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双桂岩印象
【发布日期:2015-04-22】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新春】
双桂岩处于仙游西部的群山之巅,它的前世今生,可溯源于隋唐时期,据说当时有个僧人在山岩上栽植两棵桂树,故而得名双桂岩,这里有张公庙、观音殿、元帅亭等古建筑。又因此山双峰如髻,亦被称为双髻山。
  对于双桂岩,我是熟稔的。它位于老家的西面,当夕阳西坠时,灿然空际,落日的余晖射出柔和的光芒,山顶上的庙宇隐约可见。下雨时,云层压在山顶,水气缭绕,树木隐没其中,缥缈的云雾中曼妙着一种仙境。山的变幻应和着四季变化,充盈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在那质朴的时光里,它成为我心中的一道风景线。
  在双桂岩下,有我们村里的山地。在粮食匮乏的年代,勤劳的乡亲用汗水在山坡上开垦出一块块梯田,水源充沛的地方种植水稻,缺水的则栽种柑桔等果树。分田到户后,每逢放假,村里的孩子都上山帮忙。因为路途远,一大早,孩子们就要跟着大人出发。大家心情异常兴奋,爬山越岭都不觉得累。到了山上,调皮的孩子帮忙干活一会儿,便趁着大人不注意开溜。山上有许多野果,酸甜正合孩子的口味。顺手一摘,大家的口袋里便装满野果。有的孩子还用树枝和树叶编织成帽子戴在头上,模仿电影里的解放军隐蔽在树林中。此时,双髻山简直就是孩子的乐园。我家的田地在半山腰,不远处就是茂密的树林,一直往上走便可以到达双桂岩的张公庙。曾经多次听上辈人讲起张公除妖的故事,心中非常佩服他的神勇。但在劳作时,是无暇爬到山顶。我只能仰望着山顶的双桂岩,心里充满着向往。
  有机会到达双桂岩山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此时,村里人成群结队到双桂岩去游玩,大人烧香祈祷保平安,孩童们则玩得不亦乐乎。有的围成一堆玩起纸牌,倦了便坐在山岩的石头上,拿出各自带来的零食一起分享。张公庙历经岁月斑驳,古老而幽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庙宇中间天井上的一块岩石,留有一进一出的两双脚印,人们说是张公留下的,我心里觉得太神奇。那时心中简单朴实,我们在张公庙是那样的无忌,不是目无神灵,而是觉得一方神明定会保佑一方百姓。
  岁月如流,时光飞逝。再登双桂岩是在今年春天的一个晴日里,虽然通山旅游公路可以直达山顶,但我依然选择从前走过的山路。时过境迁,青山依旧常青。走在林间小径,不时听到悠长清脆的鸟鸣声,缕缕清风扑面而来,心中纷扰的尘念顿时消失不少。顺着山径蛇行,一路向前,越过熟悉的山坎,不觉来到双桂岩下的石板路。简易的石砌台阶依然如旧,两旁的树林比以前更密更绿。阳光在树叶之间跳跃作画,犹如撒下点点金子。石板路是登山的必经之路,来往行人总会在这里相遇。许多人拥在这条窄窄的山道上,也不嫌挤。双桂岩的美,世间的好,人人都有份。
  停住仆仆的脚步,立在双桂岩的山顶上,映入眼帘便是张公庙。它规模不大,但修葺一新。庙宇为三座结构,下座为厅堂,中座为张公殿,底座为观音殿,新建的楼台轩榭显得错落有致。在张公殿内,游人香客众多。透过缭绕的香火,我想起被称为张公的永泰人张克勤为民除害的故事。英雄是没有地域界限的,老百姓总把英雄当神灵敬奉,张公也是如此。相传在宋朝以前,双桂岩周边群山林密,野兽出没,匪徒占踞,人们深受其害。永泰人张克勤会同章、肖二师弟到山上进行除妖斩怪,杀灭恶兽凶匪,民众得以安居乐业,当地群众感激至极,协力建庙纪念,世代供奉张公、萧公和章公神像。确实,群众的心灵是最纯朴的,只要为老百姓做好事,老百姓都会永远铭记在心。
  双桂岩上,丛石争奇,绿树繁茂,草木静然。在和煦的春阳照射下,那温暖的色彩犹如画家的笔墨,轻轻地运笔,透视出远近不同的效果。张公庙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两侧墙壁上镶嵌着张公生平事迹的彩色瓷画,还有本地书画家的作品,彰显着双桂岩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山顶的火君亭下有一块黑乎乎的石头,据说可以用来取火,一打就着,令人称奇。近年来,这里又创办起农民公园,并相继开发了双桂香、七星岩、跃门鲤等景点,使双桂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来这里登山休闲的人不断增多,双桂岩成为远近有名的乡村旅游景点,被誉为仙西胜景。
  在这里,可观赏的景色很多,但我最属意的是登高远眺。这里北与群山相连,放眼望去,谷山积翠,层峦叠嶂,让你感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南边山下木兰溪环绕而过,两岸风光尽收眼底。俯察西边,田园一望无际,公路阡陌纵横,繁华集市依稀可见。向东可远望到县城,那是孩童时代十分神往的地方,如今已是高楼林立,似乎离这里更近了。恍惚间光阴掠过二十几年,顿觉年轻的岁月是那么易逝,再也没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经得起挥霍,许多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愿望只是陡增感叹而已。或许,人生就是无法停止脚步的寻找,在平凡的世界里,大多数人的生活注定又是平凡的。因此,必须习惯这种平凡的生活,这样就可以在淡泊的时光里享受平凡的幸福。
  时光是这般澄澈如流,滔滔不息,风物是这般青翠葱茏,欣欣向荣,人生是这般绚烂多彩,风雨兼程。站在双桂岩的最高峰,满目青山,白云飘过。此时,虽然没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幽思,也没有澄怀观道的睿智,但自己也有所收获,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令人回味无穷的风景。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