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闲中觅伴书为上
【发布日期:2013-11-29】 【来源:】 【阅读:次】【作者:方敬杰】
    读书,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件事情。如果想让读书成为我们工作的加油站、事业的助推器、心灵的休憩室、思想的净化剂,我们就应该让读书成为一种获取知识、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清朝宰相刘墉有一书斋楹联说得好:“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自安。”仔细品味,真乃怡情、励志、养心、修身之警言。坚持读书学习,关键在于对读书学习的态度。只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才能从思想深处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有深钻细研的毅力,才能有到书中淘金的强烈愿望。如果只是把学习当做一种形式,摆摆架子,应付了事,学给别人看而不是学为己用,徒有虚名并无实学,是绝对不可取的。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乐事、一种追求、一种需要去做,才会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读书不是学习和生活的目的,而是一种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多接触那些传递正能量、激荡英雄气的名人传记和饱含上进心的励志书籍,勇于向书籍中的大贤学习,借鉴他们的人生智慧和拼搏精神,用以锤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阅历,滋养我们的精气神。只有这样,才能读出点名堂,读出成就感,读出昂扬向上、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
    与书为伴,快乐无限。读书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闲暇之余,静下心来读书,能与智者神交,与长者会意,遨游文海品味书香,穿越时空对话古今。经常读书,能从浩瀚的书海中汲取营养,会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使之更好地为工作服务,为人生添彩。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我们都应该培养勤奋读书的好习惯,自觉把读书学习融入工作、融入生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创造一切有力的条件,做到持之以恒,就会深切领悟到读书学习是智慧的源泉、快乐的源泉、幸福的源泉。“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心灵,以丰富的知识提升素质,在浩瀚的知识海洋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我们从事的工作服务,为强国梦、中国梦作贡献。而生活中有不少人读书只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他们只读快餐书、网络书、吸引眼球的畅销书,很少读与工作有关、对工作有帮助的书,导致书读了很多,工作业绩却毫无进展,甚至退步,这无疑是读书的一种误区。如果读书不能促进工作标准的提高,无助于单位事业的发展,那么读再多的书又有何益?因此,读书一定要和我们的工作岗位联系起来,切实读出工作的激情,读出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工作久了,难免懈怠,这就需要通过读书学习来寻找破解问题的方法,打开工作的僵局。只要肩上永远有责任,工作永远有激情,就能在献身中国梦实践的进程中有所建树。
    与书为伴,终生无憾。“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老子说,“为学日益”,认为人的素质的提高靠的是“为学”。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儒家认为,“正心”靠“致知”,也就是靠“学养”。儒家之于“学”,决不仅指现代人所说的学习知识,读几本书而已,更重要的是“养”。“养”如春雨滋漫浸润,“养”如美玉切磋琢磨。“学”与“养”,其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与思、知与行的辩证统一,通过学习知识来浸润身心,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增强素质。据报载说,前不久因贪污腐化、道德败坏等多种罪名而被审查的某高官,家中藏书近万卷,其书读的不少,可是却读得道德沦丧、罪孽深重。其藏书只是装点门面的工具,其读书也只是炫耀学问的作秀,这就完全背离了读书的真义,成为世人的一个笑料。读书就要去读懂李希仲“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的忠诚;读懂张为“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的胸怀;读懂王涯“平生多志气,箭底觅封侯”的壮志;读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书中受到崇高心灵的浸润,得到思想的净化和品德的升华。
    与书相伴,手不释卷。读书持之以恒,才能见到功效。毛主席的持恒苦读精神,堪称世人典范。他用一副对联勉励自己: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在他82岁高龄、患白内障双目几乎失明的情况下,还找人为他念书;手术后视力稍有恢复,仍又手不释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悟道品自高。我们是托起中国梦的强大方阵,要带头弘扬刻苦持恒的读书精神,做到对上级指定的书,要通读、精读、深读;对工作所需要的书,要细读、细思、细想;对流行的书,要知其所然、知其要点;对大家推荐的书,要抓住关节、悟出要义。如此便可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安顿,人生得以致远。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