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民生
村民用豆腐“筑就”小康路
【发布日期:2011-07-13】 【来源:】 【阅读:次】【作者:】
    笏石镇后郑村是个名副其实的豆腐专业村,全村100多户人家,约300人在从事豆腐加工、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全村日均可加工新鲜豆腐约10000斤,产值约30000元。豆腐的下脚料——豆渣可用来喂猪。豆腐加工专业户,户均年养生猪约20头,收入30000多元。豆腐加工已成为该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不少人家正是靠豆腐加工告别贫穷,奔上富路。
       据村干部郑纪盛介绍,后郑村的豆腐加工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过去由于群众生活水平低,加工工艺落后,豆腐加工多为家用,很少出售,因此一直处于小打小闹低水平运作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周边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及加工工艺的大大改进,后郑人便瞄准市场需求,乘势而上,大力发展豆腐加工、销售业,由最初的几户,到后来的几十户,至目前的一百多户,还涌现出一批豆腐加工大户。加工大户潘大伯告诉记者,他家日均可加工豆腐100多斤,可挣六七十元,年均养猪约30头,可挣2万多元。这样一年来,单豆腐加工和养猪,就可净挣约5万元。他家那幢三层楼房,就是用“豆腐”给砌起来的。
       据了解,后郑的豆腐在市场上十分抢手,大多销往周边的酒家、工厂食堂等,不少加工户还实行订单加工。要是碰上逢年过节,往往还要加班加点才能满足需求。那么,后郑豆腐为什么会这么走俏?潘大伯说,后郑豆腐除了选择优质大豆做原料外,在加工程序上也十分讲究,比如大豆浸泡的时间要根据气温的高低来确定,太长或太短都不行;尤其是“点菜”过程是做好豆腐的关键。豆腐质量的好坏全在这“点”的功夫上,用上好的浆水点出的豆腐,白、细、绵、精、嫩,味清幽淡远,略带甘甜,不像用传统的卤水点制的那样发涩发苦。同时,“点”要得法,每隔四五分钟点一次浆水,需一勺一勺慢慢点,性急不得。如此数回,待豆花一层层结块,水和豆腐泾渭分明时,轻轻捞起,用纱布包裹,稍稍挤压成形,这样制作出来的豆腐色泽清白如玉,一股酸香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
       村干部郑纪盛表示,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后郑豆腐这一品牌,今后,后郑村通过不断提高豆腐的生产工艺,提高产量,扩大规模,向超市和大中型餐饮企业进军,用豆腐筑宽小康路。晚报记者 钱碧云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