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真心、客观和深度的描摹
——《知青家长李庆霖》读后
【发布日期:2016-01-23】 【来源:】 【阅读:次】【作者:朱谷忠】
隆冬时节,用几天时间,专心读完莆田籍作家黄志雄花费20多年时间打磨的长篇传记文学《知青家长李庆霖》,心中回响的,是近半个世纪前历史隆隆的惊雷。
  这部书,共63万字,主要涉及从1972年到2005年的30多年时间里与李庆霖有关的人与事。桩桩件件,形形色色,读之令人震撼不已,沉思不尽。
  众所周知,当年给毛泽东主席写信的李庆霖,原本是莆田一个乡村小学教师,因为儿子上山下乡遇到了困难,前思后想,最终以“知青家长”的身份“告御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毛泽东主席给他写了复信,并“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同时表示“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随后,毛泽东主席的复信与李庆霖的“御状”,一道作为中央文件附件下发全国,身处困境的数以千万计知青的生存状态得以改善;李庆霖也因此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
  然而,诚如这部书所描述的那样,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因为一封写给最高领导人的信及其批示,使毫无政治经验的小学教师李庆霖,一下子被推上了政治舞台,卷进了一系列斗争的旋涡。粉碎“四人帮”后,李庆霖被判无期徒刑,后经减刑于1994年4月17日释放回老家莆田。2004年2月19日,李庆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现在,回想这一段历史,无论是经历或没有经历过的人,都会感觉十分荒诞;不幸的是,那个看似荒诞的历史又是如此的真实,这使得读过这本书的人,不由不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历史,往往是叙述过去的事件,但《知青家长李庆霖》这部书,不仅翔实记录了那一段历史,更是以一个作家难得具有的法眼,剔除了个人的主观好恶,并借助了历史学家所应具有的良知,对书中的主要人物和周围的人,进行客观的描述与刻划。由此,这部长篇纪实文学在2016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召开的出版座谈会暨新书发布上,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作者创作态度端正,写作作风严谨,不溢美、不隐恶,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社会与史料价值,填补了知青上山下乡历史中的部分重要空白。
  黄志雄无疑是一个很能沉得住气的作家。早在1996年,他就花费了四五年时间完成了此书初稿。有一次我偶然得知这个消息后问他:这是一个大题材,至少,全国有上千万知青和家属都不同程度地关注李庆霖的前世今生,书若出版,定会引起轰动的。但他却笑笑说,还要改,还要改。哪曾想,这一改竟是20年。这次我从他后记中可看到,他为此书披阅过20多载,大量增删了多次。一个人能远离喧嚣与纷扰的俗世,二十多年如一日,跋涉于如山的案卷,披荆于纷繁的资料,坚持在行走和思索中叩问,披露历史的真相,揭示人性和灵魂深处的秘密,并以他富有魅力的文字写下这部大书,其安于寂寞的勇气、毅力和富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值得同行和读者们由衷钦佩的。
  我与看过这本书的人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感觉,即《知青家长李庆霖》不单单讲述一封信的故事,也不单单讲述了当年知青上山下乡背后的故事,而是借助这封信反映了一个特殊年代的特定缩影,它既有文学价值,也有社会价值,还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翻阅此书,不难看到:作家黄志雄首个站出,写出了李庆霖悲剧的一生,这个人物身上潜伏的道德观念和忘形凸现的扭曲人性,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悲剧,但又不尽是一个人的历史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因为,书中主写的人物李庆霖在那个特殊年代身上折射出来的东西,以及折射出来的社会事件太多了,从而值得人反思的东西也不少。如此看来,作为一本传记文学,记叙和描写历史与人物的落脚点对本书而言,可谓至关重要。恰在这里,黄志雄以他力求达到的真实的高度,把那段过往的历史与李庆霖的人生历程,以十九章的篇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事件形成过程和前后发生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准确地说,它阐释的是一个文革中的重大事件,它勾画的是一个和多个难忘的过往人物,由此也必将引发读者对这段历史的思索。可以说,黄志雄在这部书中展示的,是文革历史事件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生活的一部分。
  纵观这部长篇传记,我还认为,这是一个开放性和多样性的文体,因为书中既书写了当年轰动一时的这个重大事件、现象、人物,同时又保持一种审视的距离,细大交叉、前呼后应地解剖了李庆霖的所作所为,以及李庆霖周围的人在那个年代的表象特征;而对这一具有历史与社会广泛性的题材,作品不单只是一般地描述了这一特定年代和事件,更是着力聚焦于人物事件中的人性、社会问题、和人类理想进行有意义的观照与透视,不但探索了的历史深度,其章节中时有的深入剖析,也不乏深刻独到之处。
  从客观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真心阐明历史——那段已然消逝的过去——对于当下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有人说过:无论是乱世哀鸣还是盛世荣光,都有着必然的历史规律,挖掘出掩埋在过去时光中的那些重大事件和人物,以之馈赠给今天的人们,历史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我想,这应该也是黄志雄构思创作这部传记文学的核心吧。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