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龟山茶语(上)
【发布日期:2014-05-2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朱金明】
    秋日的一个早晨,城厢区文联林宗哲主席邀约我们几位文友到龟山采风。
    龟山的枫叶已经由青转黄,由黄变红。可以预见,过不了多久,这里灿若烟霞的满山枫叶,将是驴友们观赏红叶的绝佳去处。在龟山连绵起伏的山丘上,分布着沿山而筑的层层茶园,像欧州中世纪用石头垒就的古堡,在静穆中带有几分神秘。这些错落有序分布的茶园,据说是唐代龟山开山祖师无了禅师开辟的。
    说起龟山的茶,不能不提到龟山无了禅师这个人。我们一路上的话题就围绕龟山、无了、禅、茶展开。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似乎天下的名山,都为历代的高僧大德准备着,才有“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说法。
    龟山是莆中名山,系闽中最高峰戴云山的支脉。它的得名,始自唐代高僧无了禅师与龟山的一次神秘接触。
    无了俗始沈,系莆田黄石农家子,七岁时随父母往壶山白重院礼佛,幼小的无了被寺庙那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所感染,便闹着不肯回家。父母认为稚气未脱的小儿生来与佛有缘,不想回家是佛的旨意,遂把无了留在白重院。在白重院的晨钟暮鼓中,无了已长成七尺男子之躯,十八岁那年他毅然削发为僧,追随莆田玉涧寺名僧庆玄禅师学律,后前往江西拜慧能的二传弟子马祖道一学禅,为马祖道一法嗣,成为南宗六祖慧能的三传弟子。马祖圆寂后,无了入江西百丈山践行百丈清规。
    百丈怀海作为我国唐代高僧,主张出家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创立了我国禅宗流派中独树一帜的“农禅合一”文化。无了作为慧能的三传弟子,进入江西的百丈山后,追随百丈怀海清修戒律,把“百丈清规”作为自已毕生的修持目标,学成后回莆田广化寺梵修。
    我国唐代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杜甫以他冷峻、深邃、韵律优美、壁垒森严的律诗被后世尊为“诗圣”,李白以他豪放、豁达的高吟被号为“诗仙”。而以写禅诗见长的王维,则成为中国南宗画派的领袖人物。在我们莆田,诗歌文化也达到了空前繁荣,走出了徐寅、黄滔、欧阳詹、翁承赞、许谡等闻名全国的诗人。禅宗文化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莆田黄氏子本寂、妙应两兄弟,一为曹洞宗的开派祖师,一为亦儒、亦佛、亦道被后世尊称为“辟支佛”的妙应禅师。而无了则是在闽中践行百丈怀海“农禅合一”而独创“茶禅文化”的法门龙象。
    说到莆田的高僧,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王顺镇先生则给我们讲述了唐代六祖慧能在圆寂前留下的“七十年后,有两菩萨自东方来”的遗谶。他认为,慧能在一千多年前的:“七十年后,有两菩萨自东方来”的预言,就是指在慧能圆寂七十年后,往东方向会出两位堪称“菩萨”的高僧。因为从地理上看,莆田与慧能所处的惠州的地理位置正好是正东,果然,在慧能圆寂后的七十年,莆田就出现了本寂、涅盘、无了诸高僧。而本寂、无了,应该就是慧能所预言的“有两菩萨自东方来”的“菩萨”了。
    据说人一生的追求层次按西方人的分法有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是对生存的追求。第二层次是对学术、艺术的追求。第三层次是对宗教的追求,而只有第三层次的追求,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我国古代的士大夫,也有人生“立功、立德、立言”三个层次的追求,并把人生的“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个层次的追求称为人生三不朽的事业。
    古人对一种信念的执着,是现代被金钱蒙住双眼的人无法理解的。无了作为一代高僧,他深深懂得,人的心灵的净化,首先就必须走向自然。他觉得,广化寺离莆田城区太近了,不是他与自然对话的适宜场所。要实现精神上的涅 ,他必须寻找一处远离尘嚣的深山,以圆他的人生的美丽梦想。
    于是,他毅然辞别了广化寺与他朝夕相处的僧众们,拜别了寺中的方丈,穿着一双草鞋,披着一件已经半旧的百衲僧衣,背着师父一大早为他准备好的干粮,漫无目标地往广化寺西边的深山行进,去寻找他心目中的圣地。时近晌午,无了在艰难的跋涉间,他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开拓地,地上长满了枫树、油杉、苦楝、福建杉等原始森林。丛林中,骄阳放着迷人的光芒,顺着光芒照射的地方,他突然发现了一只长着六只眼睛的神龟在向他作揖,似乎要告诉无了这里就是他心中要寻找的圣地。无了感悟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神龟就是这里的山灵,神龟在向他作揖,是要向他献地的意思。于是,他便把此山命名为龟山,山中的盆地命名为龟洋,并决定在此建寺庙弘扬禅宗文化,以实现百丈“农禅合一”的宿愿,并把他从江西百丈山带回的茶种,在龟山开辟十八处茶园,广为种植。
    一千多年前的龟山,闭塞不通人烟,其荒凉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无了带领僧众,在东方出现第一抹朝霞时,他们挥着十八斤重的锄头,开荒造园。靠“一下锄头一声佛”的信念,硬是在这片丛林密布、荆棘丛生的地方,开劈出了十八处茶园。
    春天来了,是春茶收获的季节,无了与他的弟子们,忙着在山中采摘“明前茶”,用于泡制名品“炒绿”。秋天,万木开始凋零,唯有龟山的茶树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收获秋茶的绝佳季节,无了与他的僧徒,便把采来的秋茶加工成名品“本山”。僧家加工出来的茶叶,虽然没有现代穿红披绿的“采茶女”采来的茶叶那么诱人。但茶叶作为僧家的清供,却自有一番凡人所无法领悟的禅味。
    龟山的茶是养生的茶,是佛家奉献给世人的神品。
    龟山的茶成为世间奇珍,这与无了禅师的长生有关。无了禅师的世寿为九十八岁,法腊八十年,以前许多人把无了的法腊八十年,当作无了的世寿,经杨美煊居士认真考证,才发现“法腊八十年”是指无了十八岁后在寺庙剃度为僧的时间,并非他的生年。后来, 我在五代后梁林恒的一首咏龟山的诗中,也发现了有“山中百岁僧”的诗句,则进一步证明了无了确实活到九十八岁。否则,林恒不可能把只活八十岁的无了称为“百岁僧”了。林恒此诗作于五代后梁年间,离无了于唐咸通八年(867)头尾相隔只有55年,林恒诗中提到的无了活到百岁应当是可信的。可见龟山的茶叶是特别能养人的。无了以龟山的茶叶禅修,是他之所以长生的秘诀。从这种意义上说,龟山的茶,虽无现代采茶姑娘那种撩人的情调,却是养生的僧家奇珍。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