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货郎担
【发布日期:2014-09-24】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新春】
    “卜啷、卜啷”的声音,它曾经回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遥远乡村。回想起这种声音,眼前便会浮现出货郎担忙碌的身影。“卜啷、卜啷”的声音,它把我带回从前,让我不由想起那个年代,心中也漾起一股暖意。
    货郎担就是挑着小担摇着拨浪鼓吆喝叫卖小百货的人,在那时候,货郎担的足迹走遍了乡村的每个角落,拨浪鼓的声音也响遍了村头巷尾。当时闭塞的村庄是一泓宁静的池水,而货郎担的到来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池中,激起层层涟漪,给村庄带来了一片久违的热闹。
    在商品短缺的时代,商店集中在县城和集镇,乡下几乎没有。平时村民购买生活用品大多到设在村部附近的供销社代销店。在交通不便的村落,一年难得几次到集镇供销社,更不用说到县城了。货郎担恰恰瞅准这空缺,挑着小百货到村庄叫卖。他们不仅卖货物,同时还收购破烂之类的东西。他们的经营方式灵活,既可以用现金交易,也可以用实物交换。因此,货郎担很受农村男女老少的欢迎。
    货郎多为壮实的中年男子,肩膀宽阔,身上穿着褪色的衣服,头上戴着草帽,黝黑的脸庞刻满了走南闯北的沧桑。因为走的路多,便特别费鞋,鞋底磨得快,有时候甚至只穿着草鞋。他们总是风尘仆仆,因此显得有点疲惫。
    货郎担来到村庄了,他一手扶着扁担,一手摇着拨浪鼓,那“卜啷、卜啷”的声音一阵接着一阵,吸引了村里人的注意力。反应最快的是村里的小孩,他们跟在货郎担的后面,异常兴奋,接着便有更多的孩子闻声而动,瞬间加入了追随的行列。不一会儿,货郎担的后面就簇拥着一大群孩子。此时货郎却显得不慌不忙,依然摇动着拨浪鼓,眼睛四处张望,又穿过了一条巷,走过好几户人家,终于来到了村庄较为宽阔的场地,这时才停下脚步。只见货郎小心翼翼地把担子放下,一边用衣袖擦着额头的汗珠,一边还是习惯性地摇着拨浪鼓,他显然想把村里更多的人吸引过来,因为看热闹的小孩毕竟手头没多少钱。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货郎把盖在两个箩筐上层的塑料布揭开,箩筐上的东西便一览无遗。担子的前头筐盖,分成几个格子,上面摆放着玩具小铁片、玩具水枪和白色板糖,还有两个透明的玻璃瓶里分别装着糖果、糖丸等。担子的后头,搁着针线、圆镜子、勺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等。箩筐大多分为两层,箩筐的下层,一头装着废铜、旧铁、纸张、旧鞋等破烂,一头装着没有摆上的货物以及用商品换来的大豆等东西。
    嘴馋是孩子的本性,当货郎担到来的时候,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糖果、糖块、糖珠等。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心里在盘算如何尽快得手。于是,有的孩子赶忙把家里平时积攒下来的破烂、猪骨头、牙膏皮之类的东西拿来交换。糖果、糖珠一到手便往嘴里塞,甜味便一直甜到心头。遇到切糖块时,孩子们就央求货郎多切一些。而手头没有破烂旧物交换的孩子,年长的就怂恿年小的回去叫大人用钱买,大人们禁不住软磨硬缠,也只好买一点给孩子解解馋。
    当孩子们买到称心的东西后,便不再围着货郎担,他们有的在吃糖、有的在耍玩具,嘻嘻哈哈,笑声一片,不亦乐乎。这时,轮到大人充当主角了。一大帮妇女围在箩筐四周,看着那些商品,用手翻翻摸摸,挑选着需要的物品。看到发卡,还试着戴在头上。挑到满意的东西后,便开始和货郎讲起价钱。大都是先问起价钱,接着便嫌东西质量一般,只能值多少。东西不嫌不买,货郎总是乐呵呵的,回应道“质量保证”,讨价还价时也不着急,直到双方谈妥价钱。兴许那时候货郎开价并不离谱,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成交价都降不了多少。
    看到别人把东西买到手了,其他人也心动起来。兴许是受到热闹气氛的感染,大家平时压抑的购物欲望都被调动起来了。叽叽喳喳、吵吵嚷嚷,大家纷纷出手。这货郎倒显得不慌不忙,他有条不紊地拿货、收钱、找钱,脸上却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遇到用大豆等实物交换的,他也不拒绝,因此,卖了东西,箩筐里也增加了不少东西,货郎的担子是轻不了的,他的收获是沉甸甸的。
    大人们把家用的东西买了,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钱也花掉了,这时候才觉得心甘。没有挑到称心的物品,心里顿时觉得空落落,但也没忘记吩咐货郎下次要捎来,货郎则满口应允下来。
    一回生,二回熟,当时村庄的外人少,货郎来了几次,村里的男女老少便会认出他,甚至叫出他的名字。货郎能给孩子带来吃的东西,因此孩子们对他特有感情。平时孩子都会注意收集旧鞋、破布、牙膏皮等,心里盼望着货郎快来。当孩子们一听到货郎担的拨浪鼓响,就拿着这些东西去和货郎交换吃的东西。而能换来多少东西,纯粹是货郎说了算,因为大家也不知道那些东西会值多少钱。有时候货郎也挺慷慨,会多切丝糖块或多抓几粒糖丸给孩子。货郎与孩子打交道也有分神的时候,调皮的孩子便会趁机伸手到担子里抓一粒糖丸。
    货郎大多口齿伶俐嘴巴甜,见到村里稍微上了年纪的人总是“阿叔、阿婶”地称呼,把大家喊得心里热乎乎的。货郎走的路多,见识自然也广。混熟后便和村里人闭聊,谈起一路的所见所闻,给村里人带来外面的信息,这着实让很少外出的人们开了眼界。有时谈起奇闻趣事,大家笑声一片。村里人早把货郎当作朋友看待,天气热的时候,人们便会招呼他进院子里歇息,倒杯水给他喝,到了中午还请他吃碗绿豆汤。在那个年代,在乡亲的眼里,货郎已不仅仅是一个小贩,而是村里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货郎担见证了乡村发展的轨迹,他们走村串户,促进了商品流通,给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村庄带来方便。而货郎与村民之间深厚的感情,正是那个纯真年代的缩影。如今,货郎担已是乡村一道遥远的风景,他们留下的足迹和那不断消失的古老村落,珍藏在一代人的脑海里,成为抹不去的乡愁。恰如记忆深处中拨浪鼓的声音,依然回荡在广阔的村庄上空,久久不能挥散……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