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为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法院 “执行规范提升三年行动” 部署,涵江法院近日在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执行案件中,创新引入人大代表全程见证机制。通过公开透明的执行过程,既保障了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又以“执破融合”模式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司法动能,记者全程跟踪记录了这起特殊案件的执行实况。 “执转破” 破局:腾退僵局背后的司法考量 在涵江区一处闲置厂房内,某置业公司与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租赁合同纠纷已持续数月。法院生效判决明确,智能科技公司需限期搬离租赁场地,并支付租金、场地占用费等费用,其唯一股东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然而,判决生效后两公司均未履行义务,置业公司遂向涵江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干警调查发现,承担连带责任的某科技股份公司已宣告破产,而作为其全资子公司的智能科技公司亦符合破产条件。“被执行人长期占用房产,不仅造成申请执行人经济损失,更导致优质市场资源闲置。” 执行法官向记者解释,为推动破产程序快速启动,法院依法发布腾房公告,多次联系当事人协助腾退,为案涉资产顺利交接扫清障碍。 精密部署:全程规范的执行 “流水线” “各小组注意,8 点 30 分准时进入现场!”8 月 1 日清晨,涵江法院执行指挥车内,执行局长的指令清晰有力。为确保此次腾房行动万无一失,执行干警已提前两次赴现场勘查,从物品清点到搬运交接,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预案。 记者在现场看到,10 余名执行干警佩戴执法记录仪,对厂房内的办公设备、生产资料逐一登记造册,全程同步拍摄存档。“小到一把椅子,大到生产线设备,都要精确记录状态。” 执行干警小李边核对清单边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有序作业,在申请执行人现场验收后,房屋顺利完成交接,整个过程规范透明。 见证监督:人大代表眼中的司法公信力 “从现场勘查记录到物品清点流程,每个细节都体现了司法严谨性。” 全程见证执行的人大代表柯少洪在现场感慨道。他向记者表示,市场中部分 “僵尸企业” 长期占据资源,而有潜力的困境企业却难获重整机会,涵江法院通过 “执破融合” 让司法资源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值得肯定。 据了解,邀请人大代表见证执行是涵江法院执行规范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监督不是压力,而是提升执行质效的动力。” 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引入外部监督力量,既让执行过程经得起检验,也向社会展示了司法公正的温度与力度。 此次执行行动不仅为申请执行人挽回了经济损失,更推动了破产程序的高效启动。涵江法院以个案执行为切口,将司法效能与营商环境优化深度融合,既实现了 “僵尸企业” 的有序出清,也为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扫清了障碍。下一步,该院将持续深化 “执破融合” 机制,以更规范的执行、更透明的过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