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定了一份《每周文摘》,了解各地的“声音”容易了。近几个月来有关“高考状元”的声音多了,对应试教育来说,简直是一片打倒声! 而且越来越认真,有家社论说:“所有杰出的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名单,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杰出政治家中,同样没有高考状元。改变命运的是知识,而不是状元或一次考试。”你看,为了写成这篇社论,他还一一跟踪调查,到处统计,搞得不亦乐乎! 这位先生写得十分认真,所以笔者读了,也认真了起来。古时候,状元除了天子以外,宰相、六部大臣什么大官都可以做;今天的高考状元却连企业家、院士都当不了,你说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古时候全中国三年只有一个高考状元,现在各省、市年年有高考文科状元和理科状元,是不是有点夸大其词或文不对题?笔者是个1963年高考文科历史系本科上线者。那时我省文科、理工科和医农科第一名者相当于古代各省乡试的解元,本科上线者则是举人。那时只知道各个专区、县高考成绩,却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高考状元”。这个发明完完全全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如今的那个所谓“跟踪调查”显然是别有用心者胡编乱造出来的!大学毕业后,要是来一个全国大学生毕业“会试”,那么,国家要什么“家”,就有什么家,企业家、科学家、政治家等等,应有尽有。这是不言而喻的。 应试教育就是这样,让人们得寸进尺,初考上线时就想中考上线;中考上线时就想高考上线;中了解元又想中会元和状元,勤奋好学之心无止境。究其原因,是因为应试教育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特色。所以,学校素质教育步步高,顺序渐进,高年级比低年级懂得多一点知识。我们那个时候虽然没有会试,但是却有研究生考试在吸引着人们。 “改变命运的是知识,而不是状元或一次考试。”表面看起来有点辩证法,实际上搞的却是诡辩术。高考状元,代表的是一面旗帜,是考试、监考、评卷“三认真”的产物。所以,看到他们,就看到民族的未来前程似锦。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会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但是在今天,有人却把斗争矛头指向文质彬彬的各地高考状元,这是不得人心的。所以,作为一位中学教师退休者,老汉希望人们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