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画笔下的《陋室铭》
【发布日期:2025-07-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陈元邦】

       喜欢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喜欢它的意境和作者的恬淡的心情和清雅之气,时常将之作为书法作品的书写内容,边书边吟,一幅陋室的形象生于脑际,只是苦于不擅画画,心生一念,我书《陋室铭》,请画家们作画,看看画家是如何通过画笔表现刘禹锡先生《陋室铭》。

      非常感谢王立耕、刘东方、吕承坚、张光卿、张葆英、吴福寿、邱清崇、程伟杰、陈超星、宋舒等老师的大力支持,当把想法与老师们交流沟通,他们全力支持,在我的书法作品上作画,便有了这一幅幅风格不同的精美画作,我把画作组成一组,名为《画笔下的<陋室铭>》,细细欣赏这些画作,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画家们以中国画来表现《陋室铭》,而且皆是中国水墨山水,这大概缘于《陋室铭》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开篇,为画家们的画作定下了山水画的基调。又因为《陋室铭》写的是陋室,画作中自然少不了陋室,这些陋室或处于云端之上,或居于山峦之间,或傍于溪畔,无论居于何处,都恰到好外。有了陋室,画家们勾勒出了人物。居于陋室之中,可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景色,可享鸿儒之间的谈笑之快意,可以静坐于屋内“调素琴、阅金经”,画面确实让人感到有如此丰富的精神生活,真是“何陋之有”。尽管伟杰先生作为一位年轻画家,他的画作充满现代气息,以高楼作为主画面,书屋依偎于高楼之下,可画家依旧画了溪流和低矮的山丘,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我以为,伟杰先生是站在城市语境中来表现《陋室铭》,画作中透着时尚之风。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画作既反映了画家们对刘禹锡先生作品的理解,也融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观画家的画作,画风细腻,表现出山的灵气,水的激湍和清幽。画家们长期生活在八闽,熟悉于福建的青山绿水,所以,画面皆以青绿为底色,透着柔和清新淡雅之气,这种自然气韵与陋室的文气相融合。何以名山,不止于自然之美,而在于人文之美。古人云“鸟鸣山更幽”,以“动”来表现“静”,不少画作以流淌的瀑布表现山水的清幽与宁静。吕承坚先生虽然着笔于半敞开的陋室内景,因为“敞开”,也给人“开阔”之感,虽不着墨山水,却满眼山水。

       感佩画家,用画笔诠释了《陋室铭》,让人在欣赏艺术之美时又加深了对这一名篇的理解。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