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半瓶诗意的阳光
【发布日期:2012-07-20】 【来源:】 【阅读:次】【作者:郭素青】
读王清铭老师的书却在没电的下午,充实着我的时光,让我的心灵如饮甘露,甘甜丰盈。能深深走进一本书里,也是非常安静非常幸福的事。
  王老师的书分四季。我读第一季 《诗意栖居》。
  这一季里多是美丽的阳光:《半瓶阳光》《阳光的形状和声音》《按时看日出》《小巷里的阳光》……在他的笔下,阳光是灯,叶子的生长、花朵的绽放都是阳光的形状,太阳可以发出玻璃一样的声音……
  他对阳光的理解是哲理的,智慧的。他说,阴影越浓重,阳光就越灿烂;我们应该像叶子、花朵一样去拥有自己的阳光。他本身就是一个按时看日出的人,他说,“我在暗夜想象着黎明,在稿纸上涂抹着阳光的形状,明天一定早起,去看看日出”。他相信“每一个人的头顶都有阳光,即使天空里没有,也可以从地下吸收”。他从一粒沙里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世界;他告诉自己的学生,雪化了之后,离春天还有一段时间,春寒料峭,现实是残酷的,它会迫使你放弃许多诗意和梦想;在他眼里,我们熟悉的鸣蝉是生命的“摇滚歌手”,他说,“我挥笔,用心歌唱。所有的生命都不能拒绝歌唱,无论欢乐还是痛苦。”
  他写菊,写云翳,写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他倾听春天的声音,他独处心灵一隅,“坐看时间在这里流过”。他端详“手掌上的春天”,关注“城中的春天”,目光还远远地欣赏着“杏花春雨江南”;他相信汗水和热血可以把“夏”天化掉;他“剪得秋光入卷”,他对着“一片落叶”浮想,他为一棵倒下的树做殇。他敏感地捕捉着“秋天的诗意”,他以善感的心灵感受着“冬天之美”,他觉得“贫穷而听着风声”是有福的,美好的;他“取暖的方式”很特别,就是在心里边生把火,这把火就是信念、梦想、希望。他用“书窗上的那轮明月”滋养心灵;他用“内心的那泓清泉”洗涤生活;他在“爆米花开的日子”,嗅出了贫穷岁月难忘的芬芳;他梦着别人的梦,听着“关于母亲的歌”;他通过两辆推车,阐释着幸福的内涵;他透过锄柄上的“另一种眼睛”,看穿了人生的苦难、贫穷,培养着自己品格中的血性和坚韧……
  在这诗意栖居的阳光系列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阳光不锈》,文中讲到的故事也很能触动我的心灵。文中说有位女大学生假日坐长途汽车回家,车子中途卸客,泊在一棵大树下。无意间,她瞥见路边的店名叫做“阳光不锈”,她想能够取这样脱俗的店名的店主也许是一位诗人或读诗书的雅士。车子徐徐启动了,她这才看清楚被大树挡住的部分,原来那间店铺的全名是“阳光不锈钢餐具店”。
  这个故事曾让我回味了好长时间。正如王老师所说,“最坚硬的钢铁都会生锈,但只有阳光是不会生锈的。所以可以这么说,最温和的阳光比钢铁坚硬。”
  有时我想,生活如诗歌,需要适当的分行和留白,需要一棵树遮掩住最最现实的部分,这是生活最终提炼出来的诗意;但真正置身日子里,我们是离不开“餐具”之类最俗的生活用品的,如果真是购买产品的话,我们还真在乎是不是不锈钢制成的呢!这是一个女大学生,所以在她心中的生活还较理想化,真正有一天她坠入了俗世生活,她也会在日子里去寻觅“餐具店”的。生活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立足现实,又能不缺乏诗意,也许真的如王老师所说,“现实与理想并不互相排斥,就如这个‘阳光不锈钢餐具店’,我们完全可以从完整的店名中摘除‘阳光不锈’这样的诗意。”
  王老师跟我们一样都是老师,他却能在逼仄的现实中看到阳光,寻到诗意,把人生滋味品味到十足。这不由让我联想到他写博客的状况,有时读他博文,看那发文时间是在夜里零点以后,且文后还特别注明“待续”,可见他的写作是多么地不易。他大概是在学生下了晚自习之后,才能抽出时间来写作吧!在紧张的一天工作之后,在师生们都休息了之后,他才在深夜里敲击键盘,收集日子里的阳光和精髓,用优美的文字把自己睿智的思想火花呈现给大家。
  这样一个夏日的下午,读着王老师的文章,读着他文字里的诗意,感受着他那种坚韧向上的情怀,也真是一种享受呢!有时想,那些坐在他课堂里,听他讲雪融化了是什么的学生们,是多么地幸福啊!
  其实我也很幸福呢!因为我拥有了王老师赠予的“半瓶阳光”!那个收到他赠书的下午,我曾在“半瓶阳光”诗意地栖居!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