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莆田创造了不少“第一”“最大”等成就。前段时间,又有了一个。 6月底,在秀屿港,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福建LNG)接收站7#储罐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正式开工。这座储罐的设计容量为27万立方米,是目前国内单罐容量最大的。建成投产后,福建LNG的储备能力将提升约30%,进一步增强福建省天然气区域调峰、应急储备和保供能力。 (临港岸线上,6座LNG储罐高高矗立) 能源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与正在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莆田十分契合。 全国最大容量LNG储罐开工建设,将提升莆田对全省能源保供大局(天然气、燃气发电等)的贡献度,深入践行“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同时,可以引领、带动更多绿色能源类项目落地,让莆田的“工业粮食”家底更厚实,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更绿的能源保障! 清洁能源的“莆田优势” 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福建LNG),已建成6座16万立方米的LNG储罐,承担着福建省70%以上的天然气供应。 2024年,全省天然气消费约68.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7%。在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和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清洁能源需求增长的背景下,这6座LNG储罐不够用了。所以,去年8月,省发改委核准批复7号储罐建设,按照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储罐设计,采用中国海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罐核心技术,把技术含量和天然气容量直接拉满。 全国最大到底有多大? 根据媒体报道,7号储罐直径约100米,高度达60米,建成后,内部空间可同时叠放3架波音747大飞机! 项目强,产业强,莆田强。这个储罐,就是一个大项目。 据了解,7#储罐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是国家储气能力建设的重点工程、福建省重点项目,使用年限为50年。 目前,福建依托港口资源,在漳州、福清分别新建LNG接收站。其中,漳州LNG布局3座16万立方米的LNG储罐,福清LNG计划建设3座20万立方米LNG储罐。 由此来看,虽有“追兵”,但莆田的“绿能港”无论从单个储罐容量还是总体储量、技术实力,依然“遥遥领先”——这就是7号储罐大项目创造的“莆田优势”。 能源保供的“莆田担当” 盛夏时节,又到了“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的重要时刻。据预测,今夏福建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5780万千瓦,同比增长6.4%。 能源保供关乎经济平稳运行,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莆田虽然地域面积不大,但在能源保供方面对全省的贡献很大。 (国投湄洲湾火电厂) 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福建LNG)接收站,是省内燃气电厂唯一气源供应单位,下游有莆田、晋江和厦门三家燃气电厂,10台机组总装机容量3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可达140亿千瓦时。3家燃气电厂是我省电网调峰主力,对“迎峰度夏”保供电意义重大。 能源保供的“莆田担当”,不止天然气,还有一家打造出绿色转型标杆的火电厂。 位于北岸东吴港区的国投湄洲湾火电厂,是能源保供的主力军,在全省火电厂首家实现“投产即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其中,二期项目投产至今,排放数据始终优于国家火力发电机组排放标准。 此外,莆田依托全省最大的煤炭水上码头,建设国投湄洲湾能源供应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服务闽、赣、浙等地火电厂燃煤保供,保障能源安全。 根据省发改委公布的信息,我省工商用户综合能源负担在全国沿海省份相对较低,且是东部地区10省市中电力绿色发展最好的省份。全省能源供应又稳又绿,背后离不开莆田的默默耕耘。 绿能投资的“莆田榜样”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着眼于未来,在能源绿色转型的趋势下,蕴含着项目投资建设的机遇。 今年是莆田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招商奋战年”。对照“紧盯大项目、对接大战略、引进大央企”目标,结合7号储罐开工的“气场十足”,我们还看到了“风生水起”“光彩照人”等绿色能源投资领域的更多“莆田榜样”。
风——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DE区项目,总投资65亿元,拟布置50台8MW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00MW,项目投产后运营期内每年贡献约15.6亿度清洁能源。 7月1日,仙游木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上水库大坝填筑施工正式启动(图源:“葛洲坝建工”微信公众号) 水——木兰抽水蓄能电站计划总投资80多亿元,总装机容量达1400MW,预计2027年年底实现首台机组并网发电,至2028年年底4台机组可全部投入商业运营,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光——去年12月,创能涵江1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EPC项目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是福建省首个单体最大的海上滩涂渔光互补项目。今年5月,在山亭镇,东乌垞A区1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把更多阳光变成能源。 莆田不产一滴石油,挖不出一块煤,如今却成为清洁能源的领跑者、能源保供的主力军、绿能投资的排头兵,这是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全力引进央企国企的成果,也是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成效。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能源不仅是“工业粮食”,还是“产业引擎”。 在秀屿,以福建LNG为龙头,形成了涵盖LNG船舶、燃气电厂、城市燃气以及冷能空分、液态分销等项目的产业链。 在北岸,规划以国投湄洲湾火电厂为核心,通过临海5千米供热管网,构建集高效能、高附加值于一体的循环经济热力产业园。 更稳更绿的能源保障,更新更强的能源产业,莆田一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