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周瑛叫贪虎现身说法
【发布日期:2016-06-11】 【来源:】 【阅读:次】【作者:阮其山】
明宪宗成化间,莆籍清臣周瑛,因居官清正耿介,不善阿附,由江南的江西抚州府,贬知边鄙贵州镇远。任上,依然不负初衷,勤政安民,常独自走出衙门,观风问俗,察访民情。
  镇远地处山区,老虎出没无常。其食性颇馋,不论何种肉类,见而食之。一日,周瑛见街市有人出售死虎。上前打听,原来是乡人在崖上牧羊,虎见羊便扑上抓取。羊忍痛从崖上堕下,落地而死。虎随之跳崖落地扑食,虽不死而重伤,后被乡人击毙(当年这里虎患成灾,虎爷并未享受国法保护的待遇,反而打虎有功,不可以今日之规论古时之事)。
  一日出巡,见民居檐下有个燕巢。一只蝎虎(蝎子)攀墙钻进燕巢咬食雏燕。雏燕忍痛落地,蝎虎随着下来。危急之际,幸为住户所见,把雏燕送回燕巢。蝎虎却摔得很重,不能动弹,遂被家鸡啄食果腹矣。
  又一次,见蚯蚓爬出土穴,遭遇一群蚂蚁围攻。蚂蚁食性颇好,更怀雄心壮志。凡遇比自身体大的食物,就群起而咬叮,分而食之,又尽力背负爬行,务求运入巢穴方止。蚯蚓被群蚁咬叮,负痛辗转。急中生智,嗖然钻进泥沙中,仍不能制止蚂蚁蚕食。不意窜出第三者鸭子,把蚯蚓、蚂蚁一口吞下,呷呷欢唱,扬长而去。恰似一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悲喜剧。
  周瑛所见,乃是自然界中生物竞争常见现象,所谓弱肉强食也。近代生物学家称之为生物生存竞争法则。
  无独有偶,西汉着名经师刘向的《说苑》,也有《螳螂捕蝉》的故事。说蝉居树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螳螂隐身于树干弯曲处正欲取蝉,不知黄雀就在他身旁;黄雀延颈欲啄螳螂之时,不知顽童的弹丸正在下方对准了他。后人简化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
  上述故事中的动物,或禽、或兽、或虫,大小各异,然而无不具有求食之欲,取食之技。一遇可食之物,不禁垂涎三尺,欲罢而不能,必欲食而后快。这正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天性本能。饥而求食,得以果腹,不食则亡。故螳螂取蝉,雀捕螳螂,虎攫崖羊,蝎食雏燕,蚁嘬蚯蚓,鸡啄蝎虎,鸭吞蚁蚓,如此等等,各自使出浑身解数,显其神通。不过是动物的天性本能使然,生物生存竞争的自然表现而已。
  哲学家的观察思考就是不同凡响,入木三分。作为理学家的周瑛,却从这种纯粹的生物属性所表现的捕食现象中,联想世间反复不断上演的,诸如得意忘形、见利忘危、贪财丧命等,各式各样的人生活剧。又推究其深层原因,在于不知“利害相伏”、“得失相依”的辩证关系,利令智昏,以至于乐而生悲,自招灾祸。从而悟出如何在纷纭复杂的人世间,趋利避害,安身立命之道。这正是理学家们所践行的“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的认知路线。
  于是,周瑛以三种动物因贪嘴而毙命的事例,作《馋戒》一文,精心编排演绎,阐发物理,用以警世戒贪。他说:“虎因贪食山羊,不知山羊死了自己亦死);蝎虎贪食燕雏,不意燕雏得以全身,而自己不能免死;蚂蚁贪食蚯蚓,不知自身连同蚯蚓一并被鸭子所食。”又将三事升华到哲理高度曰:“夫利者,害之所伏(潜伏)也;得者,丧(丧失)之所倚也。为馋不已者,可以戒矣!”指出世间事物,利与害、得与失,总是并存相依的。不可只见其利,不见其害;只知所得,不知将失,切勿见利忘害、得而复失,云云。可谓画龙点睛,振聋发聩。
  《说苑》评论说,蝉居树上饮露,却不知螳螂在后;螳螂取蝉,却不知黄雀在傍;雀啄螳螂,却不知弹丸在下。结论是“此三者皆务欲得其面前之利,而不顾其身后之患。”也是一针见血的药石之言,与周瑛所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触及了世间事物矛盾相依、对立转化的“物理”与“天道”。
  窃以为,周瑛把虎、蝎,蚁三种动物的取食本能,类同于人的贪婪之性,给他们戴上了“贪”的帽子,多少有点人物(人与动物)不分,冤枉了他们。
  何者谓贪?考字书辞典,《说文 》曰:“贪,欲物也。”在用字上也有所区别,爱财曰贪,爱食曰婪。贪婪,释多欲而不知满足也。而馋字本义是面对食物流口水,引申为贪嘴。因此,就动物而言,凡见食物,必淌口水。俄国生生理学大师巴甫洛夫,当年早已让一只实验狗出来作证。唯其贪婪馋嘴,多欲而不知满足,方能饱食壮身,维持生命的活力,物种也得以生存繁衍。因此,动物的多欲馋嘴,很难说他是贪,至多是贪嘴好吃而已。
  然而,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则具有高级的思维能力与社会意识。这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享有造物主赐予的七情六欲,自然万幸。但不能随心所欲,任性放纵,六欲膨胀,非分贪求,而不加自制。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规范,约束天生的诸多欲望。倘若没有这种意识,岂不是沦落为蚁嘬鸡啄、狼吞虎咽的虫禽兽类的同列,退化为低等动物了吗?
  话说回来。作为博学家的周瑛,并非不谙此道。他不过是以人所常见的动物因贪嘴而毙命的事例,借助文学的比拟手法,形象地阐述世间戒贪的道理罢了。不但让三种动物轮换出场,贪馋各有千秋,结局则殊途同归。可谓别出心裁,富有情趣。而人们因其自身的生活体验,由动物的贪嘴,联想到人的贪婪,比照思考,就容易理解贪馋之祸害,戒贪之重要与必须。因此,对于二者的贪馋属性有何不同并不在意,更无必要去钻牛角尖了。
  从近年披露的诸多贪腐案看,贪权、贪财、贪色、贪名者,不乏其人,遂有“前腐后继”之戏说。一班贪墨者,往往是台上道貌岸然、大唱清廉高调;台下却贪形毕现,巧取豪夺,贪得无厌,六欲放纵,肆无忌惮地大行权力寻租,盗取变卖国家财富、百姓膏脂,又何其狂也!
  喜见今日天网紧收,铁拳出手,大小老虎竞入囚笼,一群苍蝇亦纷纷落网。俯首夹尾,恭听历史的正义宣判。轻则丢官吐赃,官财两失,乃至置身牢狱、极刑丧命。真是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彼等本为政坛之精英高人,岂能不知其害?非也非也!全因背叛宗旨,滥用职权,利令智昏,忘乎所以所致。如同周瑛、刘向所言,得志而忘形,见利而忘患。明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却铤而走险,以求一逞,最终触犯法网,身陷囹圄。又何其悲也!
  周瑛作《馋戒》一文,让贪虎与蝎、蚁们乔装打扮,联袂登场,充当反面角色。以尖锐的戏剧冲突,惨烈的悲剧结局,进行现身说法,显其匠心。告诫某些贪馋而又不能自制的人,宜当懂得利害相依、祸福相伏的关系,力戒贪馋之性,收住贪婪之心,以免蒙受其祸。语重心长,充满理趣。虽时过境迁,仍闪射着哲者的智慧火花,引人深省,握正人生之帆。
  报载有些地方廉政教育,起用狱中落马贪官现身说法,数说贪财之害、贪权之祸,痛心疾首,至诚至悔。同昔日身居权力宝座,手握权威令旗时的颐指气使,放纵任性,贪求无厌,真可谓判若二人。事到如今,不过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罢了。闻者也不免生起几丝恻隐之心,其警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失为为廉政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有感于此,笔者饶舌献议,以执政为民为宗旨的公仆们,也不妨挤出片刻喝茶的时间,读读周瑛这篇《馋戒》美文,观赏贪虎蝎蚁们这些可爱动物所献演的贪馋小剧,天然朴实,毫不做作;听听先贤哲人修身养性,自警自制的教诲,不也是一场生动形象,富有教育意义的反贪现身说法吧。
  诚然,周瑛的戒贪之说,只是着眼于个人修身养性,自保求安而言。今天则宜从事关国家利益与党的存亡高度,理解反贪倡廉之重。为民执政,清廉做人,乃是公仆们的本色。正己修身,居安思危,也为题中应有之义。周瑛所阐发的“利害相伏”、“得失相依”的哲理,不仅可以用于戒贪警世,对于领导者决策的高瞻远瞩,也不无启迪与借鉴意义。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