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那方山水
【发布日期:2014-05-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海媛】
    这趟川之旅,最令人期待的,自然是那九寨的水。可当我坐在电脑前,记录这一趟所得,却满目都是那峨眉的山。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两座山如弯眉,郁郁葱葱,哺育滋养了雄秀缥缈的峨眉文化,神秘、悠深。
    钱穆说过,当自然跟人文化通,就会生成无限的魅力。观斯景,感斯情,带给人身心的满足。车行驶在山路,跟团旅游早起、匆赶、食不能咽让人疲惫,我一直靠着座椅,抵挡一阵阵袭来的晕眩。偶一睁眼,拭开车窗上的雾气,窗外的那份绿,还是让我震撼了。怎么说呢,那是一种蓬勃的,旺盛的绿,带着肆意的张扬。这里的山,笼罩了浓厚的湿意,这里的土,吸收了大自然的养份,形成的这片森林,得天独厚,有厚重,有轻灵。厚的是那有层次的草木,地皮的草,矮的,高的,甚至参天的树,杂乱无章,却又自成趣味,把眼界里的山,填得满满的。轻的,则是那一树树与天相接的树,造型别致,飘逸俊秀,仿佛就要飞仙而去。放眼看去,这一幕活泼泼的,热闹闹的绿,遮住了山石的每一隙裸露。看惯山的我,还是有了震撼。无法忽略这份油绿的,可以入画的风景。我在风景里,感受愉悦,毛孔仿佛张开,舒爽沁入脾肺。
    车到山腰,雨微微飘撒。同行的人纷纷去租大衣,要上山顶。我看这天气,肯定是看不到金顶的霞光万丈了。倒是此处风景,更有别致处。遂跟另一个身体不适的同事,留了下来。撑着伞,到附近走动。有一条小径,通向一座有年头的古寺,木屋、鸟鸣、绿叶、水珠,构成一副禅的意境。雨水形成了湿气,随风荡开,有些湿了衣裳,还有些跑进鼻子,那种感觉像被烟薰到,喘不过气来。转了一圈,决定找个车避这无处不在的雾。一辆中巴上有人在打牌,打了招呼,坐下了。同事打电话给老公,跟他闲聊旅游途中的趣事。而我,静静听着各种声音。窗外雨雾缭绕,像在云里,有鸟儿在花上停留,轻灵美妙。怪不得说,此山有神仙。一念闪转,用手机,搜了禅宗公案在看,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峨眉跟佛教,早已融为一体,这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半山的万年寺,历史悠久,据说建自晋代。那时中原大地,纷争不断,夷夏之争,生灵涂炭。而蜀地,因为交通不便,渊养了另一种文化。据说普贤来传教,见斯山斯水,实在喜爱,便化作白鹿,留下莲花脚印。后来有人得了佛的启示,建了万年寺供养。进寺观景,香火旺盛。这西南奇山,还保留着古印度的佛教风格,这里的佛像,高大,多彩,欢喜,洋溢着热情。他身骑白象,是如来尊前的使者,象征光明。仰望整尊佛像,弥漫着一股希望和活力。记得六祖说过,人分南北,佛性亦然,佛性就是人性。今天看到这尊菩萨,深同此感。想着,只有在这风景秀丽,生活无忧的川北之地,才会有这怡然欢喜的佛子,不为俗忧,亦不为俗愁。纵有忧愁,对着这美丽的山景,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那一刻,悟自心生……
    听说,峨眉的山月极美。在秋夜,一片冷寂,一轮月就挂在中天,冷冷的,是月,也是风。有人拂琴一首,诗仙欣然,留下千古绝唱,也留下了我的想往。
    纵风月无边,也终须离去,车子渐行渐远,不舍的,是那山,那水,还有那一片绿……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