功员外郎(正七品),专门负责此事。
  然而,宠信也好,荣耀也罢,这一切,对于青春已去、病体奄奄的黄公度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到半年,这位正直的、儒雅的兴化人便默默的死于任所,年仅四十八,正是大展宏图的年华。时朝野上下“闻者皆以所蕴未究为惜”,都说“以公度之才识,造福国家,当有一番成就”。噩耗传到黄公度贬谪之地的岭南,“邦人像而祠之”,朝廷赠二品正奉大夫,葬于莆田枫莲山,此山故名状元山。
  虽然,黄公度在宋代状元之中官职较低,仕途不达,《宋史》无传。但他诗文词赋兼备,着有《汉书镌误》、《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传世。《四库全书》收录《知稼翁集》二卷,《知稼翁词》一卷;《全宋词》收其词十五首。邑人陈俊卿称其文“典重温雅,如其为人”;其诗“格律森严,兴寄深远”,“自成一家”;并说他“以文章魁多士,有盛名于时,胸中洒落,议论宏壮”。清人陈廷焯对其词也推崇备至,说是“气和韵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宋人洪迈在《黄考功知稼翁集序》中亦给予很高的评价:“莆田黄公师宪,名声最卓而财至尚书郎,寿不满半百,梦幻覆手,天殱此良,大车云徂,出门折轴。人到于今伤之”;“坎壈推揠,无复有为”;“公既以词赋压英躔,故于诗尤精,大抵铿锵蹈厉,发越沈郁,精深而不浮于巧,平澹而不近俗。”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