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要学习的新知识和要解决的新问题越来越多。作为新时代的少年,累一点再累一点,苦一点再苦一点,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多一点再多一点,都没有关系,因为未来总是甜的。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以《未来总是甜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未来总是甜的 俗话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当知识如浪潮般劈头盖脸砸来,问题像荆棘般仿佛永无尽头;当窗外的世界早已沉入梦乡,唯有桌角那盏小灯还固执地亮着,映着我笔下沙沙的轨迹——我们这一代少年啊,就这样被时代的洪流不由分说地卷着向前冲。汗水湿透了后背,心血熬得几乎干涸,有时累得真想倒下,但心底总有个声音在固执地低语:咬咬牙,未来,它一定是甜的! 这甜,是从最深的“苦”里一点点熬出来的。多少个夜晚,台灯的光晕是我唯一的光源,把我和书桌上堆积如山的书本、试卷圈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眼皮像坠了铅块,沉重得抬不起来。握笔的指尖早已磨得发红,甚至微微麻木,可那道解不出的数学题,依然像一团乱麻堵在胸口。拖着僵硬的身体离开书桌,而脑子里,那些符号、公式还在固执地打着转。这苦,像砂纸一样打磨着骨头,也磨砺着心。摊开手掌,那层薄薄的茧子,是时间悄悄烙下的印记——它无声地诉说着:看,你曾如此用力地走过。 这甜,也常常在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倔强地探出头。忘不了那次考试后,试卷上鲜红的叉号刺得眼睛生疼,周围同学的欢呼和讨论像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传来,模糊又遥远。我攥紧拳头,指甲陷进掌心,试图用一点痛感压下喉咙里那股酸涩的胀痛。回家的路,从未如此漫长。书包仿佛装了千斤重石,每一步都踩在棉花上,又像灌满了铅。推开家门,迎接我的不是询问,而是妈妈眼中藏不住的担忧和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那叹息,比责备更让人心头发紧。没有言语,只是默默地坐下,重新翻开那本沾满了汗渍和橡皮屑的练习册,把那些错题一遍遍咀嚼、吞咽。舌尖泛起的是真实的苦涩,像嚼着未熟的果子,可心底有个小小的声音在说:咽下去,根扎得深了,树才能长得高。 然后,就在某个再寻常不过的深夜。或许是第N次尝试,或许是灵光乍现。那道横亘在眼前、像山一样的难题,突然“咔哒”一声,锁开了!我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笔都跳了起来,积压在胸口许久的那股浊气终于长长地、畅快地吁了出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在这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甘甜,像清冽的泉水,毫无预兆地从心底最深处汩汩涌出。它冲刷掉所有的疲惫和委屈,那一刻,我无比清晰地触摸到:这甜,是我用无数个夜晚的灯光、无数滴无声的汗水、无数次不放弃的挣扎,一点一滴,亲手酿出来的光。 “未来总是甜的”这一信念,如星火般在我心中闪烁。此句初听像是安慰的轻语,细思则如一道深刻的哲学命题:它并非对苦难的无视,而恰是灵魂直面苦难后的升华。 那未来之甜,早已悄然酿在每一个不被看见的、默默咽下苦涩的瞬间里,只待破晓时分,回甘满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